APP下载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6-02-05陈学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儿科

陈学坤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陈学坤

【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方式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儿53例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资料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会呈现异常上升的趋势,可以作为该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儿科

Objectiv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routine combined with whole blood C reactive protein test for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analyzed. Methods 53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study group,and data of 53 agematched healthy children for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and whole blood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s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the whole blood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whole blood C reaction protein level of the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show an abnormal rising trend,which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White blood cell count,Whole blood C reactive protein,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Pediatric

感染性疾病属于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具有多发性,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实施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但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会受到温度、时间、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使诊治工作受到阻碍[1-3]。本研究应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儿科患儿实施诊断。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5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儿科患儿53例,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资料53例。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1例,女性研究对象22例;研究对象年龄1~8岁,平均年龄(3.2±0.6)岁;研究对象患病时间1~10 d,平均患病时间(4.4±0.9)d;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0例,女性研究对象23例;研究对象年龄1~9岁,平均年龄(3.0±0.4)岁。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对象在入组后抽取空腹状态下晨起静脉血液5 ml,采用我院现有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和阳性率等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阳性率评价标准

当白细胞计数水平超过12.0×109/L时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 mg/L时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4]。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

对照组5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49±2.18)×109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4.15±0.74)mg/L;研究组5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64±4.79)×109,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18.83±2.45)mg/L;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

对照组5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测阳性有4例(占7.5%),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阳性有1例(占1.9%);研究组5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测阳性有48例(占90.6%),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阳性有42例(占79.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反应蛋白在临床主要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主要原因是C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类物质的一种该物质主要受白细胞等多种炎性因子的影响[5-6]。在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机体内所含有的炎性因子量相对较小,如果患者的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则炎性因子水平会呈现增加的发展态势,对机体可以产生刺激性作用,致使C反应蛋白的实际含量水平增加在炎症反应出现的24~48 h这段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会达到峰值,说明患者的病情加重[7]。C反应蛋白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实施诊断的常用方法,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等[8]。

本次结果中研究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儿科患儿实施诊断,可以提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王鸿,陈俊宇. 外周血C反应蛋白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55-257.

[2] 肖燕青,黄滨,李菊香,等. 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32(4):437-439.

[3] 高春彪.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05-607.

[4] 吕青松.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66-1067.

[5] 李彩红. CRP、WBC及N%的联合检测在老年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25-426.

[6] 邱文庆. hs - CRP和WBC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 2015,39(7):805-806.

[7] 韩学军,王红. hs-CRP、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7):643-644.

[8] 耿海慧,李文华. 末梢血CRP和WB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66.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6-0143-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6.107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福建 厦门361000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for C-reactive Protein in Whole Blood and Blood Routine Test

CHEN Xuek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Zhongsh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Fujian Xiamen 361000,China

【Abstract】

猜你喜欢

儿科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请为儿科医师设专项补助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