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
——船歌》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船歌柴可夫斯基曲式

刘 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
——船歌》

刘 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浪漫的悲情歌者——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几乎涉及各种体裁,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旋律不仅动听,而且数量可观,在19世纪的俄国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简介,其次从三个方面出发,即:《六月——船歌》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艺术特征来深度剖析作品及作者的内心真情实感。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背景;曲式结构;艺术特征

一、作者生平

俄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1840-1893),1840年4月25日(格里高利历5月7日)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殷实的中等贵族家庭。年幼的柴可夫斯基在沙皇的严厉统治及民主的思想蔓延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接触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的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揭示出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使悲哀的更悲哀,忧郁的更忧郁,明快的更明快,喜悦的更喜悦。那旋律线条犹如从人的内心深处透射出的丝丝缕缕的色彩细腻的描绘出人的情感的每一个细节,引起人们的普遍共鸣。柴可夫斯基那充溢着浪漫主义光华的音乐时时透射出动人的美感,这正是他的音乐的特征与不朽之处。他主张,“任何艺术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美。”

柴可夫斯基作品中处处都洋溢着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同时他的音乐主体又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盛期的延续,尽管人们感到了他的音符已带有了浪漫主义后期音乐中那种低沉与压抑的色彩。

二、《六月——船歌》的创作背景

1875年,柴可夫斯基接到了彼得堡一家杂志的音乐主编M·贝纳德的约稿,要求他每月为该刊写一首作品,为期一年,并以俄罗斯诗人的作品为诗。于是柴可夫斯基按每月一首写了十二首,这就是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期刊六月号的诗作者是俄罗斯诗人阿·普列谢夫。诗的内容:“走到岸边——那里波浪将溅到你脚跟前,隐隐约约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烁。”关于船歌这种音乐体裁,起源于威尼斯的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微翘的单桨狭长木船,称为“贡多拉”上的船工所唱的歌,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通常为6/8拍,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而本曲的前后段落用的却是4/4拍子,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体现了轻舟拂水的形象。中间段落用3/4拍子,不过伴奏声部以及右手的主旋律,显示了船歌的特点。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主题如初夏夜晚船上忧郁而抒情的歌声向四方飘散,它如同人声演唱的浪漫曲。这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扣人心弦的如歌的行板。

三、《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及艺术特征

船歌作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连接+A+结尾。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为如歌﹑抒情的呈示段,即A(a+b+a’),在两小节的引子之后,它的a从g小调开始,b与a材料的句法完全相同只是挪到了降B大调上,将主题旋律展开,这是“前面材料的发展”而没有引进新的材料。a从开始的g小调,到b将这个素材加以发展,并转到了降B大调上,色调变得明亮起来,情绪也有所推进,达到了一个高潮,之后没有任何变化的再现a了。主题形象的描写了美丽的夏季,小船在缓缓流动的河上划行,隐约可闻船夫的歌声,作者隔着远去的小船思绪万千。这部分乐曲表现的是荡舟湖上的悠然心情,旋律舒展如歌。

中间部分是开放性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即B(c+d)连接,采用全新的主题,出现了两个新的材料,它与两端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新的主题动机在这部分快结束时,不断模进﹑转调,演奏法也发生了变化(连续的波音),仿佛平静的湖面变得波浪汹涌。之后突然中断,采用反向的主题动机片段作为连接部分,来过渡到第三部分。速度转为快板,同时调性上转到了明朗开阔的G大调上,好像是船上人拂去忧思,打起精神嬉戏一阵子似的。然而为时不长,顷刻之间又回到如歌的行板,再现开头的主题。左手伴奏部分由《船歌》的固定音型变成紧凑的切分节奏,犹如河水被风吹皱,涌起层层涟漪。连续的减七和弦琶音预示着河水深处潜伏着的极不平静,随之乐曲进入高潮。最后,通过琶音和弦延长音的的演奏,又一次将如歌的旋律奏出。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同时为了结尾更加充分,作曲家添上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结尾,它综合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并给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印象。作者的感情得到进一步抒发,完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这种对称的美,带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并将原本的单声部变为二声部音乐,犹如两人在对话般的呼应着,自此,音乐更加的丰富﹑饱满。因此,在演奏时,须着重强调中声部的弹奏,将指法合理安排,弹奏要贴键,使旋律平稳﹑流畅。通过精心雕琢的演奏技巧,将深情的音韵从指间中滑动出来。最后,旋律结束在了流畅﹑舒缓的琶音和弦上。乐曲平静的结束,表现小船渐渐消失在远方,只听见微波轻轻拍打的声响。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大多与世代相吻合,大气磅礴,如《第一钢琴协奏曲》﹑著名的 《悲怆第六交响曲》,但是这首细腻﹑低沉的《船歌》,却反映了他浪漫﹑敏感脆弱的另一面。柴可夫斯基将这首乐曲在音乐上,由低沉﹑细腻﹑沉重到丰富﹑坚定地诠释出来。他的创作不但根植于俄罗斯民间音乐,还更熟知和关注古典音乐的整个世界,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作曲家。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罗传开.外国器乐小品欣赏[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刘彤(1990—),河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船歌柴可夫斯基曲式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往事
汉江船歌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散文诗章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