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读叔本华
2016-02-05杨春雪
杨春雪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浅解读叔本华
杨春雪*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叔本华作为现代哲学的开端,不同于近代推崇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引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开创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他将意志置于理性之上,认为非理性的意志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更是人的本质。叔本华的与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相悖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打破理性主义统治的局面,在非理性主义的旗帜下,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比较独特的。
关键词:意志;生存意志;生命意志
一、关于叔本华
叔本华,名叫亚瑟·叔本华,是一名德国的哲学家,亦是第一个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以唯意志论著称的大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1788年,他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其父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其母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但他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隔阂较深,直至关系完全破裂。他与母亲的这种关系影响了叔本华关于女性的态度。叔本华在早年经商后进人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并由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主攻方向—一研究哲学。叔本华曾在柏林大学与黑格尔比拼,但惨淡收场。这些人生经历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有一定的关系。他在世时并没有收到太多的关注,但在1860年,他在德国佛兰克佛城离世之后,他才迎来在哲学领域的登峰时刻。叔本华的与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相悖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打破理性主义统治的局面,在非理性主义的旗帜下,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比较独特的。
叔本华哲学是沟通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桥梁,其哲学深受东西方哲学的影响。叔本华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三:康德哲学、柏拉图哲学、印度哲学;其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唯意志主义、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叔本华的哲学有其晦暗的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可借鉴的现实价值,为人类打开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大门。叔本华之所以被视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先驱是因为他是哲学史上对意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意志—这一非理性的精神因素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哲学领域中对人的理解,丰富和拓展了哲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的第一人。
二、叔本华的思想
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按照西方哲学的传统习惯,在人生论、本体论,伦理学和美学等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意志主义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可以看到印度哲学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在出版后并未受到关注,叔本华曾自嘲说自己的著作是为后人而写并相信它们很快会受欢迎。叔本华是在批判继承康德哲学的基础上,从康德出发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康德将世界分为现象和物自体,叔本华则是区分为表象的世界和意志的世界,叔本华的表象的世界可以看做是康德的现象世界的另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但是叔本华的意志世界却和康德的物自体是不太相同的,康德的物自体是不可认识的,除了它的存在,我们对它一无所知。但叔本华的意志世界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内在内容,是世界的本质。
在叔本华看来,人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作为表象者的表象存在着的,是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主体,是以主体为条件,为主体而存在的。例如叔本华本人所作的描述的一般:是我们的器官制造了表象,通过感官我们听到鸟语闻到花香,但如果没有感官,我们不光是听不到鸟语闻不到花香,而是连鸟语和花香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不但我们的感觉依赖于我们,就连我们感觉从之而来的万物也依赖于我们。叔本华认为我们所感受的外在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世界,这是他哲学的第一条真理,也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点。
近代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的意志,叔本华则认为理性是意志的工具。意志是一种意欲,本能、倾向还有冲动等的叠加,不但构成了意志,也构成了人的本质。叔本华认为意志:一表现为人的有意识的欲望,二表现为动物的无意识的本能,三表现为自然界的种种力。意志是一,而表象是多,千差万别的表象世界是同一个意志的不同程度的表现。人是生命意志的体现,决定着人们一切行为的趋向。人在生存意志的驱动下,不断的追求、挣扎。生命意志是剧烈的、自发的、无条件的、永恒不息的而且迫不及待的冲动。生命意志有很多中表现形式,其中第一种表现形式是珍视生命,不惜一切手段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胁。这生存意志是生命对生存的欲望,是要求生命最大限度的延续的欲望。生命意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对幸福、快乐的不可遏制的、永不停歇的渴求。叔本华在这种快乐中首推性快乐,他认为性冲动是生命的内在活力,是人类的一种本性。这里当然包含着对生命的珍视,但是也走向了一种极端。人们在生存意志的支配下趋利避害,更进而乃至利己主,叔本华认为这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特点。利己主义使得人们的行为是追求一己的快乐,避免一己的痛苦,这种对个人幸福的渴望是生命的形式,是生命中一切行为的共性。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来源于意志观,人生注定是痛苦的,这是因为人的意志的本性决定的。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认为,正因为意志是一种无时间性、无空间性、无因而成的活动,是无目的无止境的持续不断追求、挣扎来寻求满足,可是获得满足需要条件而追求满足的过程是痛苦的,就算意志暂时得到满足,便会落入意志满足后的无聊境况,这便是人生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摆动,被称作是叔本华钟摆。意志客体化表现等级是从无机界、有机界、动物到人,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等级,人的意志现象相对于植物和动物是愈趋于完美,因而痛苦也达到了最高程度。人生在总体上是悲剧的,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成分。他提出了意志的解脱之路,“意志的暂时否定——艺术,意志的绝对否定——禁欲”。①
叔本华作为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也为人类指出来逃脱痛苦的方
式,其中三种是哲学、艺术、宗教,作为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用来克制生命意志。这里的哲学,叔本华认为可以等同于理性,他认为理性是可能驾驭意志的,而理性是通过读哲学书来获得的,可以理解为是哲学的沉思。这里的艺术来源于柏拉图哲学,意志是不断追求满足、不断挣扎的,但是在人们从事艺术的活动之时,因为对理念进行研究来得到片刻的平静,意志得到了短暂的解脱,这就是艺术的审美活动。这里的宗教是说通过道德途径获得暂时的解脱。叔本华认为通过禁欲来克制欲望短暂的解脱,而最终达到意志的“寂灭”,因意志的冲动下产生的痛苦、恐惧等也就随之寂灭了,到达叔本华所设想的“无”的境界。叔本华极端的批判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最终导致虚无。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从意志主义向悲观主义、从悲观主义走向虚无主义的路途。
三、如何评价看待叔本华?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表象,表述了对象的属人性,但是却否认客观性,又不陷入贝克莱唯心主义的思想当中。在人的本质的看法上,他认为生存意志是人内在的本质,但是人除了生存的一面还具有其他些面,这些面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他认为由人受生存意志所支配而推出万物受生存意志所支配。叔本华的确看到了直觉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但直觉和理性在认识世界中各占怎样地位却描述并不明显。叔本华强调人生从总体上是痛苦的是悲剧,而痛苦来源于内在的生存意志。叔本华的哲学中影响深远的是悲观主义而不是他关于否定意志的解脱。正如叔本华对于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回答构成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开端和核心,尼采克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也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开端和核心。正是叔本华所描绘的人生悲惨的画面激发了尼采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寻求和思考。叔本华在哲学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音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现实中有其存在意义,帮助人们能更好面对人生,对人生可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黄文前.意志及其解脱之路——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增发.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J].大连学院学报,2008,7(7):52-54.
[4]谷明书,王士良.论叔本华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基本特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8,34(4):9-12.
[5]王铁.叔本华哲学思想述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8.
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3-0089-02
*作者简介:杨春雪(1991-),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