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2016-02-05朱克,张亮

法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论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思政专项)“辽宁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研究”(项目编号L15CSZ005)。

朱克张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精神生活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

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精神生活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同时大学生在信仰、心理等精神生活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失序、失落现象。[1]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两极化和矛盾化的特征,即积极的与消极的并存。

(一)自主意识增强与精神家园失落相矛盾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是人们精神的依托和行动的指南。”[2]当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增强,表现在学习上的求知意识增强,生活上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许多大学生重视学习,渴望成功,励志成才。但有的人信仰却出现多元化、功利化、世俗化。有的人以金钱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有的人则以谈恋爱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精神家园存在失落现象,有理想信念但急功近利,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精神动力不足。

(二)心理需求强化与心理承受力弱化形成反差

大学生处在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性断乳”期。在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尊重,期待关注,但缺乏个性差异认同。他们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时只能快乐共享,不能压力分担。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我行我素,个性张扬。在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时,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缺乏有效途径排解时,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种反差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生活陷入孤单、空虚、寂寞的境地。

(三)精神生活形式丰富与精神生活质量不高并存着

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如上网、旅游、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但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体现在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有的忙碌于微信等虚拟社交平台;有的痴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有的依靠于网络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消磨时光。使得大学生自我理性意识减退,对未来感到困惑迷茫却又无法排解。精神生活质量不高成为了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曾高度概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自然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突出地体现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引,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负责。通过教育的方法与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振奋精神,崇尚真理,提升境界。

三、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铸造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阐释了当代人应该具备的价值取向,更应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指南。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丰富和改进。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开展以“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等主题的公益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寻求个人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点,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实现个人精神生活与社会精神文明的有效整合。

(二)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平台,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灵。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校园文化主动向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

域拓展,从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精神需要出发,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优化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素质拓展和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自我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

(三)以“把握网络时代脉搏”为抓手,改良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当今影响和决定大学生精神活动的宏观环境中,“互联网+”的网络概念是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建设一批有思想性的“思政网站”,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其次,要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最后,经常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改良大学生精神需求,避免不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美化大学生的心灵,激发大学生的灵感,开启大学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6).

[2]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朱克,男,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0-0060-02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