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P了”句式初探

2016-02-05杨美霞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杨美霞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NP了”句式初探

杨美霞*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句式省略是现代汉语经济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当完整句子省略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固定句式时,它不仅不会影响人们现实的表达需要,还使得交流更为方便,并且随之具有了一定的语用价值,“NP了”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们就“NP了”这一句式,从其由来、NP的限定及语义特征以及“NP了”句式的语用价值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关键词:由来;NP的限定及语义特征;语用环境及价值

说到“NP了”,大家会觉得很常见,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生活用语。但它并不是本来如此,而是由其他完整句式省略而来的。我们可以补足语句结构,对句子进行还原。例如:

小伙子了,还哭鼻子?

还原之后,我们得到

你都是小伙子了,还哭鼻子?

“你是小伙子”是非常典型的判断句式,“都…了”是一个表示变化的语言成分。“NP了”句式就源于此。这就对NP的语义特征有了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讨论的下一个问题——NP的限定及语义特征。

对于“NP了”这种句式,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NP的语义范围非常广泛,事物、时间、方所等都有涉及,如:

团长了,不严肃点儿行么?(事物名词)

春天了,怎么还这么冷?(时间名词)

保定了,你要下车吧?(方所名词)

单纯从表层的语义范围来看,NP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并不是像上面所举到的例子,所有表示事物、时间、方所的名词都可以运用于这个句式。即使它们语义上属于同一类且构词方式相似。就拿人物名词来说,在这里,我们列举了三组人物名词,每组例子采用相同的构词方法,应用上却大不相同:

(1)工人了,要有组织纪律性!/*男人了,要有组织纪律性!

(2)小伙子了,还哭鼻子?/*小孩子了,还哭鼻子?

(3)夫妻了,还分那么清楚干什么?/*兄弟了,还分那么清楚干什么?

很明显,“工人”与“男人”、“小伙子”与“小孩子”、“夫妻”与“兄弟”三组词语在构词法上是分别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工人”“小伙子”“夫妻”都可以应用到“NP了”句式中,而另外三者则存在一定的疑问,或者说根本不能应用于此。这是为什么呢?该句式中NP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呢?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以上面的三组名词为例,我们发现,“NP了”中的NP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推移性,即名词所表示的概念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名词所说明的对象并不是本来如此,而是要经过一定的发展变化。能够应用于“NP了”句式的,大都是变化之后的结果概念。正如上面的例子“工人”“小伙子”“夫妻”,描述对象最初并不是工人、小伙子和夫妻,而是经过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努力、成长、相处,使得身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同样,关于上面例子中相对应的名词“男人”“小孩子”“兄弟”三者中有些可能具有推移性,但与后面的叙述内容不符。如“男人”可以是由男孩推移而来,但是与其后描述的“有组织纪律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组织纪律性”并不是男人一定要具有的特性;而“工人”则不同,工人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是由多名成员组成,共同构成一个集体,“组织纪律性”是工人应当具有的一种职业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组织纪律性”就成为“工人”的一种特性。同样,“小伙子”与“小孩子”也是如此。“小伙子”是男孩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的特定称谓,且“不哭鼻子”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小伙子”应当具有的性格特性。而“小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具有推移性,“小孩子”是对年幼儿童的统称,并不具有发展性,不由其他阶段发展而来,而是作为人类发展的起点而存在的。另外,“不哭鼻子”更不是“小孩子”的特性,甚至“哭鼻子”才是“小孩子”的专利。“夫妻”与“兄弟”一组中,“兄弟”的意义较为复杂,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一方面,当描述对象本来就是亲兄弟时,不能说“兄弟了”;另一种情况是描述对象确实由非兄弟推移成为兄弟,即拜把兄弟,才可以说“兄弟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语义限制,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了”的参与。对于“了”这个词,专家研究有很多,说法不一,但某些方面却是共通的,例如“了”表完成、表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等。造成NP推移性特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了”的出现。

推移性之外,NP还要受到前后语境的限制,如上面提到的“男人”一词,我们说“男人了,还那么软弱?”是完全可以的。男人对于男孩来说,具有推移性;“坚强、不软弱”也是男人的一种特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NP了”一般不单独出现,其后往往会有一定的描述成分,在NP所具有的众多特性中选定一个方面作为表达的语义重点,使表达意图更为凸显。如上面所举到的“团长”“春天”“保定”,它们分别具有多种特性,仅仅加入“NP了”并不足以满足表达的特定需要,需要在“NP了”之后,进行具体的描述,以凸显其表达的准确性,达到语用目的。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NP了”之后的描述成分,并不是单纯的情景描述,而是多采用反问、感叹语气,更倾向于对人表达提醒、规劝、批评、建议等,且并不需要对方进行有意识的回应。其作用相当于祈使句,但表达效果更为委婉。如“小伙子了,还哭鼻子?”就是劝解对方不要再哭鼻子了,但这要比直接采用祈使句委婉得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例外,如上面所举到的“保定了,你要下车了吧?”是一种询问的语气,或许需要对方进行回答,但也隐含着提醒乘客应该下车的意图。

谈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NP了,…”结构一般是出现在对话当中的。这是它出现的一个大的语境,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NP了”句式是省略句式的一个代表,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汉语经济性原则的一种体现。本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以探究“NP了”在结构及语用方面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简介:杨美霞(1990-),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