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2016-02-05恒于文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期

徐 恒于文慧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徐 恒1于文慧2

【摘要】目的 探究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诊治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布加氏综合征患者12位,使用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 11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全部消失,只有1例膜性闭塞者出现再闭塞情况。结论 膜性阻塞需要首先使用球囊导管扩张(PTA),节段性狭窄的诊治方式是PTA后置入支架,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有着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腔静脉;布加氏综合征

2 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由于影像医学的逐渐进步,过去可能误诊为肝硬变性门脉高压的布加氏综合征确诊的数量越来越多,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已经成为主要手段[1-2]。本文选择我院患有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12位,使用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随访3~44个月并且观察其诊治情况,探究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诊治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使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患有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12位,有男性7位,女性5位,年龄在27~56岁,平均年龄为(38.4±11.7)岁,患病时间在1个月~20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6±3.7)年。两位患者有心慌的情况,9位患者有胸腹壁静脉曲张,10位患者有下肢水肿,静脉曲张,9位患者患有肝脏肿大,4位患者有腹水的情况出现。上述患者都使用超声以及IVC造影确诊,IVC膜性阻塞有10例,节段性狭窄有2位,有一位患者有三支肝静脉开口狭窄的现象。

1.2 操作方法

在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之前进行IVC造影,测压,ICV没有全部堵塞的患者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一起测量右房压,假如完全堵塞的患者需要在颈静脉插入另一只导管,对其IVC堵塞段用造影来判断堵塞的长度﹑大小,并且测量右房压。之后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进行诊治,使用房间隔穿刺针,让其导管在IVC的中央位置,穿刺针像左前方方向偏移能够确保肝后段IVC导引导管在一条水平线上,在向上穿刺1 cm后有突破感,回抽有血,之后注射5 ml造影剂,能够观察到右心房,这就代表穿刺成功。拿出穿刺针时,将其交换导丝到上腔静脉位置,对其病变部位进行扩张,确保IVC顺畅之后将其导管拿出。IVC节段性狭窄的患者进行内支架置入术,并且在手术当中使用抗凝治疗,应用的肝素剂量为50 IU/kg,在2 h后再使用2 000 IU,手术之后每日静滴3 000 IU,并且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周之后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诊治,连续服用药物3~6个月。

2 结果

12位患者中有9位患者下腔静脉出现膜性阻塞现象,对其采用简单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有3位患者的下腔静脉呈节段性狭窄状态,对其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内支架置入术进行医治,并且在此过程中按照病变的具体情况置入与其所对应的自膨状态的金属性内支架。在手术完毕之后,下腔静脉较之于手术之前的(3.76±0. 78)Kpa下降到(1.69±0.18)Kpa;而其右房压力阶差也下降到(0.17±0.11)Kpa。在手术之后的1 d内,12位患者中有11位患者的基本症状得到改善。具体体现在尿量上升﹑腹胀缓解以及静脉曲张改善等多个方面。

本文所选的患者仅1位未随访,剩余11位患者全部在介入医治之后的3个月,实行了相关复查。经结果显示,相关症状已经消失,且生命体征得到缓解。在对其进行随访3~44个月后,有一位患者行该手术之后病情再次发作,其余患者则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布加氏综合征属于一种下腔静脉或者肝静脉之间产生狭窄及阻塞,进而促使其回流受阻,在此之后所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在对该病进行医治时,通常情况下均会采用手术疗法进行医治,但是此种方法的损伤性比较大,并且在手术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死率极高,已经达到40%[3-4]。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不论是在治疗手段方面还是在应用设施方面均已有所突破,现今世界各国的临床领域均已开始对其进行探索,并研究出一种不开胸即可得到有效治疗的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11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全部消失,只有1例膜性闭塞者PTA后44个月IVC出现再闭塞情况。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血栓的产生,球囊全面扩张促使局部发生病变,并且导致静脉内膜出现断裂现象,在此作用下比较容易出现血栓以及残留物质粘连的现象,进而促使管腔内出现再闭塞症状[5-7]。在本文中仅有1位患者,手术之后相关症状得到迅速消失,在出院之后没有进行适当的抗凝医治,其复发原因或许与此相关,其余患者则未出现复发现象。所以,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抗凝医治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再闭塞现象。

综上所述,膜性阻塞需要首先使用PTA,对于节段性狭窄的诊治方式是PTA后置入支架,其能够很好的预防再出现狭窄的情况,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有着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韩新巍,丁鹏绪,吴刚.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直径30 mm大球囊扩张的可行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4):243-246.

[2]李麟荪.评布加综合征定义与分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6):75-78.

[3]刘正军,万恒,林智琪,等.布-加综合征的治疗:附55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6):645-647.

[4]陈凤菊,邱红.住院肿瘤患者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5):24-26.

[5]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88.

[6]贺晓,秦石成.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病变的超声诊断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2):147-149.

[7]罗渝昆,唐杰,李俊来,等.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运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41-43.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Budd Chiari Syndrome

XU Heng1YU Wenhui21 Heilongjiang Hospital of Nangang Branch,Harbin 150001,China,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n treatment of Budd Chiari syndrome.Methods In our hospital,12 patients with Budd Chiari syndrome us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Result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11 patients disappeared,and only 1 cases of membranous occlusion had re-occlusion.Conclusion Membranous obstruction requires first use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segmental stenosis therapy is PTA rear into the bracket and th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Budd Chiari syndrome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Vena cava,Budd chiari syndrome

通讯作者:于文慧,E-mail:wenhui0318@sohu.com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2.042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2-0058-02

作者单位:1 150001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