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流行与防控进展

2016-02-05韦忠信

右江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韦忠信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田东 531500)



手足口病流行与防控进展

韦忠信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田东 531500)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特征;预防控制;疫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致死[1]。近20年来,世界很多地区均出现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5月我国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与防控进展,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1流行概况

1.1国外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1957年新西兰Seddon首次报道,1958年加拿大分离出最早的病原体CoxA16,1959年被命名为HFMD,1972年美国将EV71确认为HFMD病原体。EV71与CoxA16都是HFMD的主要病原体,常交替成为HFMD流行的优势毒株。欧美很多国家经常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保加利亚、匈牙利分别在1975年和1978年发生由EV71引起的HFMD流行,分别报告病例705例和1550例,死亡44例和47例;英国在1994年发生由CoxA16引起的HFMD流行,报告病例952例,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显示,HFMD流行间隔为2~3年;荷兰在1986年和2007年发生由EV71引起的HFMD暴发,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美国在1987年报告EV71感染病例45例,其中8例瘫痪、1例死亡。亚太地区也经常发生HFMD流行,澳大利亚和日本多次发生由EV71、CoxA16引起的HFMD大流行[2,3];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发生由EV71引起的HFMD大流行,分别报告病例2628例和3790例,死亡29例和3例[4,5],越南在2005年暴发HFMD流行,报告病例764例,死亡3例。

1.2国内流行概况自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发现HFMD后很多省市均有报道,20世纪80年代前HFMD主要病原体为CoxA16,此后EV71成为主要病原体。1983年和1986年天津市发生CoxA16引起的HFMD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我国台湾地区在1998年暴发EV71引起的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报告病例129 106例,死亡78例[6],此后又在2005年和2008年发生EV71引起的HFMD暴发,分别导致15例和14例病人死亡;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发生主要由EV71引起的HFMD暴发,报告病例6138例,死亡22例;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暴发EV71引起的HFMD疫情,报告病例7470例,死亡23例[7];2010年香港地区发生多起HFMD疫情,报告病例850例。2008年以来我国HFMD发病率明显升高,疫情保持较高水平,每年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万例,其中重症病例有数万例,死亡数百例,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均居丙类传染病首位[8]。

2流行特征

2.1时间分布HFMD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研究表明,地理位置影响HFMD季节性变化,温带地区主要是夏秋季流行,热带地区全年均有流行[9];气候因素也影响HFMD季节性分布,HFMD发病与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呈正相关[10]。疫情资料显示,新加坡2005~2007年HFMD发病以3~5月为高峰,8~10月为次高峰,而越南2005年HFMD发病的两个高峰分别是3~5月和10~11月,中国大部分省份HFMD发病以5~7月为主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少数省份只有夏季一个发病高峰[11],台湾地区以5~6月和9~10月为HFMD两个发病高峰。英国、荷兰等国的疫情资料显示,HFMD流行间隔为2~3年,中国大陆2008年以来HFMD持续流行,发病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如安徽省2008~2012年HFMD一直处于高发态势,无间歇期[12]。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报道,HFMD每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发。

2.2地区分布HFMD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各大洲均有流行,无明显的地域差异。20世纪90年代起,亚太地区很多国家发生大规模的HFMD暴发流行,出现较多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传染病。研究表明,易感人群的积累、流行毒株、地理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HFMD的地区分布[9],中国地域广阔,地区间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别,监测结果显示,东南部和中部省份HFMD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西北及东北部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城乡接合部HFMD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13]。

2.3人群分布HFMD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病例主要以5岁及以下年龄为主,发病率最高是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重症和死亡病例集中在3岁及以下年龄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1,14],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差,散居儿童容易感染HFMD病原体[15],提示低年龄组散居婴幼儿是HFMD防控的重点人群。研究表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是EV71,3岁及以下年龄组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16,17],因此,早期识别和救治EV71感染患儿是减少HFMD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易感人群集中的托幼机构容易发生HFMD聚集性病例和暴发[18],在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上述机构均是HFMD防控的重点机构。

3预防控制措施

3.1加强疫情监测及预警2008年5月我国将HFMD纳入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进行规范管理,对疫情进行网络直报,并建立了HFMD暴发自动探测预警系统[19]和三级实验室监测网络[20],对HFMD疫情发生和病原学构成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使疫情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置,减少HFMD暴发和流行。研究表明,EV71基因型别的变化和易感宿主的累积是HFMD在某一地区间歇性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9],为掌握病原谱变化,应以县(区)为单位对所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病原监测,发现EV71成为优势毒株时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21]。

3.2加强疫情的调查和处置调查处置聚集性疫情可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报告和处置是控制HFMD疫情的关键[22],因此,发现HFMD聚集性病例、重症或死亡病例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了解病例临床表现、疫情流行特征,分析疫情流行影响因素,并进行病原检测,明确病原学诊断,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将患者及时送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疫情的发展,可对托幼机构采取停课处置,防止HFMD疫情扩散和蔓延[18]。

3.3加强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预防HFMD健康教育,普及HFMD防控知识,可提高儿童家长的防控知识和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认可,对降低HFMD的感染率及防止HFMD暴发流行起到积极作用[23]。加强托幼机构的培训,提高保健医生和老师HFMD防控知识知晓率,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HFMD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发展[24]。加强基层医务人员HFMD诊治能力培训,以提高早期识别和救治EV71感染重症患儿的能力,降低HFMD病死率。

3.4加强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防控(1)散居儿童:调查发现,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很多,日常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给儿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不要让儿童到人流集中的地方活动[25];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立即就诊。(2)托幼机构: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和业务指导,督促托幼机构加强卫生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晨检、午检及缺课报告制度,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可疑患儿要立即送诊和报告,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HFMD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11,26]。(3)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行预检分诊,设立专门诊室,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收治HFMD定点医疗机构要落实好防控措施,对HFMD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3.5疫苗研发和应用HFMD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特别是EV71感染可导致重症、死亡和后遗症,抗EV71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效果并不理想,而疫苗是公认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EV71疫苗的研发成为热点。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是研发EV71疫苗最早的地区和国家,研发的EV71灭活疫苗均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中国大陆于2008年开始研发EV71疫苗,近几年取得很大的进展,3家公司完成的EV71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预防EV71感染[27~29]。在研发EV71疫苗的同时,多家研究机构还开展了CoxA16疫苗及EV71/CoxA16联合疫苗的研制[30~32],也取得较大进展,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EV71/CoxA16联合疫苗已进入申报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EV71灭活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于2015年12月3日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的批准,EV71灭活疫苗将进行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

4展望

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儿童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容易造成流行或暴发,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目前HFMD暂时无疫苗进行预防,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应根据其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以减轻流行危害。今后应继续加强HFMD流行病学、病原学及疫苗应用的研究,进一步完善HFMD的防控体系,重点研发HFMD疫苗,除EV71灭活疫苗外,应加快CoxA16疫苗、EV71/CoxA16联合疫苗及多价疫苗的研发速度。有效疫苗的推广运用,对于降低HFMD发病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保护儿童生命健康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陈纯,王鸣,郝元涛.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传播规律研究现状[J].国际流行病学杂志2011,38(6):421-424.

[3]赵秀昌,张杰民.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内科,2012,7(3):309-311.

[4]Chan LG,Parashar UD,Lye MS,et al.Deaths of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Sarawak,Malaysia[J].Clin Infect Dis,2000,31(3):678-683.

[5]Chan KP,Goh KT,Chong CY,et al.Epidemic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human enterovirus 71,singapore[J].Emerg Infect Dis,2003,9(1):78-85.

[6]Liu CC,Tseng HW,Wang SM,et al.An outbreak of enterovirns 71 infection in Taiwan,1998:epidemiolngical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J].J Clin Virol,2000,17(1):23-30.

[7]万俊峰,朱理业,刘红,等. 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4):344-345.

[8]Xing W,Liao Q,Viboud C,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2008-2012: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Lancet Infect Dis,2014,14(4):308-318.

[9]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5.

[10]曹立华,任敏,赵培利,等.手足口病与气候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学杂志,2011,25(3):227-229.

[11]靳妍,张静,孙军玲,等.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676-679.

[12]张进,史永林,吴家兵,等. 安徽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497-500.

[13]孙大鹏,王显军,方立群,等.2009年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2):108-110.

[14]王琦,王子军.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15]郭振平.邢台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22):3144-3145.

[16]缪梓萍,吕华坤,秦淑文,等.2010-2011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7):530-534.

[17]郭学斌,祝双利,王东艳,等.2005年中国3个县1~6岁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41-144.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19]Cheng J,Wu J,Xu Z,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childhood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Hefei,China[J].Sci Total Environ,2014(8):497-498.

[20]Tan X,Huang X,Zhu S,et al.The persistent circul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ausing emerging nationwide epidemics since 2008[J].Plos One,2011,6(9):e25662.

[21]谢镇国,陈敏玫,阳益萍,等.广西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分布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学报,2014,30(9):982-985.

[22]张振,谢旭,李媛,等.2009-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0):782-786.

[23]杨莉梅,刘彩霞,饶芳,等.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38-339.

[24]杨吉星,杨芸,汤显,等.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J].疾病监测,2012,27(1):14-15.

[25]梁洁雅,曹晓鸥,梁子良.佛山市南海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1):12-15.

[26]田靓,朱仁义,范俊华,等.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96-598.

[27]Li R,Liu L,Mo Z,et al.An inactivated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healthy children[J].N Engl J Med,2014,370(9):829-837.

[28]Zhu FC,Meng FY,Li JX,et al.Efficacy,safety,and immunology of an inactivated alum-adjuvant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children in China:a multicentre,randomis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Lancet,2013,381(9882):2024-2032.

[29]Zhu F,Xu W,Xia J,et al.Efficacy,safety,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4,370(9):818-828.

[30]Cai Y,Ku Z,Liu Q,et al.A combination vaccine comprising of inactivated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elicits balanced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both viruses[J].Vaccine,2014,32(21):2406-2412.

[31]Sun S,Jiang L,Liang Z,et al.Evaluation of monovalent and bivalent vaccines against lethal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 in mewborn mice[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4,10(10):2885-2895.

[32]Ku Z,Liu Q,Ye X,et al.A virus-like patftcle based bivalent vaccine confers dual protection against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s in mice[J].Vaccine,2014,32(34):4296-4303.

(编辑:潘明志)

(收稿日期:2015-12-18修回日期:2016-02-17)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1.025

作者简介:韦忠信,男,主管医师。E-mail:gxtdwzx@163.com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