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瓦格纳“乐剧”对后世歌剧的影响
2016-02-05刘小雨
刘小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论瓦格纳“乐剧”对后世歌剧的影响
刘小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瓦格纳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其音乐深受贝多芬和韦伯的影响,特别是在歌剧上延续了格鲁克的格局改革,并继承了莫扎特、贝多芬和韦伯确立的德国民族歌剧的传统。他秉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其十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能,并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开拓了歌剧界的新领域,从而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推向顶端。本文通过对瓦格纳“乐剧”的特征分析来探讨其对后世歌剧的影响。
瓦格纳;乐剧;影响;音乐艺术
“乐剧”。是瓦格纳自己命名的歌剧体裁。他认为“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
乐剧中诗的基础应是民间幻想创作出来的神话、传说,因其表现的是永恒与不朽。充分体现瓦格纳“乐剧”观点的作品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等等。
瓦格纳“乐剧”对后世歌剧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歌剧的悲剧性格的注重
瓦格纳第一部成功的歌剧《黎恩齐》是一部大型悲剧歌剧,反映了中世纪罗马平民百姓反对暴虐贵族、颂扬战斗英雄的现象,这对后世马勒、柴可夫斯基等创作都有影响,如: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第一幕的后半场,格尔曼与丽莎的爱情出现,这一主题得到了宣泄,音乐显示出了悲剧的性格色彩。瓦格纳对歌剧的独特见解对后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舞台设计的注重,对后世歌剧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瓦格纳十分注重歌剧的舞台设计,其对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创作有较大影响,如: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作者为了使戏剧得到连续性,在分曲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整体“场景设计”;《阿依达》中威尔第将声乐与乐队的融合达到了整体艺术的统一,这些都表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整体艺术”的效果。
三、“主导动机”这一手法的提出与运用,影响了后世作曲家的创作
虽然在此之前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也运用过此手法,但瓦格纳却是提出“主导动机”这一概念的首位作曲家。他在自己的歌剧里组织情节,用特定的旋律表示某一个概念,如《尼伯龙根的指环》,“禁欲”。
这一手法在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创作上以继承,如《阿依达》中为了达到音乐戏剧的最终目的,威尔第使用“主导动机”结合意大利前辈作曲家之长处,从而突出歌唱的旋律等。
四、半音和声的使用使传统和声体系瓦解
瓦格纳的代表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问世,使传统和声解体,这部乐剧不仅增强了表现力,还大量使用了半音、不协和音从而使调性重叠,甚至出现复调性的效果,尤其是“半音化体系”的形成不仅为音乐的连续性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基础,而且把欧洲大小调体的和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对后世勋伯格的无调性主义做了铺垫。
五、促使了晚期浪漫主义真是主义歌剧的出现
19世纪末瓦格纳的“乐剧”冲击着欧洲歌剧的创作,在法国自然主义的文学影响下,真是主义歌剧以反对瓦格纳“乐剧”的形式出现,他们反对歌剧采用“无终旋律”这一手法。真是主义歌剧取材于现实生活,反对用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等作为诗的基础,反映了真是主义思想,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为特点,并以简明的手法来突显出歌剧的戏剧性效果,因此,瓦格纳“乐剧”促使了正真主义歌剧的出现。
六、乐队的改革,对后世乐器的使用与歌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乐队改革是瓦格纳歌剧改革的重点,乐队编制趋向扩大化,乐队的音响更加追求美感的理想,尤其他的管弦乐在“乐剧”中担任着重要的戏剧任务,表现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声乐部分并把乐队扩大到三管、四管编制,如: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在乐队配器上使用了瓦格纳的乐队编制,其九个乐章中乐队编制有四管五管之多,规模庞大,这对音乐的表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瓦格纳是浪漫主义达到高潮和衰落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最完善的大师,他集聚了那一世纪的一切消极的弱点,积极的把它们发展为普罗米修斯式的强大的创造:最高度的热情、最阴森的悲观主义、不可遏止的官能欲望、追求成就与拯救的急切心情等,在这些条件下,形成了瓦格纳独特的艺术人格,在晚期创作时,随着对叔本华意志哲学的皈依,瓦格纳的音乐形式等发生了改变,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歌剧发展史上、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