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电影主题曲和插曲的艺术魅力
2016-02-05李思思
李思思
(1.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小花》电影主题曲和插曲的艺术魅力
李思思1,2
(1.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电影《小花》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其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和插曲《绒花》有着比电影故事更强大的生命力,它极大地渲染和提升了影片的气氛和内涵,对剧情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两首歌曲的音乐表达方式、歌词、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小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艺术魅力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响起,中国电影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中一部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由张铮执导搬上银幕的电影《小花》,是电影百花园中最先绽放的花朵。《小花》突破了以往电影所惯用的表达方式,将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通过妹妹找哥,真假小花、兄妹三人之间的诚挚、美好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在影片中,多种镜头造型语言的运用、演员精湛的演出、彩色与黑白镜头的交织,超越了时空的界限、音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使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小花》上映后,观众反响空前,好评如潮。由著名词作者凯传作词、影视音乐作曲家王酩作曲的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和插曲《绒花》,以新的角度和形式表现影片的主题,它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随着电影的上映,被人们广为传唱。该片获得了文化部1979 年优秀影片奖,1980年在“文革”结束后首届(即第3届)百花奖中获得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等四项大奖,《小花》成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成为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在《歌曲》杂志社1983年举办的“我最喜爱的15首歌曲”评选结果中,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为入选歌曲之一。
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歌唱家李谷一将民族和美声巧妙的结合起来,采用气声、轻声的新式唱法,使歌曲表达出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的音乐效果。还有歌曲中休止与断腔恰到好处的应用,更使得歌曲在音乐情感方面的表达缠绵、细腻。这种新而独特的电影歌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在文革刚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还处于禁锢中,听惯了文革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的广大观众来说,像嗅到了春天的花香、看到了冬天的腊梅一样,激动了亿万观众的心,电影音乐展现的艺术效果高于电影本身,也使得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和插曲《绒花》具有更永久、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一、电影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
《小花》的主题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是作曲家王酩把含蓄委婉的沪剧、豪放的西部民歌、花儿等音乐元素,还将民谣的变化用于其中,并且运用了衬词和拖腔艺术,这首主题曲不仅在作曲上表现浓烈的民族特色,其作词上也采用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像“流、愁、秋”“走、由、仇”等,将中国传统的诗词韵脚运用到歌词中,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首有感染力的主题歌曲,不知揉碎了多少观众的心。
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开头第一句的“妹妹找哥泪花流”,乐曲从高亢而后又转为低沉,妹妹找哥的哥后面用了休止符,重点突出了小花想要找到哥哥的乐曲主题。乐曲第二句变为第一句的下四度自由模进,又重点突出了小花找不到哥哥的急切心情,这句音乐的旋律听起来好像是小花在轻轻的哭泣。乐曲的第三、第四句也用了自由模进,以增加抽泣模拟音、变化音、压缩节奏的手法,进一步表达出小花想要找到哥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随后乐曲中连续的“啊……啊……”在声调上运用了戏剧的表现方法,像是咏叹,又像是倾吐小花找不到哥哥的悲愤心情。最后一句的旋律和第一句的旋律相同,从低沉而后又转为高亢,表达了小花一定要找到哥哥的坚定信念。
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第二段,歌词叙述的是哥哥出走的原因,也交代了因父母早亡,哥哥为了躲壮丁而参加了游击队,这个不幸家庭中的小花,在贫苦的岁月,苦苦煎熬,终于等到了家乡的解放,满怀希望找哥哥的急切心情。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除了影片一开始出现外,在影片的结尾,战斗中何翠姑为了救小花不幸中弹受了重伤,在战地临时医院抢救无效,弥留之际,喃喃自语的叫着“哥哥……哥哥……”。正在此时,赵永生远道闻讯赶来了,真的赵小花(何翠姑)终于和哥哥相认了,这时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再度出现,歌词的第三段是“万语千言挂心头,妹愿随哥脚印走;赢得天下春常在,迎来家乡山河秀。”在电影中的这段歌声中,赵永生兄妹俩深情的含泪四目相对,共同战斗过的画面一一掠过,最终何翠姑无憾的含笑离开了人世。被救的小花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枪,踏着烈士的足迹,开始了新的战斗。
二、电影插曲《绒花》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她。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映彩霞,啊,绒花! 绒花!啊,一路芬芳满山崖。”
这首脍炙人口的插曲经过三十多年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甚至超越了主题曲。
绒花是《小花》故事发生地河南桐柏山区的主要树种,也叫夜合欢,具有昼开夜合的特点。它有着雅致的树叶,优美的树形,同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可抵抗有害气体的特点。
影片中的女区长何翠姑和游击队员救了受伤的赵永生,在抬着担架沿着石阶上山时,何翠姑为了不使伤员颠簸,用肩膀抗着担架,膝盖跪在石阶上,一步步向上挪动,膝盖外的裤子磨破了,膝盖也流出了血,鲜血染红了石阶,背景是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美丽的光斑交替出现的感人画面中,出现插曲《绒花》的。如果说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像是一首委婉、缠绵的叙事诗,那么插曲《绒花》就是一首悠扬、动听的赞美诗。
这首歌曲将绒花和何翠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战士形象。何翠姑出生在贫苦的农家,因家境贫困小小年纪被卖,后被共产党人何向东赎出抚养长大,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革命者,最后为保护小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插曲《绒花》里朴实无华的歌词却道出了绒花的特点,赞扬了绒花树美丽和独特的品质。在歌词中,绒花被拟人化了,它代表了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何翠姑,插曲《绒花》淋漓尽致地表现和讴歌了何翠姑,她就像那美丽的绒花树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
插曲《绒花》为何翠姑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影片的高潮的出现完成了情绪上的铺垫,推动了剧情发展,升华了主题内涵,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合一的震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插曲《绒花》的音乐旋律是以中国的五声调式为框架,交替出现G徵调式和G宫调式,还有着河南淮河一带的山歌音调,表现出一唱三叹独有的民族特色和韵味。
插曲《绒花》开始的旋律非常的自然、并且平稳流畅,是歌曲的叙述部分,结尾的音乐层次则逐步推高,从平稳转为感叹。首唱者李谷一老师收放自如的“气声唱法”的运用,使其旋律虚幻飘逸。如说如唱的倾诉心声,表现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歌曲的结尾词:“啊,绒花,绒花!一路芬芳满山崖”。对绒花的赞美(暗指何翠姑的无私献身精神),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高潮。
三、结语
从1979年到如今,时光快过了40年,《小花》的故事情节已经慢慢的被人们忘记,日渐模糊。可《小花》中的主题曲和插曲一直成为演唱家的经典演唱歌曲,在我国广泛的流传,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1]黄承箱.王酩影视歌曲的创作技法分析[J].电影文学,2008,(18).
[2]赵秀彦.谈电影音乐对影片产生的重要影响[J].电影文学,2011(14).
[3]狄其安.解析王酩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J].黄河之声,2008.(4).
[4]王刚,王莹.电影插曲《绒花》音乐初探[J].电影评介,2008.(21).
[5]冯之力.试析歌曲《绒花》及其在电影《小花》中的音乐艺术表现[J].喀什师范学院报,2013.(1).
李思思(1987—),女,甘肃平凉人,硕士,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影视音乐、音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