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技术基础 注重协调协作依法依规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

2016-02-05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治淮 2016年6期
关键词:调水水量流域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顾 洪

夯实技术基础注重协调协作依法依规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顾洪

“十二五”期间,淮委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紧扣“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河流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制定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组织完成淮河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阶段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全面建成淮委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项目,实现“中央—流域—省级”三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7个试点全部通过验收。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实施,成效初显。严格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和取水许可审批。每年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对流域重点用水户取用水情况和用水定额进行监督、评估、考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和考核实现全覆盖,2015年394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4.6%,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基本达到阶段控制目标。建立了跨部门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成功处置淮河干流苯污染事件和惠济河涡河等多起跨省河流水污染事件。

一、重视技术工作,加强沟通协调,扎实推进河流水量分配

淮委从2011年下半年起组织开展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淮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委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分别任正副组长,在水量分配方案协调的关键时刻,淮委一把手亲自带队到流域相关省协商,有力促进了水量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重视技术工作,科学编制方案。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难度很大。淮委重视技术环节工作,每条河均成立水量分配工作技术组,按照技术路线,进行反复调研,研究提出基本符合每条河的技术方案,从而降低行政协调的难度。

三是开展咨询,完善方案。在充分听取河流所在省市县的水量分配意见基础上,对提出的分配方案进行技术、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尊重相关省提出的合理意见,力争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识。

四是加强协调,多方沟通。水量分配涉及流域相关省的用水权益,流域各省较为敏感,协调难度大。淮委学习和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建立了有效的协商协调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地与相关省进行协商协调。

第一批淮河、沂河、沭河水量分配方案已报部待批。第二批沙颍河、涡河、洪汝河、史灌河水量分配方案技术成果已完成,经过反复协商,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二、建章立规先行,常态应急并重,科学实施水量调度

为更好地优化配置淮河流域水资源,淮委认真组织实施南水北调东线调度、防污调度、应急调度等水量调度工作。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量调度工作效果显著

一是制定调水规范,科学编制调度计划。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淮委参与完成了南水北调供用水条例的基础成果,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水量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淮委与苏鲁两省、东线总公司密切沟通,根据苏鲁两省提出的年度用水计划建议,连续三年牵头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确保了调度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开展水质水量监测,加强调度巡查和监督管理。在调水期间,淮委组织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水质水量监测技术规范,对调水沿线和苏鲁省际段水质水量进行监督性监测,对取用水情况进行监督巡查,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水利部等相关部门。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分别向山东调水0.775亿m3、2.3亿m3;2015~2016年度截至4月18日已向山东调水4.75亿m3,工程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2.开展闸坝联合防污调度,确保下游水质安全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闸坝众多,部分支流水污染较为严重。为建立健全淮委应对淮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淮委制定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每年都制定淮河水污染联防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通过环保水利部门联防联治以及防污调度等措施,共对沙颍河、涡河等重要闸坝实施防污调度79次,安全下泄污水72.35亿m3。2013年春节前惠济河涡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在淮委组织协调下,通过开展引黄释污和涡河水闸调度,有效地减轻了水污染的影响,保障了下游淮河水质安全。

3.实施水资源应急调度,水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一是制定调度方案。2015年国家防总批复了淮委编制的《淮河干流水量应急调度预案》,为在应急情况下跨省跨水系抗旱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保障沿淮重要城市居民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开展生态调水。2002年冬季和2014年汛期,南四湖地区发生特别重大旱情,生态环境面临毁灭性破坏。淮委组织实施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分别向南四湖下级湖补水1.1亿m3和8069万m3,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调用洪水资源。2001年、2005年、2013年汛期,淮委先后3次组织实施引沂济淮,将骆马湖洪水通过中运河、徐洪河送往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2001年汛期,从骆马湖共调出洪水8.08亿m3,其中进入洪泽湖水量6.57亿m3。2005年、2013年汛期,分别向洪泽湖调水1.6亿m3、5.5 亿m3。通过跨水系水资源调度,缓解了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的旱情,改善了洪泽湖水生态环境。

三、经验与体会

1.健全体制机制是做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前提。淮委重视在履行流域规划管理、水资源调度与保护、水行政监督职能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制定水污染联防、水量调度、应急管理等规章,编制年度污染联防、水量调度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不断完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使流域水资源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强化技术基础是做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支撑。淮委注重夯实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积极组织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问题与重大问题研究,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加强流域省界及重要断面水质水量监测站网建设,提升水资源监测能力,不断扩大水质水量监测覆盖面,准确获取实时监测数据,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生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3.团结协作是实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目标的基础。流域水资源调度和保护工作一般都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责牵涉到多个部门和单位,淮委始终强调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目标,方向一致,协调配合,分工协作,相互支持,为做好流域水资源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监管是做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保障。淮委十分注重水资源调度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淮委组织委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水监督检查和执法巡查,加强对水量调度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保证了调度工作顺利实施;在流域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方面,对流域各省负责监测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规范化地开展监督性监测、检查、质控,为复核、考核流域各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栏编辑:杜红志)

猜你喜欢

调水水量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阶段向山东调水任务圆满完成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沙颍河流域管理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