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政府时期山东运河工程局工作初探

2016-02-05昊>

山西青年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工程局运河山东

黄 昊>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国民政府时期山东运河工程局工作初探

黄昊*>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自1930年山东运河工程局重设以来,通过设计治运规划,实地勘估,开展治运救灾,以工代赈,力图改变清末以来大运河山东段年久失修、灾害频仍的情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费不足及此后抗战爆发,治运工程未能完成预期目的。

大运河;山东运河工程局;治理;以工代赈

京杭大运河在传统中国社会发挥了沟通南北交通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至清末,由于黄河改道、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种种原因,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要道的地位。进入民国以后,京杭运河山东段年久失修,不仅运河沿线的临清、聊城、东平、济宁等城镇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且给鲁西沿岸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鲁境运河,任其淤塞,久缺治理”、“水系紊乱,闸坝毁坏”,“既无航运之利,复酿鲁西剧烈水患”[1]。自民国成立以来,山东省政府曾数次试图治理运河,然而由于省政动荡、军阀混战、匪患频仍,始终成效甚微。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山东省政渐趋稳定,省府于是复设“山东运河工程局”(后文按民国文献通例简称为“运工局”),设计、主持鲁省境内治运工作,使运河治理工作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初步付诸实践。目前学界对国民政府时期山东运河工程局的运河治理工作尚未有系统研究。笔者查考民国相关文献,对山东运河工程局的治运工作进行初步探析。

一、设计运河治理具体方案

民国时期山东境内的运河治理始于1913年山东省政府设立的南运湖河筹备处,该处同时“兼办山东全省水利事务”。[2]1925年山东省政府在济南成立“山东运河工程局”,但由于省政动荡,经费困难,实施的具体治河举措殊为有限,随着政局变动,运河工程局的工作也陷入停顿状态。1930年山东省政府改组后,认为“运河工程不容稍缓”,于当年10月重建了“山东运河工程局”,任命孔令瑢为局长,“一面整理旧有资料:一面派员实地履勘,延致水利人才,共同规划。”[1]运河工程局成立后,在搜集旧有资料基础上,于1931年正式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治运意见书》,并公布了《山东运河工程局施工大纲》,出台了治理鲁境运河的全盘规划。

按照省运河工程局《治运意见书》规划,治理鲁境运河应遵循“先南后北”原则,即先治理黄河以南的南运河,再对黄河以北的北运河进行修治,“实以南运为汶泗滕薛及鲁西坡水之惟一尾闾,鲁西千万人民之生命财产,咸系于此”,也因运工处的前身——“南运湖河筹备处”自民国肇始已对南运河进行了不少实地勘查、数据收集和初步的工程施工,治理南运河比北运河具有更加便利的前期资料积累;加之南运河连通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江苏省,江苏省内江北运河的治理在镇江的“江北运河工程善后委员会”和此后的江北运河工程局实际操作下取得了一定进展,导淮工作也成为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最为重视的水利事业;运河、淮河、黄河水系互相扰乱,彼此纠葛不清,仅以局部治理远不能解决各种水患问题,因此,先治理山东省境的南运河也有利于与国民政府的导淮和江北运河的治理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运工局”第一阶段规划中的十项工程,以整修戴村坝、小坝口、设计汶洪盛涨穿运及排泄工程、治理大小清河、治理南旺至济宁间之运河为主,“注重排洪,盖去患尤急于兴利”,[1]意在通过这一阶段工程,初步解决南运河对鲁西地区的水患问题。第二阶段工程一面继续“治理济宁至夏镇之间河道,以免水患,而维航运”等,一面开始对北运河水患问题进行初步治理,主要是“设计马颊、徒骇等河穿运工程,以利排泄而免水灾”[1]。此后各阶段工程将逐渐深入,由减轻水患发展到设计通航,并扩展至修建水电工程和用之灌溉沿运田亩,以使大片原先的“沉粮地”恢复垦殖。在运工局1931年初公布的《山东运河工程局施工大纲》中,亦是按照“先南后北”的原则,并进一步区分了“治标”与“治本”计划。治标计划包括续疏浚东泗河、疏浚蜀山湖上下游引渠、修理戴村坝(南运河),疏浚徒骇河、疏浚马颊河、疏浚四女寺减河及老黄河(北运河)等举措,主要以疏浚河道为主[3];治本计划则有改建、新建闸坝、桥梁、蓄水池,甚至恢复运河故道等举措,如“实行建造新闸、桥梁以便蓄泄而利交通”、“恢复南阳至兰家坝一段明初运河故道”等[3]。治本计划的实施难度明显更大。

二、实地勘估,设立水文站

治运工程的实施需要实地勘测当地具体情形,收集大量基础数据。京杭运河山东段自清末失去原有交通动脉的作用起,即渐沦至无人过问的状态。民国初年设立的南运湖河筹备处曾一度对南运河干支流进行过测量,但时过境迁,图表、数据有的遗失,现存的也有很多已与当时情况不符,“查沿运干支各河,民四、五(年)时,虽曾测有地形断面各图,然十余年来,沧桑屡变,与现下情形不符之处甚多。且所埋石标,历经人民损毁,水流冲刷,遗失不少。自宜加以埋补,以便施工时之应用。现已拟有二十年度测量计划,呈厅鉴核”,“一俟批准,即行组队出发,重施测量。”[4]山东运河工程局在恢复成立后,即着手实施了大量实地勘估、考察和数据收集工作。1931年初,运工局开始重勘“治运”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要地点:大运河重要水利枢纽戴村坝,“查戴村坝以年久失修,倒塌堪虞,前经拟具修理计划,呈送在案,复为慎重工程起见,率领工务课长工程师等,随同曹技正前往详细履勘,并修正计划,以期工归实际,款不虚掷。”[5]运河其他各段的测量工程也逐步开展,如1932年2月,“运河工程局长孔令瑢,以东泗河时为汜滥,鲁南各县,不堪其苦”,“呈准建设厅派测量队长赵文璧、纪巨文率领测量夫12名”赴兖州测量由兖州至滕县鲁桥段[6],为下一步整修施工做准备。

水文站对细致了解运河地区水文状况、指导治水工程发挥着重大的基础性作用。“夫天空降落之水,足以左右河水之流量;而水面之高低,亦随流量而增减。其变异之多寡,实与治水之事,息息相关。”[7]因此,山东运河工程局在成立之初即指出:“闻山东运河工程局因水文测验为河工必要设备,与预防水灾与发水利之设计工程俱有重大关系。如黄河上下流所设流量水标等站,虽经赓续至十余年之久,其测验成绩尚感不足。运河各地水文测站迄未设立,尤感缺乏资料,现经该局派员查勘适当地点,拟在沿运韩庄戴村金口四女寺等地设立水文站九处,并于济宁泰庄、刘老口、清河门等地设分站十七处,已拟就测验计划,呈请核定,将来审定以后,即将从速开办云云。”[8]1931年7月,山东运河工程局又向省府正式提交了《山东运河工程局设立水文站计划》,重申需附设水文站九处,分站十七处。而在此后的实践中,水文站的数目和地点又有增益变化。

三、治运救灾,以工代赈

由于经费短缺、人力物力严重不足和各方掣肘,山东运河工程局的治运工作一开始便颇为不顺。如修整运河枢纽戴村坝的计划,本为治运计划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运工局亦派人员赴戴村坝实地调研考察,搜集数据并了解民意,但在运工局将修治计划提交省府后,省府竟然“议决缓办在案”,这也引起了运工局的不满。“兹东平人民一再呈请,从速修理,以救灾黎”,运河工程局即“重申前请,俾得准备投标,庶伏汛过后,即行开工,早观厥成”,[4]再次向省府提出了尽快修整戴村坝的提案。最终在运工局的不懈努力下,戴村坝工程于1932年开始实施并最终完工。但是由于经费紧张,运工局的很多计划难以顺利得到落实。如运工局在1931年10-12月工作计划中称,“查第一期工程计划,行将审查完竣,施工测量,应即准备。本局前曾将其列入七八九三个月工作计划中,后因经费无着,未能见诸实施。现仍编入本期工程计划,一俟预算批准后,即行开工。”[9]运工局前一季度制定的工程计划,却因苦无预算而无法执行,只得再次列入下一季度的计划中等待实施,这在20世纪30年代山东运工局的工作报告中并不鲜见,很多工程甚至一拖年余,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运工局所有工程计划全告搁浅。

虽然一些工程计划因为经费等问题常常无法按期执行,但运工局在抗战爆发前仍取得了不少治运成效。如1931年运、泗、小清河决口,沿运各县如东平、鱼台、嘉祥、济宁、滋阳、金乡受灾严重。“现查滋阳济宁泗河决口三十二处,如早为堵塞,可涸复出田地四千顷,冬季犹可种早麦秈麦”,“运河新决口济宁四处,汶上一处,堵塞后,亦可涸地三千顷,至小清河决口四处,亦宜及早堵塞涸复。”[9]运工局很快提出堵塞方案及所需资金,报省府批准实施后,对沿运各县迅速救灾复垦做出了贡献。1931年底,运工局“派员督修东平堤工及汶、清两河缺口”,“除东平堤工修筑完竣,清、汶两河缺口,已堵塞十一处。嗣因天寒地冻,暂行结束,业经分别呈报,并准予派员验收各在案外,其余里仁保、小清河、三叉庄、汶河、罗家漫两缺口,俟明春冻解,再行续堵”。[10]1934年运河工程局在治理南运河经验的基础上,对北运河进行整治,“征调沿运7县民工20余万人参加施工,历时3个月,于7月15日全河土工大体告竣,计疏浚长度135公里,完成土方1400万立方米,用工款280余万元。”[11]由于治理运河工作能够起到减轻水患、灌溉田亩甚至恢复通航的成效,因此沿运民众对于治河工作是较为积极的,参加以工代赈的青壮年劳力也很踊跃。1934年7月,国民党中央对北运河疏浚工作提出赞扬,“查该河前当施工之际,适值麦收,各县均经给假10日,以利收获。假期满,经总工程师及督工员之催促,该民众等遵即复工,并各加倍出夫,异常努力,是以北运工程,完成极速,六月份业已大部竣工”,并表示“全工告成,定不在远”,将来沿运民众必得益良多。[12]

随着1937年抗战爆发、山东沦陷,山东运河工程局的治运计划及其实施亦不得不告中断。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又对南运河已建水利工程及水系走向等造成了严重破坏。然而山东各界对运河治理的强烈愿望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抗战胜利后,南运河复堤治理再次被国民政府提上议事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对运河山东段的治理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推进了不少工作。应该说,使大运河由灾变利,恢复其往日的繁华,并带动沿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是20世纪30年代山东运河工程局同仁们不懈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今日山东广大沿运群众的热切盼望。

[1]孔令瑢.治运意见书[M].济南:山东运河工程局,1931:1-2,2,9-10,11.

[2]李书田等.中国水利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490.

[3]山东运河工程局施工大纲[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1).

[4]山东运河工程局七八九三个月工作计划概略[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7).

[5]山东运河工程局二十年四至六三个月工作报告[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7).

[6]运河工程局测量东泗河工程完竣[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2(3).

[7]山东运河工程局设立水文站计划[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7).

[8]运河工程局筹设水文站[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4).

[9]山东运河工程局十至十二三个月工作计划[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11).

[10]山东运河工程局民国二十年十、十一、十二三个月工作报告[J].山东省建设月刊,1932(1).

[11]山东省水利史志编辑室.山东水利志稿[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430.

[12]地方建设:山东省北运河之继续疏浚[J].中国国民党指导下之政治成绩统计,1934(7).

黄昊(1985-),男,山东济南人,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山东区域社会史。

K262.9

A

1006-0049-(2016)20-0006-01

猜你喜欢

工程局运河山东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抗洪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这块救援金字招牌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水利第二工程局
水利第一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