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探究
——以德国为镜

2016-02-05李宝华刘志民

体育科研 2016年6期
关键词:奖牌竞技金牌

李宝华,刘志民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探究
——以德国为镜

李宝华1,刘志民2

以SWOT分析法对德国竞技体育强国的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后,德国竞技体育内部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其制度统一后的国情、经济的复苏、竞技体育理念的改变和精英体系的严谨、规范;德国竞技体育面临的外部挑战主要来自欧盟,也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统一后的德国,面对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在遵循全球化背景下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战略选择,制定竞技体育战略,以规避威胁,应对挑战,成为竞技体育强国。

德国;竞技体育强国;品牌赛事;危机;挑战;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德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曾有着相似的竞技体育体制与机制,统一后的德国是如何走上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之路,又是如何成为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对中国竞技体育强国之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呢?德国竞技体育界针对其面临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与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的所需制订了相应的对策。1990年后,德国竞技体育的内部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其统一后的制度、文化和教育体系的严谨、规范,而德国竞技体育面临的外部挑战则主要来自欧盟,也包括东欧、南北美和大洋洲。21世纪的德国,面对上述危机和劣势不断进行战略选择,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以SWOT分析法对德国竞技体育强国的进程进行了分析。SWOT分析就是对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采用SWOT分析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德国竞技体育界对其外部环境的高度洞察力,同时也不忽视其内部环境的作用力。SWOT矩阵分析的第一步是思索可追寻的、针对外部各种环境可替代的选项,为此,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匹配标准可用矩阵图来表示和诠释。1990年后的德国竞技体育内部优势极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完全适合统一后的国情,文化和教育体系严谨、规范,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完备、质量世界一流等。就外部因素而言,作为统一后的德国竞技体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虽然主要来自欧盟,但也包括美国、南美洲和大洋洲及众多亚洲国家。

图1 SWOT矩阵分析图Figure 1 SWOT Matrix Analysis

2 分析与讨论

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上述优势和机会、危机和劣势,德国竞技体育界不断进行战略选择,以确定解决SWOT矩阵分析(图1)所提出的问题:(1)优势和机会最大化(S-O)——利用国家优势抓住机遇,将优势与机会最大化;(2)优势和降低危机(S-T)——扩大国家优势,规避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2.1 德国竞技体育内部优势和策略

2.1.1 优势和机会最大化(S-O)策略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对德国影响至今仍然可见,但2012年以来,德国的经济衰退已基本停止,良好的复苏也已开始,而且这种复苏不仅仅是德国经济,还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各行各业。经济与其他行业的复苏和提升对竞技体育而言最关键。

2.1.1.1 经济的复苏

SWOT矩阵揭示的是德国竞技体育现有或潜在的内部各种因素,德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实力较其周边国家要好得多。经济复苏为以夺得巴西足球世界杯冠军为代表的德国竞技体育非常强势地活跃于世界竞技舞台和全面领先提供了可靠的基石。事实上,2010年第二季度德国GDP的增长已达2.2%,这是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世界经济危机四伏,德国的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增长了1.5%,是自2011年以来最高的经济增长率。乌克兰和欧洲难民危机虽然对德国经济全面复苏有负面影响,但增长仍是主旋律。

2.1.1.2 理念的改变

1990年的统一为德国回到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德国人的聪明才智告诉他们必须在抛弃不符合国际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同时,充分利用东德在竞技体育领域的成功和合法的遗产。但另一方面,对于统一后的德国竞技体育而言,夏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夏奥会)金牌不应该是统一后德国的唯一追求。首先,统一后的德国在部分继承东德竞技体制的同时,摒弃了使用兴奋剂等不合法追求奥运金牌的手段。以德国强劲的经济为后盾,改变“奥运金牌至上”的竞技理念,以现代科技提升竞技运动水平成为统一后的德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1]。德国有重视竞技体育的历史传统,早在1914年,所有公立学校学生课间休息时就必须进行5 m in跑步练习,男生每周有7 h的体操课。1915年,德国成立了青年训练营(Juggendkompanien),年龄在16岁以上的男孩必须加入。世界银行估计2015年的德国人口可能下降到2 030万,但却会拥有85 000个竞技体育俱乐部,注册会员超过总人口的30%,有规律地参加竞技运动者达1 200万,而且绝大多数参与的是国际普及的竞技运动[2]。

2.1.1.3 志愿者的数量

按国际共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志愿者人数是评价竞技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两年发布一次的德国竞技运动发展报告(Sportentwicklungsbericht)都会有注册志愿者数量的统计。2005年以来,德国志愿者总人数持续稳定在770万左右。拥有如此庞大的注册志愿者原因很多,其中,立法发行的《帮助志愿者》(Hilfen für Helfer)手册至关重要。德国志愿服务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在竞技体育组织出现之前就已存在。2007年《帮助志愿者》的立法被视为志愿服务的里程碑,此立法每年为志愿者组织带来23亿欧元的资助,其中很大部分是提供给竞技体育志愿者组织的。2007年,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法律在德国生效。志愿服务是当代德国竞技体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年龄在14岁以上的每10个德国公民中,就有一个以上参加过,或正在参加竞技体育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中,注册人数超过了90%。

2.1.1.4 精英系统的建立

1990年后,德国刻意建设的竞技体育精英系统形成。此系统包含41所精英竞技学校、40个奥运支持中心、一个教练学院和应用训练科研所,以及特殊器材研发所,另有约33个高校精英竞技科研单位、一个联邦竞技体育科学学院。此系统形成了从初级天赋人才的竞技学校,直至国家和世界水平选手的训练、竞赛、保障网络。在此系统中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年龄段选手的赛事和所有流行竞技体育项目所需要的各级高水平人才。德国奥运支持中心可以为所有精英选手的训练和恢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骨伤科、物理治疗、营养咨询等医学领域,以及心理治疗和恢复、社会环境管理等,如同德国科技品牌产品那样,经过精心设计和建立的精英竞技体育系统保证了德国竞技体育的成功。

根据德国法律,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16个州的政府都必须全力支持和帮助精英竞技。州政府负责资助各级学校和高校体育、大众体育和休闲体育,以及竞技体育设施的建设,内政部负责顶级精英竞技体育。利用国家经济优势抓住机遇、利用现代竞技体育理念增大“竞技运动人口”总量和志愿者数量,同时高度重视奥运会是德国最大化地扩大其竞技体育优势和机会的经典之作。

2.1.2 优势和降低危机(S-T)策略

基于内、外部的优势,并在现有优势竞技项目的基础上,德国正从以下几方面贯彻扩大优势和降低危机的双赢策略。

2.2.2.1 扩大冬奥会传统优势

在保持夏奥会传统优势项目如网球、田径、游泳等基础上,巩固冬季奥运会(简称冬奥会)传统优势,同时扩大索契冬奥优势项目,如速度滑冰(12金)、高山滑雪和无舵雪橇(11金)、雪橇(10金)等是德国针对美国的(S-T)策略。巩固冬奥会优势项目对于德国而言,其重要性远超冬奥会本身,因为超级大国——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占有压倒性优势。除足球外,德国能与美国叫板的领域是冬奥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冬奥会,德国共获得115枚金牌、290枚奖牌,而美国共获得78枚金牌、218枚奖牌;温哥华和索契两届冬奥会,德、美两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德国仍只在冬奥会占有优势。表1、表2显示德、美等国历届冬奥会金、奖牌占所有奥运会的比例,其中,俄罗斯最大(37.8%),德国次之(22.4%),但列美国之前,美国仅列第三(11.5%);冬奥会金牌与奥运会金、奖牌之比例为德国第一(5.60%,8.10%),俄罗斯(7.32%,19.4%)次之、美国(3.57%8.90%)第三。由此可见,德、美两国冬、夏奥运策略与实力之异同,同时可见德国利用冬奥会优势降低其危机的双赢策略之一斑。此外,德国还力争在每两年或每年一次的世界性冬季竞技体育赛事,以及各知名品牌赛事上保持优势和降低危机。

表1 德、美冬奥金、奖牌占历届奥运金、奖牌比例(%)Table Ⅰ Proportion of the Gold Medals and Medals Won by Germany and the US at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to Those of the Previous Olympic Games(%)

表2 索契冬奥会奖牌榜前六名Table ⅡThe Top Six Medal Winners of Sochi Winter Olympic Games

2.2.2.2 理性至上的职业赛事

二战结束后,日尔曼民族几乎在处理任何事情上都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不趋炎附势和好高骛远的特征从知名品牌赛事的申办和承办即可见一斑。理性保持现有两项世界品牌赛事——柏林马拉松赛和F1德国大奖赛在世界同类比赛中的声誉,由于德国在此两项赛事中不仅拥有最优质的场地和其他各种附属设施,以及高质量的赛事服务和管理水准,同时还拥有世界最著名的马拉松和F1赛车最顶级的选手[3],因此,世界排名前10名的选手,以及其他社会名流、竞技体育明星总会在柏林马拉松和纽博格林赛车场露面,或直接参加赛事。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和社会、教育、文化等的发展水平看,足球世界杯决赛和夏、冬季奥运会等众多品牌赛事的承办和主办均在德国能力范围之内,但除1972年、2006年两次足球世界杯决赛和1936年、1972年两届夏季奥运会,以及1936年的一次冬季奥运会外,德国似乎并不十分热衷申办和主办这两项各国都趋之若鹜的赛事,即使2014年第4次夺得足球世界杯冠军,德甲足球联赛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理性至上。尽管两位世界级球星被欧洲五大联赛众多豪门俱乐部极力追求,苏亚雷斯最后被西甲豪门——巴塞罗那、J罗也被另一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高价买进,可世界最优秀的德甲俱乐部拜仁慕尼黑根本不为所动,反而送出了冠军功臣格罗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两年一次的报告将拜仁慕尼黑评为世界足坛运营最合理、市场活动最理性的豪门俱乐部,这种理性至上的原则恰恰是避免现代竞技体育出现财务和管理等危机的良方,拜仁慕尼黑的理性至上避免了英超曼联、西甲皇马等足球豪门俱乐部已经出现的各种危机。

2.2.2.3 雄厚的竞技体育人才储备

进入新世纪后,德国竞技体育界旨在发现和储备青少年人才的竞技战略效应开始显现,尤其表现在体育职业化程度高的领域。1990年后制定的德国竞技体育战略特别强调儿童和青少年俱乐部的整合,从国家层面激励青少年竞技运动能力的发展。帕德博恩大学教授沃尔夫·布雷德斯奈德的研究显示,德国竞技体育系统内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显然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参与方式,虽然德国有潜力的年轻人竞技参与价值极为多元化,但仍多集中于职业体育项目。现代德国约有2/3的7~14岁男孩和50%的女孩是各种职业运动俱乐部成员。有数据显示,15~18岁的德国年轻人中,超过50%的男孩和超过36%的女孩是职业运动俱乐部注册成员,其中职业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夏季运动(足、网、手、棒、曲棍球,以及赛车、拳击、自行车、赛马、极限运动)和冬季运动(高台跳雪、速度滑雪、雪橇、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雪车、钢架雪车、北欧两项,以及冰球、速度滑冰等)吸引着数量众多的天赋后备人才。让如此众多的男、女孩,尤其是拥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加入俱乐部,将他们的未来目标设为精英运动员,并使他们成为世界最优秀运动员的工作是德国独一无二的,因为这需要整个国家层面的系统计划和发展战略,而不仅是联邦或地区层面的。鉴于此,多姆德(Drummond)提出的联邦和州两个层面的竞技体育仅由联邦政府内政部的一个司负责是不够的,必须由联邦、州政府,以及强大的非政府竞技体育组织三方共同协调、操作,形成国家层面的竞技体育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体制与机制的统一使得德国竞技体育始终保持雄厚的人才储备优势,并得以避免危机。

2.2 德国竞技体育外部危机与挑战

无论从职业、行业或国家,还是竞技体育层面考虑,德国都需要针对其内、外部优、劣势系统分析制定发展策略。反之,发现和处理外部大环境危机(Threat)也是应对和寻找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2.2.1 不稳定的欧盟经济

“欧盟冬季展望”预计2015年欧元区经济会微增1.3%,比2014年11月份发布的秋季展望报告高0.2%,2015年欧盟28国整体经济预计增长1.7%。分析人士认为,利好因素如油价下跌、欧洲央行量化宽松以及欧元贬值还不足以拉动欧元区经济更强劲地增长。高水平竞技体育高度依赖全球、区域和国家经济,缺乏蓬勃发展的世界和国家、地区经济,任何国家都不能期望有蓬勃发展的竞技体育。同样处于经济危机下的德国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以支持竞技体育的额外财政支出吗?2015年是自2007年以来所有欧盟成员国首次实现经济增长之年,其中,德国预期2016年从1.8%上调至2.0%;法国预期2016年从1.5%上调至1.8%。即使如此,受累于难民危机和国内安全形势,德国竞技体育仍不太可能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增长性投资,2016年巴西奥运会也无法让德国政府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等预计都将成为德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内部挑战。

2.2.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于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西欧国家大都较早经历了3次科技革命的洗礼,拥有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由此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位于西欧中心位置的德国,其周边邻国经济强大,竞技体育发达,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南欧的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等,甚至东欧邻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无一不对德国竞技体育构成挑战。

2.2.2.1 夏季奥运会的挑战

德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已经面临巨大挑战,与德国竞争金、奖牌的不仅有美国,还有欧洲传统强国——英、法、俄、西等,以及新兴竞技体育大国——中国。人口和面积均为小国的亚洲强国——韩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13枚金牌、31枚奖牌的傲人战绩。虽然德国2008年奥运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2枚,但奖牌总数却少了5枚,中、韩、日及澳大利亚均形成对德国的巨大挑战。表3显示,德国历史上因其田径和游泳的出类拔萃而拥有奥运优势,虽仍很难与美国匹敌,但东德凭借仅有的几届奥运会就获得了76枚金牌、68枚银牌、57枚铜牌,总计201枚的奖牌。事过境迁的德国很难再现1988年汉城的辉煌,虽原因颇多,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失去了田径和游泳的统治优势。如上所述,东、西两德虽曾在汉城获得田径和游泳两大项的31枚奖牌,但德国2008年的游泳却仅获2金1铜,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田径仅由奥贝格福尔获得标枪一枚铜牌。“赢田径和游泳就赢奥运天下”是夏奥会的永恒定律,美国之所以经常雄踞夏奥会金、奖牌榜首,与其超凡的田径与游泳实力不无关系。在北京,美国田径再取7枚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游泳11枚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仅两项即达总奖牌的48.18%。历届夏奥会历史也验证了此定律,美国田径以311金、738奖和游泳214金、489奖的绝对优势一骑绝尘。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之所以也是夏奥会的佼佼者,与其田径72枚金牌和182枚奖牌、游泳64枚金牌和193枚奖牌总数不无关系,俄罗斯虽然两项都远不及美国,但却是德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事实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俄罗斯的田径和游泳也各有4枚奖牌进帐。

表3 各竞技强国夏奥会田径和游泳项目的奖牌分布Table Ⅲ Medal Distribution of the Athletics and Swimming of Some Sports Powers at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德国在田径、游泳两大项上的强大对手除俄罗斯之外,还有西欧传统强国——英国和法国。2008年奥运会,英国获田径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游泳金牌、银牌各2枚,铜牌3枚。2012年伦敦,英国获田径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游泳1枚银牌、2枚铜牌,两项共获9枚奖牌。法国比肩英国获田径1枚金牌、1枚银牌,获游泳4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两项也共9枚奖牌。最近两届夏奥会,英、法两国田径、游泳战绩明显强于德国,德国重塑夏奥会两大项的优势道路并不平坦。

2.2.2.2 冬季奥运会的压力

德国之所以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冬、夏奥运会战绩俱佳是其标志之一。德国是2010冬奥会第二大赢家,以10枚金牌、13枚银牌、7枚铜牌,总数30枚奖牌列东道主——加拿大之后。美国金牌虽然少一枚,但仍以37枚奖牌总数屈居第三,始终在冬奥会上对德国构成强大的威胁。事实上,2016年索契冬奥会上德国的优势已经变小,仅以8金6银5铜,19枚奖牌列俄、挪、加、美、荷后的第六位(见表2),显示了冬奥会上艰难的处境。除了上述竞技体育强国对德国的挑战外,挪威以温哥华冬奥会9枚金牌、总数23枚奖牌排在美国之后,以索契冬奥会11枚金牌、总数23枚奖牌列俄罗斯和美国后的第三位。荷兰8金、24奖力压德国列第五,欧洲小国瑞士以6金、11奖紧随德国。新兴的亚洲竞技体育强国——韩国则以6枚金牌、14枚奖牌紧随(表4),均对德国构成极大的威胁[4]。出于应对冬、夏奥运会的挑战,除了政府和私营企业界增加对精英竞技的投入外,德国还针对性地推出以下措施。

表4 2010年、2014年冬奥会6个国家奖牌榜Table Ⅳ Medal List of the 6 Countries at the 2010 and 2014 Winter Olympics

首先,将原有2年的奥运备战期扩展至3年,以奥运后的世界锦标赛成绩确定下一届奥运会80%的参赛选手,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备战条件,提供符合项目与个人特点的专业支持;其次,德国奥委会与联邦内政部协调,为奥运备战周期提供财政保证,作为对年度奥运规划的补充,奥运会高水平运动队的重点备战措施和比赛则是奥运专项资金资助的重点;第三,寻求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支持,为奥运选手提供备战期间继续服兵役的优惠政策,将奥运选手纳入联邦国防军和海关的顶尖竞技促进计划;第四,德国竞技体育援助基金会将备战选手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与奥运训练基地咨询员协作,为优秀选手提供具体职业发展规划和咨询,以消除和降低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五,保持奥运科研支持。柏林竞技器材研究所在世界科研界享有盛名,专业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制先进器材,如每届奥运会新运动装备因素为雪橇项目成功的贡献率达2%。滑雪协会也将巨额电视转播权收入投入冬季器材的研发,由此可见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莱比锡应用训练科学研究所多年来也一直在为冬季两项、速度滑冰、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和花样滑冰等项目提供训练和比赛的科研服务,分析国际、国内高水平竞技体育和后备人才体系的发展趋势,优化奥运备战工作[5]。

2.2.3 澳大利亚竞技体育的挑战

自墨尔本奥运会以来,尤其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后,国际竞技体育界对澳大利亚越来越关注,“澳洲竞技(AUSI Sports)”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眼球,澳大利亚构成了对德国的挑战。1952年后,澳大利亚几乎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届现代奥运会,并在冬、夏季奥运会上都有上佳表现。竞技运动在澳大利亚非常普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提供了“澳洲竞技”各类运动的先天条件,而联邦和州政府出台的各种促进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政策和策略,辅之于澳洲人的运动天赋等都成全了其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地位。

2.2.3.1 澳大利亚与奥运会

悉尼以后的连续3届夏奥会,澳大利亚金牌排名分别为第四、第四和第六。基于澳大利亚人口仅排世界第五十三位的事实,如此高的奥运排名相当不易。虽然观察人士指出,其夏奥会高排名可能是一个投入/产出并不成比例的结果,因为政府向精英体育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其主要意图和结构与东德类似。但不为世人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奥运理念并非“奥运金牌至上”,其大多数金牌、奖牌均来自于职业竞技运动大项,如曲棍球、自行车、赛艇、马术等。游泳是澳洲最值得骄傲的运动,道恩·弗雷泽、伊恩·索普等都名列有史以来最伟大游泳选手的行列,另外,帆船也是澳大利亚的强项之一。

图2 澳大利亚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数Figure 2 Medals Won by the Australian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由于相对远离世界各大洲和岛国等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历史等原因,澳大利亚政府、民间,以及整个竞技体育领域均十分看重包括奥运会在内的竞技赛事,联邦和各州政府都对竞技运动和品牌赛事予以直接、间接的财政资助。这种资助部分通过对澳大利亚竞技体育学院系统,部分通过资助高水平欧洲移民运动员,尤其是对1990年后大量东欧国家田径高手移民的资助来实现。澳大利亚对现代奥运径赛项目有着较大的贡献,历史上,贝蒂·库斯伯特是澳大利亚最成功的径赛运动员,悉尼奥运火炬接力最后一棒的澳洲土著运动员——凯西·弗里曼赢得过2000年奥运会400 m金牌。不断增加的奥运会金牌、奖牌证明了联邦政府逐渐增多资金投入和支持的效果。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仅2000—2001年财政年度,政府对竞技体育和休闲活动的财政资助就达到21.242亿澳元,其中,联邦政府投入1 989万澳元(9.0%),各州、领地政府投入8.752亿澳元(41%),地方政府投入10.501亿澳元(49.0%)[6]。对上述投入的回报是,澳大利亚运动员取得以金、银和铜牌为象征的成功几乎涉及世界竞技体育全部领域,历届奥运会金、奖牌数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图2显示,澳大利亚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获得金牌13枚、奖牌35枚,首次登上奖牌榜三甲以后,开始了其长期和亮眼的奥运表现:1996年金牌9枚(第七)、奖牌41枚(第五),2000年金牌16枚(第四)、奖牌58枚(第四),2004年金牌17枚(第四)、奖牌49枚(第三),2008金牌13枚(第六)、奖牌36枚(第五),2012年金牌7枚(第十)、奖牌35枚(第四)。虽然金、奖牌曲线呈现倒“U”型,但每届奖牌总数保持前5,金牌数保持最低第七。

2.2.3.2 澳大利亚与品牌赛事

除了奥运会,澳大利亚在其它品牌赛事中也证明了其竞技体育强国的实力。

(1)自行车环法赛

传统上,环法赛由主要来自法、比、荷、西等国的欧洲选手统治,少数来自于意大利,英国选手也获得了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3届冠军。然而,远离欧洲的澳大利亚同样在环法赛有一席之地。隶属于RadioShack车队的澳洲最好公路自行车手罗比·麦克尤恩是UCI职业巡回赛中从未有过的、以冲刺见长的世界级选手,作为3次环法赛绿衫得主,在巅峰时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环法赛选手之一。麦克尤恩参加过12次环法赛,虽未获得过总冠军,但赢得1999年“香榭丽舍大街环法赛”最后冲刺和2000年第三赛段的两个赛段冠军;2004年,他又赢得第四和第九赛段冠军,2005年则赢得德国卡尔斯鲁厄第七赛段和蒙彼利埃第十三赛段冠军。2002年,麦克尤恩成为环法冲刺赛总积分、绿衫总分第一的首位澳大利亚选手,还分别于2002年、2004年和2006年3次获得环法赛绿色骑行衫。澳大利亚另一选手卡德尔·埃文斯则更加出色,他史无前例地赢得2011年环法赛总冠军,将10年职业公路选手的经历转化成澳洲第一位环法赛总冠军。成为环法赛总冠军前,埃文斯曾是1998和1999年两届山地自行车世界杯冠军,2010年转入BMC赛车队,并成为2010年环法第九赛段黄色领衫者。2011年后,埃文斯成绩更辉煌,2011年获得UCI世界自行车职业巡回赛第勒尼安·阿德里亚蒂科(Tirreno-Adriatico)和环罗曼迪(Tour de Romandie)两个赛段总积分冠军。同年的环法,埃文斯第一赛段排名第二,第四赛段冠军,这是他环法大赛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性胜利;2011年环法巴黎收官赛的最后阶段,埃文斯获得该赛段第二,总成绩超过前一赛段领先者安迪·施莱克1min 34 s,此成绩确保他成为澳大利亚环法赛冠军第一人[7]。对于澳大利亚和澳洲人而言,埃文斯环法总冠军的意义相当于李娜2011年法网冠军之成就,被誉为可与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竞技体育成就——1983年美洲杯帆船赛冠军相提并论。澳大利亚媒体甚至呼吁为埃文斯的环法总冠军设立全国性节日,由此可见环法赛和帆船美洲杯两大品牌赛事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另外,享受移民政策的英国移民菲利·普格兰特·安德森曾是环法赛首位赢得黄色领骑衫的非欧洲车手,还赢得过1982年第二赛段巴塞尔—南希和1991年第十赛段雷纳—坎佩尔两个冠军。

(2)4大网球公开赛

自建国以来,网球一直是澳大利亚为最引以为傲的竞技运动。现代网球史,特别是4大满贯网球赛史上最顶级和世界网球名人堂最知名的澳大利亚人比比皆是,如1962年和1969年两次男子单打冠军拉沃尔、1970年女子单打冠军玛考特、1951年男双冠军赛吉满/麦格雷戈。玛考特与弗莱彻、戴维森的搭档几乎囊括了1951—1970年间所有网球大满贯的冠军,并分别于1963年、1965年赢得混双冠军。1960—1990年期间,澳大利亚为4大满贯单打和双打两个项目贡献了包括男单拉夫特在内的十多位冠军。199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休伊特连续赢得了2001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0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延续了澳洲男子单打的强势。2002—2010年间,澳大利亚没有单打和双打大满贯选手出现,仅凭借跨国组合获得过双打冠军、伍德布里奇和伍德福德获得2000年法网、温网男双冠军、2011年德拉夸与美国搭档赢得法网混双冠军[8]。2011年斯托瑟的美网女单冠军不仅惊艳了澳大利亚全国,同时也震惊了世界女子网球界。鉴于其辉煌历史、传统优势和对世界职业网球赛事的极度渴望,澳大利亚迟早会恢复曾经的网坛辉煌,可以预计,面临同样窘境的德国网球在其复兴道路上将面临来自澳大利亚的巨大压力。

(3)F1赛车与其他竞技运动

作为仅有约2 000万人口的竞技体育强国,澳大利亚在F1赛事领域却着实可圈可点。澳大利亚F1的世界知名度主要归功于布拉汉姆、阿兰·琼斯,以及2013年仍活跃在F1圈内的韦伯这3位车手,后者居然间接影响着近年的澳洲国民生产总值(GNP)及澳元的升值。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竞技体育强国的称号还来自于其国内各种竞技运动的高度流行和休闲、娱乐、各种健身活动极为发达和普及的国情,其中有些是殖民统治时期历史文化和竞技遗产,有些仅在澳大利亚国内流行、不为世人所熟悉的、带有浓重澳大利亚文化标签和历史的竞技运动。竞技运动、休闲和娱乐、各种健身活动是澳大利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可解释为何只有110多年历史、人口仅2 000万左右的国家能拥有世界竞技体育圈内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视的地位的原因。澳大利亚竞技运动训练、比赛,以及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等所有领域的高效管理和运作系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竞技运动委员会(ASC)与联邦政府共同的资金投入和分配,澳大利亚竞技体育学院从国家层面负责竞技事务高效地体现在对精英运动员的指导、培训和支持等事宜方面,此外,全澳各州和属地负责竞技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政策的机构、精英竞技院校也是澳洲竞技体育取得成功的原因。证明澳大利亚确实是竞技体育强国的不仅是奥运会和英联邦运动会,还有几乎所有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品牌赛事,特别是水上和集体竞技运动,澳大利亚也成为德国竞技体育强国道路上最强劲的对手和伙伴之一。

3 德国的应对措施与启示

为进一步扩大优势,规避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并应对上述巨大挑战,德国推出以下3个主要应对策略:(1)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亚洲竞技体育强国创建夏、冬令营和竞技学校,派遣优秀后备人才在优势项目国家训练、学习;(2)派遣德国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到拥有顶级竞技体育资源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北欧等国进行中、长期训练、比赛和适应;(3)众多德国体育品牌赞助商自新世纪始,常年在全世界设置国际冬、夏令营或培训组织,为有运动天资的青少年设立各种资助,如阿迪达斯在经常主办双向海外竞技运动推广,促销其产品的同时,资助德国选手参与国际流行的各单项赛事,以增强德国选手的知己知彼能力;(4)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德国是欧盟限制移民与归化最严厉的国家,但2000年的德国已完成了对国籍法的修改,允许在德出生的非德籍公民子女有条件入籍。作为竞技体育强国的德国从足球项目开始了其融入世界竞技体育移民和归化球员的进程,成为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

中国与德国曾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也曾有着相似的竞技体育体制和机制。统一后的德国在20多年间实现了竞技体育强国之梦,而中国仍处于漫漫长路之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将德国竞技体育强国成功经验之“石”攻中国之“玉”,使中国也能发现其面临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并充分利用中国的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消除威胁,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强国之路。

[1]申丽萍.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07(3):94-95.

[2]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5.

[3]刘志民,论“竞技理念”、“移民和归化球员”和“多种族竞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4(29):39-59.

[4]丁燕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评价研究——冬夏奥运平等指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4(28):1-7.

[5]Kevin Hylton.Sports development:policy,process and practice[J] Sports Development Policy Process&Practice,2001:14.

[6]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Social Policy Agenda Brussels[R].28.06.2000 COM(2000)379 final:21.

[7]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4147.0-Sport and Recreation Funding by Government,Australia,2000-01[R].2000.

[8]Daniel Bloyce.Sport policy and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M].London:Routledge,2010:332-334.

(责任编辑:陈建萍)

On the Sports Power with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aking Germany as a Mirror

LI Baohua1,LIU Zhimin2
(1.Hangzhou Jianqiao Experimental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with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1,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ermany,a competitive sports power,with the method of SWOT.The result show s that after the year of 1990,the internal advantage of German sports is quite clear.This can be seen in its revival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economy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s,the change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concept and the precis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its elite athlete system.The challenge from the outside the German sports are facing is mainly from EU,including the US and Australia.Germany,after the reunification,is facing a series of threats and challenges.On the premise of follow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ith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e continuous strategic selection,the stipul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strategy,avoiding threats and facing challenges are the only ways we can choose to help China become a power of competitive sports.

Germany;sports power;brand event;threat;challenge;coping strategy

G80-05

A

1006-1207(2016)06-0047-06

2016-09-19

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课题资助项目(13ZS109)。

李宝华,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E-mail:baohuali00@163.com。

1.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浙江310021;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猜你喜欢

奖牌竞技金牌
迟来的金牌
首枚奖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