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养生观略论

2016-02-04李钦姜娟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养生

李钦 姜娟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健身气功的养生观予以提炼,结合中华气功、哲学、中医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认为动养观、气养观、內养观、调养观是健身气功的四大养生观。以期以此引发学者们对健身气功养生理论的思考,完善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健身气功 养生 养生观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73-02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气功导引术。中华气功导引养生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绵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并为历代皇家贵族、文人政客、平民百姓所青睐。当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迈入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发展时,中华气功导引养生术以健身气功的新貌惠及中国百姓和世界人民。

健身气功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简单易学、柔和缓慢、练养结合的特点,得到了众多人群的喜爱。健身气功的推广工作更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近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两岸四地健身气功比赛、中国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全国健身气功交站点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健身气功科普活动以及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活动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正式注册的健身气功站点已有2万余个,常年坚持习练健身气功的群众达到400多万人。2011年,健身气功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发展与促进”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获得的唯一的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项。成立于2012年的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现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个会员协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先后组派200多个教学团队到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直接受众15万人次。目前,境外健身气功习练者已超过100万人。健身气功越是发展,我们就越应该重视健身气功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夯实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使健身气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健身气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如整体观、平衡观、和谐观等等,在这些共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基础之上,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枝,还有其自身的养生观,具体表现为健身气功的动养观、气养观、内养观和调养观。

1.健身气功的动养观

从健身气功的定义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健身气功的通过运动,而且是主动的运动来践行养生的观念,即健身气功以自身的形体活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古老的气功。中华气功萌芽于尧帝时代,由于洪水连年泛滥,人们长期生活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关节、肢体等患上疾病,于是人们“故作舞以宣导之”(《吕氏春秋》)以“舞”的运动来使气血流通,舒展筋骨,通利关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晋代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等等表明,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保养生命都需要通过人的主动运动才能够达到目。此外,当时还流行一种被动的运动,叫做“按侨”,也是就现在所说的“按摩”。在《黄帝内经》中载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轎,故导引按嬌者,亦从中央出也。”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当时,用于医疗之用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主动的导引,一个是被动的按摩。

健身气功延续了中华气功的主动运动的观点,无论是易五六八,还是后来的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十二法、太极养生杖,都是要通过人的主动运动来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健身气功的动养观。

2.健身气功的气养观

在强调主动运动的基础上,健身气功尤其重视以气为主导的养生观念。“气”在汉语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字,而是一个形而上的中国哲学范畴。气,不单纯是气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气”就已被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被认为是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动力,甚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绎史》中说:“元气蒙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进而孳生出风云,雷霆、日月、四极五岳、江河、地里、田土、星辰、草木、金石等。所以,人也不例外,《庄五》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人之生,气之聚也”。《黄帝内经》中有:“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等等。由此可知,在古人看来,气是构成生命的核心要素,无气则无生命而言。在此重气观的背景下,作为医疗保健中华气功尤为重视对气的保养。

保养生命必涉及人体,凡涉及人体必要注重“气”。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中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矣”,由此可以看出,气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南北朝时梁代著名中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痛,忧愁不乐,呵气出之。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此即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起源。除六字诀以外,其他的健身气功功法亦同样重视气的运行,强调以形领气的安全、有效调息法,使人们在形体运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气息进行脏腑、肌肉、筋骨的保养。

3.健身气功的内养观

对人体来讲,有内、外之分,一般地,外是指人体的骨骼、肌肉、皮肤、毛发;内是指人体的五脏六腑、精神等。健身气功的内养观是说,对于人体的内外而言,健身气功更加注重的是人体内部的保养。不知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的影响,还是受中国古代医疗手段特点的影响,总之,健身气功追求的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气息的运行,有效的刺激循行于肢体的经络、穴位等,进而达到对五脏六腑和精神的保养作用。最为显而易见的要属八段锦,如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等之中,两手托天、单举、摇头摆尾、两手攀足的肢体动作的目的是,理三焦、调理脾胃、去心火和固肾腰。虽然,其他健身气功功法动作的功效并未直接体现在动作名称之中,但每种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皆重点关注人体内部的保健与养护。

4.健身气功的调养观

在健身气功运动中,还非常注重对人体的调整,使人体趋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也就是阴平阳秘,病不得生的健康状态,这就是健身气功的调养观。调,是个多音字,既读“tiao。”,又作“dido”,这里我们发“tiao”音。调的本义是“和也”(汉·许慎《说文》),既“和谐、协调”之义。可组词汇有“调养”、“调理”、“调整”、“调剂”等。“调”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弱人体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通过调养,能够使人体的阴阳近于平衡的状态。

健身气功尤其突显的便是他的调养观,极为明显地体现在健身气功强调的三调,既“调身、调息、调心”。调身是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调息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调心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中,对自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用,以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健身气功从身、息、心三个方面对人体进行调整,这可以说是对人体非常全面的调整。调整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健康态。三调中,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古人有:“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正确引动形体可以起到人静、敛意、养神的作用。调息的作用在于通过呼吸人静、吐故纳新、行气活血、强壮脏腑。调心的作用在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意识集中于练功过程中,排除其他杂念的干扰,使大脑皮层得到积极的休息性调整,使人处于神清气爽的适宜状态。

5.结语

健身气功已被确定为中国的第62个体育项目,必定要有其区别于其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此文在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气功、哲学、中医学等的观点,认为动养观、气养观、内养观、调养观是健身气功的四大养生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养生
习练健身气功对缓减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