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汉语称谓语缺位现象

2016-02-04於泽明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缺位锦州观念

於泽明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 锦州 121000



浅析现代汉语称谓语缺位现象

於泽明*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 锦州 121000

时下,汉语的社会称谓系统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由此便产生了称谓语的缺位现象。

称谓语;缺位;社会

在当代人们的交往活动当中,会经常出现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的尴尬瞬间。例如在健身房、饭店、咖啡厅和超市这些大众化的公共场合,会经常发生不知道应当怎样称呼其工作人员的事情。在上世纪常用的“同志、小姐”等称谓,在当代生活中已经越来越不讨他人喜欢,因为这些称谓早已经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

一、称谓语缺位现象的普遍化

(一)政府老资格职员对于新领导的称呼方式。由于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巨大变革,人人平等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际交往当中的基本观念,而早期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也早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然而虽然等级思想已经随着时代更替变得日渐衰落,但由于上千年的文化影响,在广大国人心中,这种“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等级称呼观念还占有一席之地,其并没有随着封建腐朽思想的流逝和开放先进理念的觉醒而完全消失,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上千年思想文化的影响并不是仅凭借百年的思想革新就可以完全取代的。

(二)提到大学教师,在人们下意识的观念当中,头脑中都会浮现出一副年龄偏大斯文男性的形象。然而随着大学中女教授的日益增多,便出现了到其家中做客的学生不知以怎样的称谓来称呼其先生的难题。如果该女教授的丈夫也是老师,那么称其为老师虽略有不当但也无可厚非,假如其先生并非教师,则如何称呼便不太好决定了。在常用的成为与当中“师傅-师母”这种称呼对于女性为师傅时便无法适用,因为当女性为师傅时并没有“师公”这种称谓。而且就算师傅为男性时,假如师生年龄差距不大,称呼其配偶为师母也不大合适且有且难为情。那么该如何进行称呼呢?这边成为了一个难题。这其实反映了社会上对于男女身份地位差距的现象。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应该是男主外女主内,尽管存在女性为师傅的现象,所以这就是由意识转换到语言时发生的称谓语缺位现象。

(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小朋友称呼伙伴的母亲往往为伙伴名字加上妈妈,而通常情况下小朋友都随父姓,称呼其父亲则在姓氏后面加上“叔叔”即可。因为母亲的姓氏大多情况下都不和孩子相同,所以称呼其为“某某的妈妈”或者直接叫阿姨就可以避免询问其母亲姓氏的麻烦。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称呼孩子的父母时往往用“某某的父亲或者某某的母亲”,即使在集体发言时会直接称呼各位孩子的父母为“各位家长”,但显然这种称谓方式是不适用于单独称呼的。每每发生这样的情况,广大的家长也从来没有想起提醒老师这种称呼方式有些欠妥,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要找出其他十分恰当的称谓来称呼从事各行各业家长,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如此我们可以说,发生缺位现象的主题是间接关系,这就导致了在称谓语系统中无法找到合适的称谓语来进行称呼,而这也恰恰是称谓语系统需要进行完善的方向。

(四)年轻的新员工如何称呼经常接触的异性同事,往往也不是很好确定。举个例子来说,员工甲新进入某一工作组,在办公室中同时还有一位女性员工,这位女性员工的年纪比员工甲略大,直接称呼其姓名显然很不礼貌,而在其姓氏前面加上常用的“老”字进行称呼,同样显得很不礼貌。假如这位女性员工并没有什么职位而且不习惯被称呼为“某姐”,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称呼简直成为了一大难题,因此员工甲在很长时间内从没有主动称呼过这位女同事。

(五)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假如对于所交流的对象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不甚了解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不知如何称呼的情况。举例来说明,譬如到某地的政府机关部门办一些业务或者手续,但你并不知晓对方的职务年纪和姓名,所以很多常用的称呼都无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如今可并不像曾经,对于他人可以用广泛的“同志、小姐”来进行称呼,反而这些称呼往往会令对方升起反感之情,这也是由于时代发展产生的特定含义。即使在很多非正式场合里,用“先生、小姐”这样的称呼都不会显得很合适,更别说是在政府机关中进行交流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找出恰当的称呼也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六)还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当某人在特定场合拥有两种甚至以上身份时,称呼对方也变得十分麻烦。假如小王的父亲是他的任课教师,对于小王来说,如何称呼他的父亲也需要他慎重思忖了。

二、称谓语缺位现象出现的本质

(一)社会称谓系统存在这一定缺陷与问题,无法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交流活动,同样使人们在交流中出现很多难题。就古代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很显然便可以发现人们的交流会受到空间条件的巨大限制,而且由于我国古代的经济制度长时间局限在小农经济,从而导致男耕女织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交际面十分狭窄,称谓系统发展的相当缓慢,甚至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关系日趋复杂,这也导致原有的称谓系统无法适应如今社会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称谓语缺位现象的出现。

(二)称谓语选用原则的改变。在清政府灭亡之前,我国长期处于宗法制度的束缚下,广大人民的思想无法得到有利的发展和进步。“三纲五常”的道德法则也是那个时代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正是这种思想决定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我国的传统称谓系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在社会制度的长期影响下附带了一些等级性质。而这个性质也正是我国古代称谓语选择的最主要原则。在那个时代,长期保留有“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女子连与陌生男性相接处的机会都很小,所以很正常的不必了解怎样称呼陌生男性。所以由于长期缺乏男女之间的交流,使得现代社会出现相关的称谓语缺位。当今社会女性也几乎得到了和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使得男女之间的交流活动日渐增多起来,因此出现称谓语缺失与日常交流活动增多的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当今社会,传统的称谓语选用原则也从等级制度发展为平等原则,人们更加重视怎样让他人觉得礼貌的角度出发来称呼他人,然而由于称谓语系统的漏洞和不足,为了避免失礼,很多人甚至选择不直接称呼对方,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礼貌平等的原则。

於泽明,男,辽宁锦州人,文学硕士,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H

A

猜你喜欢

缺位锦州观念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父爱不容缺位,任性盲目的母爱万箭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