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
2016-02-04肖建成
肖建成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00
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
肖建成*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00
叙事学的定义是在20世纪的法国诞生的。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但是这种定义是不能作为最终结论的。因为叙事学研究对象——“叙事作品”的界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人文纪录片是反应文化思想史的一个缩影,通过人文纪录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所呈现出的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予研究者们更多人文纪录片的研究空间,从而深化人文纪录片的人文内涵。将叙事理论引入人文纪录片中可以拓宽人文纪录片的研究视野,本研究将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人文纪录片为主要研究范围,通过研究人文纪录片的现状、发展、叙事手法等来进行合理研究和分析。
人文纪录片;叙事艺术;叙事手法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将叙事加入到人文纪录片里可以加深影片的深度。为了研究纪录片的人文内涵,采取了解国内外的纪录片相关文献、资料和成果等方法来进行比对。希望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国内外的纪录片拍摄手法的优缺点,进而达到提升纪录片拍摄手法的目的。
二、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作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而叙事艺术则是创作者不出现在作品中,只通过镜头运动、视听语言来为受众展现客观的事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刘习良指出:“纪录片是以镜头为主、解说为辅,真实记录自然、社会和人类活动的电视节目形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就中国目前的纪录片发展现状来说,对独立成篇的纪录片研究较多,对系列纪录片研究较少;而且大都以美学技巧、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浅析纪录片创作中的“场景化”叙事方式——以<敦煌>》、《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2.国外研究现状。而国外的纪录片则运用故事化的方式来阐述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变迁。希拉·柯伦·伯纳德的《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在纪录片中运用叙事艺术技巧,给观众提供丰富故事的内涵;约翰·菲斯克的《解读大众文化》赢得了广泛的受众支持。这样看来国外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显然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人文纪录片中的叙事元素
“叙事学认为,叙事是对事件序列进行记叙之意。在这种记叙中,叙事和表现叙事是叙事结构的两个层面。所谓叙事,就是讲述故事,这是作品的内容层面;所谓表现叙事,就是画面系列的物质性表达,这是作品的表达层面。”传统叙事指古典的、现实主义的原则,当代叙事包括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原则。最简单的叙事元素自然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了,而这也是叙事中的基本结构。
(一)叙事方式
1.平等式叙事。过往的人文纪录片中常用一些仰视的角度来将某些事件或者说人物推到非常高的角度,而这种方式本身就已经带有创作者的意志。平等式的叙事方法,让讲述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的客观和贴近受众。
2.调查报告式叙事。这种方式采用了大量的调查,以准确的数据、严谨的态度来向受众进行客观的形式报到,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
3.汇编式。汇编式是指人们对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等进行汇编、整合,从而形成的新的叙事方式。目的是以一种并列的方式对两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资料进行整合,使二者产生联系,从而实现这种“汇编”方式的价值。
4.口述式。口述式主要就是让受众通过知情人和相关人员的讲述来真实的了解人物和事件。例如《百年小平》这个纪录片便是主要通过邓小平同志身边的人口述其事迹,让观众直接了解邓小平同志这个人的情况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5.再现与重演。再现与重演是纪录片的创造人员通过相关镜头、电脑制作、搬演等方式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呈现个受众,使受众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由于关键镜头缺失、历史资料缺失等因素,导致无法展示的场景。
(二)叙事的故事化
1.从充满戏剧性的选题入手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基本保障。充满戏剧性的选题并不是说为了夺人眼球编造题目,而是要从矛盾入手,事件双方的冲突,关系的对立等等都是选题的具体内涵所在。比如《流浪北京》纪录片中,就是导演抓住了五名自由职业者在理想和现实中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来刺激受众,达到故事效果。
2.适当的主观参与与纪实行为并不悖。纪实主义强调的对生活原生态的记录,而这种单纯的追求纪实作品就和会动的连续照片没有多大分别。巴赞说过“最初的真实被真是的幻觉所替代”。只要没有改变事物的生活原貌,适当的剪辑、解说词、音乐,都可以被接受。
3.把握好节奏是讲好故事的捷径。把握拍摄的节奏已经是非常老的话题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影像,播放节奏的不一样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只有把握住了节奏,才是纪录片吸引人的要点。
(三)叙事的视听语言
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纪录片的价值观和感染力是由其视听语言来传达的。
1.适当的运用剪辑手法,能够使得纪录片不显单调,也不会对生活的原生态记录产生不良影响;更有助于受众理解纪录片所想表达的内容。
2.场景切换时景别的运用,或者借用景别的切换来转场,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生活性。
3.使用细节的特写镜头用以刻画细节能表现人物的状态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表现事物的其中一些特征。
4.音乐音效的运用。
5.画面纪实与采访相结合,如果说画面纪实给受众带来的是外部信息,那么采访就是弥补只有画面所带来的片面信息。
四、结论与反思
纪录片的形式现在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前的那种直述、举例、采访的形式了。现在更多的人是在用纪录片来讲故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只是用来记录的影片,更是用以传承的影片。片中寄托了创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还有人生观等等。
[1]纪万生.刍议《舞台路》“真实再现”的运用[J].时代报告月刊,2012(7X):106-106.
[2]刘习良.电视纪录片辨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3):72-72.
[3]钮肖宁.叙事元素在纪录片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电视:纪录,2009(11):58-60.
肖建成(1978-),男,湖北荆州人,吉林电视台,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
J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