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论
——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视角分析

2016-02-04贺志红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义利观统一道德

贺志红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论
——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视角分析

贺志红**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义利观、道德责任的选择与评价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当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之间出现不平衡,公与私、义与利发生冲突时,部分大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会做一些极端事件。本文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视角出发,对道德知行统一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现象,提出了优化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的对策,旨在引导当前大学生树立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义利观

发现问题是自我完善的开始。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问题都被人们发现并提出,如一些人道德品行不良、人际关系冷漠、社会生活秩序混乱、贪污腐败等。大学生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群体,对社会的关注度极高,社会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因此,消除大学生对社会的某些负面看法,改变其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的道德观,引导其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正义和道德,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必将对纠正社会不良风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道德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知是指我们对某一事物观念上的认识,行则是指我们将认识指导于实践。知行统一是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基本诉求,坚持知行统一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就提倡知与行要相统一。如我国的古圣人孔子就曾要求其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墨子也曾主张“强力而行”。在抗战年代,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将《实践论》的全部内容最后归结为一句话:“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他用哲学的范畴深刻的论述了知行的关系。他也曾指出:“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教育领导干部要更深入的认识到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指出了实践与认识的重要关系。

道德知行统一的核心因素是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判断力就是道德“知”层面的表现,道德判断力的高低决定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但是,观念层面道德水准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道德也需要将观念层面的道德真实的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价值。当道德与利益狭路相逢时,高尚的道德观念是否依然能被坚定的执行?当前西方各种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道德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各种不良道德行为也日渐凸显,如到处显现的“碰瓷”事件、制假贩假事件、交通肇事逃逸事件等。这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件将道德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在网络发达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道德批判之中。一部分人在批判不良道德事件的同时也用这些事件警醒自己,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却被这些不良事件瓦解了自己内心高尚的道德,消减了他们对人的信任。面对这些不良道德状况,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维护人们的本有的道德价值观,坚定人们的道德行为,迫在眉睫。

二、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主要表现

当我们在审视当前大学生道德问题时,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用所学所得的科学认知去引导自己的行为趋向,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理论认知和行为实践表现的完全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共道德的知行不一

在公共道德方面,其实,绝大多数大学生在经过学校长期的教育道德认知方面都普遍接受“诚实”、“正直”、“善良”、“勇敢”等优秀道德品质,并且普遍认为社会公德对一个人自身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知易行难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行为并没有如其思想观念般高尚。“知而不愿行”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状态。如践踏草坪的同学屡见不鲜,图书馆损毁书籍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厕所文学与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依然存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行为都与大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是不相符合的。

(二)人际道德的知行不一

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平等是也大学生普遍认可的交往观念。然而,相较于传统的社会,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也越加趋向功利化,在人际选择中更趋向于选择对自己发展可能有利的同学进行交往。盲目的媚俗心态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圆滑世故则成为大学生交往的“准则”,更甚者,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及未来竞争力的信心不足,往往南辕北辙,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把希望都寄托于某些方面“强势”的好朋友的帮助。除此之外,大学生人际之间出现了失信化的倾向。当前大学生在面对感情和物质二选一时,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强于对情感的承诺,很多人往往违背自己的道德本心,做出与自己观念不相符的行为。

(三)学习道德的知行不一

“好好学习”这四个字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勉励。从古至今,多少中华传统都被社会发展所变更,然而“好好学习”的传统理念沿袭至今仍不曾消退。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渴望一如往常。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渴望知识的同时,当前大学生更渴望成功,甚至对成功的渴望高于对知识的追求。对成功急功近利的追求使当前大学生开始变得浮躁,扛不住冷板凳的磨砺,不能潜心追求真理,对学习动机愈加不纯,甚至做出一些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如部分大学生平时疏于学习和修炼,为了获取高分和取得某些荣誉,考试时采取作弊等不道德的方式。与此同时抄袭作业、上课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影响他人听课等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据调查,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的学生高达91.8%,从来不干的学生只有51.7%,22.9%的学生坦言有过作弊的念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道德认知与学习道德行为呈现“高知低行”的强烈反差,在这方面部分大学生往往成为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四)恋爱道德的知行不一

恋爱观是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颠覆传统的“只在乎天长地久”,现在的大学生更崇尚于“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西方社会自由开放的恋爱观也很大程度影响当前社会的恋爱观,尤其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观。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经屡见不鲜,多数恋爱行为还是健康、正常的,但恋爱道德问题也时有发生,有些甚至相当严重,对当事人和校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某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过分的亲昵行为等。恋爱也需要道德和理智的约束。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们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是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随意流露热情而过早的亲昵。”①除此之外,大学生恋人之间同居现象也增多,性关系混乱,甚至有些大学生通过出卖自己的爱情来获得金钱和荣誉,这些行为非常不利于当前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塑造。追求纯洁的恋人关系是当前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事与愿违。

三、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高校教师示范榜样作用

大学生的道德要实现知与行相统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建立起知行统一的教师道德示范体系。首先要对教师有所要求,教师要在学校树立道德学习的师范,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将做学问与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除了知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守德和行德,做一个忠实的道德践行者,而不是道德口号者。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完善的赏罚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学术道德的正派,努力清除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示范体系。通过高校教师在道德生活中有形的言传和身教,我们相信一定会对学生的道德生活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导的作用,让道德不只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内心,还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优化知行统一的社会道德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活已经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道德环境的影响。要解决道德的“知行脱节”,就要将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社会氛围。要实现知行统一,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大力弘扬主流道德的价值。所谓“主流道德的价值”就是指能体现时代善的价值的这样一种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公平、公正与效率是时代最大的善,因此,我们要弘扬的主流道德价值就是公平、公正与效率。二是要净化道德风气。宣传主流道德价值是净化社会道德风气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家庭、社区、企业全方位培养大众内心普遍坚持的道德情感和正义的理念,同时建立社会舆论监督机制,通过舆论监督来优化社会道德风气。三是要强化社会调控机制,将道德规范制度化和法律化。强化社会调控机制需要规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和科学性的道德教育,同时还需要正规的道德传播途径和完善的社会舆论体系。政府在建立道德评价标准方面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通过“硬手段”来强化人们的道德行为。

(三)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形成道德习惯

正可谓“没有氛围就不是文化,没有习惯就不是道德”。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面临利益与道德的抉择时,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选择。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需要进行不断地自我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教是为了不教。”道德教育更是如此。大学生是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道德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自身的实践是其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必经途径。因此,我们在解决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的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而且更应该注重大学生道德践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道德情感出发,从情感中坚定其道德意志,只有坚定了道德意志才能将道德从“知”转向“行”,从而抑制“知行脱节”现象的产生。

总之,真正的道德是要求知与行统一的。只有道德的认知而无道德的行动,道德就成为空中的海市蜃楼。行是知的目的,知是行的向导,求知是为了更好的行动,行动才能加深认知,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无论是从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来看,还是从国家的未来考虑,当代大学生都应在知德、守德、行德等方面成为时代的楷模,将道德的知行统一深入贯彻。

[ 注 释 ]

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8.

[1]章莲华.当代大学生义利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

[2]王淑芹,张起.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李莹.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4]梁娅华,代丽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引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徐益亮.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及教育引导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6]黄亮宜.《社会主义义利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 作者简介:贺志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G

A

猜你喜欢

义利观统一道德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统一数量再比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儒家义利观及其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