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2-04杨国超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南昌艺术设计互联网+

王 睿 管 笑 杨国超

1.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卓米诺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1



探究“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王 睿1**管 笑2**杨国超2**

1.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卓米诺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而“互联网+”可以视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在专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对教育结构以及教育思维的优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设计风格应该具有时尚、现代化的色彩,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互联网+”融合进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推进了适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设计人才培养的脚步。

“互联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究

艺术设计专业的是实践性很强的现代专业,那么对该专业人才要求的标准也是极高的,他们不但要具备创新的精神,而且还要拥有正确操控设计软件、办公软件的技能,对相关行业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知识有透彻的了解。“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在题库、教学方案、素材库、软件库等教学资源的辅助下,使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顺利的传授给学生,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本文重点探究“互联网+”时代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借助“互联网+”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革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高校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而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应用,为学生打造了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例如体验式学习、协助式学习、混合学习等,此时在互联网时代的召唤与引领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型。那么互联网在艺术设计专业采取怎样的途径才会落实应用,最终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呢?本文作者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等知识是繁杂的,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微课”或者是“慕课”,将上述教学内容、案例设计任务呈现于此,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某一方案设计的原理与内涵;当然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将重难点知识录制成视频,传送到教学平台上,以此去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课前预习功课,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长篇大论的传授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起着辅助作用对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与指导。而在众多互联网学习模式中,最具特色的是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采用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人、借助任何方式去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与理论知识框架;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协助学生拟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划,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引导他们完善学习方法,对他们健康有序的生活也发挥着指导性意义。总之,“互联网+”时代引领的艺术设计课堂是新颖,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矛盾,优化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丰富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专业的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型专业,其与人文、历史、心理学、材料学、艺术、美学等领域息息相关。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在该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欠佳,那么此时他们就难以落实开发教材以及延伸课程的教学任务,此时艺术设计专业整体的教育水平也是不尽人意的。而“互联网+”与该专业的教育的有机统合,一方面使学生快捷的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质量、先进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视域范围,使他们完成案例设计任务之时融入更多的时代讯息。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均是如何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的项目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存在的距离是极为悬殊的,此时调动不起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的内在动力。而“互联网+”的应用使客户委托任务展示出来,征集网、猪八戒网与彩虹网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使某一任务的设计需求与服务巧妙的整合为一,这样学生就乐于参与项目的设计工作,此时他们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三、浅谈“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其他措施

(一)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创新是灵魂,应用是血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使学生对设计相关的知识以及技能有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与学习;优秀作品的展示使学生自觉的设置了参照与模仿的标准,勇敢的创新;此外教师适时的组织形式到校外实践基地去观摩学习,学生此时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为的全面、深刻,同时在参与某一项目的设计工作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线上与线下教学相互渗透

例如教师在班级QQ群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指导,共同探讨某一项目设计的原则与程序,将设计竞赛相关的讯息及时的公开发布,此时师生间的情谊更为的浓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强化。

(三)引导型、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使线上互动情景高效道德运转,教师参照学生的意愿。兴趣对选课数据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前行;教师应该借助线上的快捷性与便捷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分享优质的设计经验,矫正学生错误的设计方法,强化他们的技能水平。总之这样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成效。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知道了“互联网+”的主要特征,而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是对教材、教案的调整与优化,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轻松便捷的学习气氛,自主、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其自身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强化他们实践技能的有效“利器”。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02):85-88.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筑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王睿(1980-),男,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学工业设计;管笑(1986-),男,本科,南昌卓米诺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国超(1988-),男,本科,南昌卓米诺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

G642;J

A

猜你喜欢

南昌艺术设计互联网+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星.云.海》
《花月夜》
南昌护桥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八一”起义为什么在南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