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政工作中“体验式”教学课程研究*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体验式思政大学生

夏 天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大学生思政工作中“体验式”教学课程研究*

夏 天**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思政教育是提升人们思想层次,改善人们价值和世界观念的特殊路径,特别是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往往能够辅助大学生尽快树立起标准的人生和价值观念,避免该类群体遭受各类消极思想侵蚀的同时,使他们朝着社会提出的人才标准方向持续靠拢。可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始终存在一些弊端,无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欲望,想要予以改善就必须开展体验式教学改革活动。由此,笔者决定以体验式教学课程研究为基础,探讨如何改善大学思政教育质量并促进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思政课程;体验式教学;应用细节

持续至今,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上始终存在一些疏漏,主要是因为思政教育内容和大学生实际生活状态有着较大差距,使得该类群体不管是在课内或是课外,都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一定的抵触心态,最终教育实效性则更加难以得到保障。为了彻底整改此类消极状况,主动探讨体验式教学课程在思政工作中的科学化融入措施,明显势在必行,毕竟唯独如此才能顺利激活大学生特有的猎奇心态,保证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在无形之中构建起标准形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理念。

一、高校思政课堂上进行体验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涉及大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会得以有机改善,此类培养模式被认证为隐性教育,实际上就是借助长期且潜移默化的教育,令大学生透过理论知识掌握过渡转化到情感认知等级层次上。所以说,为了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更为有效,就必须预先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并且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当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始终会沿用理论灌输模式,长此以往,必然会令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吸纳合理数量的精华知识,并将此转化成为标准的价值和人生观念。

由此看来,体验式这类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体验式课程,主张凭借体验作为主流教学形式和宗旨,在教育环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过于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尽量借助简易明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在此类背景下,学生便会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一类可靠的知识体系,加快各类知识要素的串联进程,这样学生在后续学习实践中便会快速地联想并予以融合应用。

二、大学生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的发展困境

体验式思政理论教学课程的主体问题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全面争论,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学说便是双主体说。该类观念认定,在大学生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之中,教师和学生将互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双主体学说开始引起理论界的主流风暴。但是,此类观点还是引起许多思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质疑,其中批判性观点表现为:第一,大多数状况下阐述的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类偏义复词,其基础性含义即教,并不会将教和学两类内涵词汇并列概括,就是说思政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双边互动现象并不存在,主动权始终在思政教师手中,即便是大学生个体存在显著的能动性,不过一切活动始终要遵循教师思想的统筹安排。第二,基于一切体验、探讨、思考、反思、内省、批判,以及各类情感因素的培养,都属于大学生自主化实践项目,因此真正的主体,必然是经历多元化实践项目以掌握丰富思政理论内容的大学生群体。

截止至今,关于高校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的双主体问题,一直限制着该类学科的建设发展进程,不同学术专家和指导教师更为其前沿问题争吵不休,同时从中衍生出的其余问题更是存在五花八门的解释,客观层面上使得高校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推广实效全面萎靡。也就是说,教学主体的多元化纷争现象,不单单映射出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冲突迹象,某类层面上更加令人们对体验式课程认知上产生严重的紊乱迹象,至此大学生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陷入艰难的实践困境之中难以自拔。想要透过源头上解决该类问题,就必须要求相关教学主体重回教学远点,尝试透过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体角度,进行有关基础性理论问题系统化审视。

三、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科学化组织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方式

(一)应该贯彻的规范守则

第一,教学目标要尽量保证全面,就是说教师预先针对思政课程内容、学生专业技能、情感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改造。归结来讲,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类系统性工程,想要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规划布置多元化教学体验项目,就必须预先针对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情感掌控、教学规划等方面进行合理化改造。

第二,教学模式要尽量贴合学生兴趣,方便激发该类群体强烈的学习欲望。兴趣始终是最佳的指导教师,欠缺趣味性,任何创新式教学方式都无用武之地。因此,教师在设计体验式课程内容过程中,要尽量尊重并迎合学生个体心理诉求。

第三,教师应该多地组织大学生进行体验式课程内容互动交流。体验式教学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多元化体验课程研究和实践活动之中,毕竟互动才是强化体验实效的关键路径。因此,有关教学主体在课堂上要多沿用计算机信息等创新技术创设生动化感知情景,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互动。

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参与各类体验实践之中深化已学知识。要求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遇,令他们在快速消化体验式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内心感知。

(二)需要应用的管理措施

首先,直观感悟式课程教学。当前大学思政教师在讲解体验式课程环节中,经常会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图片、动画等,其优势在于督促学生观察不同类型且较强归纳性的图标基础上,加深个体的记忆进程。归结来讲,此类体验式教学手法强调直观感悟性,目前可以说最受大学生欢迎。

其次,角色模拟式课程教学。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和模拟,借此强化个体知识学习实效,包括政治课程基础性知识都能够得到精确化理解和把控,最终令思政教育中过于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清晰和透彻。

再次,动手互动式课程教学。此类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潜能。学生可以借助实践操作途径强化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使得他们对思政体验式课程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最为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的总结发言环节作用下,可以辅助学生更为主动的挖掘知识,进一步提升个人领悟水平。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放假,多带领学生到纪念馆、博物馆和养老院等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参与,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的组织社会实

践活动。归结来讲,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尽量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如开展新闻要点剪辑等动手操作,令大学生对既有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

最后,演讲和表演式课程教学。此类课程教学模式主张邀请专业学术专家到思政课题上做主题报告,令学生在各类趣味性话题引导作用下进行深入性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此类主题领导学生进行演讲竞赛,使得学生在流畅性演讲基础上,锻炼自身表达实力,还可以利用知识讲授形式加深自身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实效。以上结果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和人生观念树立,有着较为强劲的支持辅助效用。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政体验式教学课程改革,还面临一类较深的挑战问题,就是怎样针对大学生体验式学习成果,加以合理化考

核和评估。尽管说许多高等院校在思政课程上都开始极力推行体验式教学理念,不过后期考核环节中却始终凭借几张材料定成绩,此类过分关注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的考核评估方式,不单单不能客观验证学生学习后的实际状况,同时更会全面削减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和主动性,造成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课程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功利化思想。往往大学生在完成学分任务过后,获取的都是过于单调的语言符号和空洞的理论教条,其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的理解始终限制在初步等级层次上,不足以转化成为标准的世界、价值和人生发展观念,更加难以构建起完善且立体化的马列主义信仰体系。因此日后需要适当加大成绩所占权重,同时关注对大学生思政体验式课程学习质量和思想发展状况,保证予以科学化校验评估。另外,督促学生摒弃以往死记硬背等不良学习习惯,要求各类学生时刻谨记应用马列主义理论内容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再就是凸显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针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等加以重点化考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政工作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类创新课程模式,能够大幅度提升现代我国高校思政教学质量,令大学生群体在学到更多可靠性专业技能前提下,形成极为完善的思政素质。在以上工作流程支持作用下,相信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势必绽放出十分耀眼的光芒,进一步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创设更大的贡献。

[1]汤玉华.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9):125-146.

[2]王志红.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1,28(26):77-89.

[3]崔志胜.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支撑理论[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07):133-158.

*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夏天(1980-),男,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G

A

猜你喜欢

体验式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