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之骄女》女性追寻成功的长征

2016-02-04王庆玲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玛琳辽宁大学丘吉尔

王庆玲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天之骄女》女性追寻成功的长征

王庆玲*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卡里尔·丘吉尔是英国著名女性剧作家,写作风格独特,大多以性别题材和社会批评为主,尤其关注女性主义。其代表作《天之骄女》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成功对女性的真正含义。本文从《天之骄女》创作背景、主人公追寻成功的得与失、对女性主义的全新审视等方面,论述女性在寻求成功这条长征路上充满磨难与曲折,却奋力前行。

女性主义;追寻成功;长征

一、成功的庆典

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性别、种族蓬勃发展的时代。伊丽莎白二世繁荣统治,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及第二次女性主义轰轰烈烈进行着,女性意识的深入觉醒,女性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对应有权利、取得应有成功的期盼统统收入丘吉尔笔下,结合自身作为律师妻子,三个儿子的母亲及文学创作的体验,以敏锐视角,独特手法,勾勒出一部女性追寻成功的长征史。

主人公现代女子玛琳在自己晋升为高级女子职业介绍所经理的庆功会上致辞:“为我们全体干杯”“为我们的勇气,我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和我们取得的不凡成就!”而前来祝贺的是历史上五位来自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赫赫有名的天之骄女们:维多利亚时代著名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3世纪14岁便成为日本天皇姬妾尼乔;生活在9世纪的琼凭借才智在男性垄断的神学界成为代表男性最高权威的教皇;另两位虚构的人物:老彼得·勃鲁盖尔画中的女英雄杜尔·格莱特,她身披铠甲,率领众女子勇闯地狱,与命运抗争;另一位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贤妻良母,被丈夫用尽一切手段考验其忠贞和顺从,喜得结局。丘吉尔穿越历史,转换空间,超越文化巧妙地将古今六个成功的女性安排在一场庆功宴上。然而光鲜的成功下却隐藏着无尽的牺牲、磨难和挣扎:伊莎贝拉视父亲为生命的源泉,一生都期望达到父亲的标准,活在悔恨和自责中;尼乔顺从父亲和天皇,当反抗势头崛起时,终被逐,削发为尼,永不得见其骨肉;琼虽贵为教皇,却必须掩饰女性身份,“女人,孩子和疯子是不能成为教皇的。”当她当街临产,连同孩子立即被乱石砸死;格莱特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顽强崛起,拼命厮杀复仇;而格雷希尔在众人逼问下承认“我的确觉得—我想—要是沃尔特不那么做也许会更好。”丘吉尔笔下的天之骄女来自不同时代、国度和文化,却突显着这些女子都无法逃脱着的相同命运的主题:无论多么聪明,能干,成功的女人,都被捆绑着父权制枷锁,逃不出其设定的价值标准。当人们唏嘘着这些历史上的天之骄女们是否为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丘吉尔笔锋回转,将视角转向一直在聆听的玛琳。

二、现实的鞭挞

信奉撒切尔的“丛林法则”,玛琳成功淘汰男性同事的竞争,成为新任经理,事业有成。然而这真的是第二次女性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吗?丘吉尔颠倒时间顺序,由最后一幕来全景拉开玛琳无限风光事业的背后的点滴引发人们反思。玛琳在母亲,姐妹,女儿的身份诠释上是失败的:玛琳的女儿安琪由乡下的姐姐乔伊斯抚养长大;乔伊斯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独立兼做四份苦工;为了照顾玛琳的女儿劳累过度而流产。工作中,她付出男人两倍的努力,还要顶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爱情上,“她的众多追求者中,没有一个人真正要娶她,追求她只是为了炫耀自己在和一个上层女人约会。”玛琳的成功是:除了事业上的压力重重,其他一无所有。而丘吉尔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选择以上五位代表,其用意就在于揭示女性受歧视、受压迫的普遍经历,同时也为玛琳所代表的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提供一种历史语境,而在一定程度上玛琳与她五位历史上的朋友的经历相吻合。这种付出惨重代价的成功,即使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场景,她们每个人都受制于一种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规则和主流意识以及历史延长男权制度的羁绊。

三、原因的探索

女性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得与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根深蒂固的男权制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而现代女性在追求成功时如何准确定位很关键。玛琳事业上的成功使她活跃于上层社会,打破男性社会对女性发展设置的壁垒,而她的行为只是简单粗暴的模仿、复制着禁锢她自己和其他女性同胞的男权社会结构及社会不平等。她做着甚至优于男性的事情;对传统女性角色漠然处之,当女儿从乡下来投靠她时,没有热情,甚至有点鄙夷。这种对异性同化,对同性冷漠使得玛琳逐渐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初衷偏离,因为女性在争取解放时不是成为男性化的人,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其次,在女性主义谋求自身发展与独立、成功的征程中,相互之间的关心和支持是不够的。几位女性各自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丘吉尔独创“重叠式对话”表现为后一人不断重复或打断前一人的讲话,从而开始讲述自己的别人无法理解的见解。第一幕结束时,尼乔的哭泣、玛琳的呕吐、伊莎贝尔独自诉苦的凄凉场景正是对女性间缺乏理解关爱的无声控诉。

再者,缺乏统一的声音与战线是丘吉尔对于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失败的深度披露。其结论是“尽管女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它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女性的事业,究其原因,便是没有统一的声音。”玛琳经济独立,事业有为,但她的成功并没有帮助底层的女性解救出来,也不能为她们提供应有的范本。女性内部一致的认知,统一的战线并没有继而形成。同事妻子诅咒玛琳“将落个孤独悲惨的下场,你不是个真正的女人。”

丘吉尔一点点撕裂现实,揭露当代天之骄女们在追求成功时及女性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人们辩证地看待女性主义。

四、结语

卡里尔·丘吉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辩证地深刻剖析了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获得真正的成功要付出的代价。然而这部女性追寻成功的长征并不是暗淡无光。丘吉尔所传达的是唤起观众的意识和行动,鼓励女性合理定位,扮演好属于女性的社会角色。这不但是女性自身发展的推动力,也是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必要因素。通过不断反思、成长,不断形成同一阵线,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即使任重而道远,终会柳暗花明。

[1]傅俊.英国戏剧读本(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秀玉.《天之骄女》历史视域下的女性关怀[J].辽宁大学学报,2009(37).

[3]彭皋丽.解读《天之骄女》女权主义思想[J].(431).

王庆玲,女,满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

J

A

猜你喜欢

玛琳辽宁大学丘吉尔
乘风破浪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段子里的丘吉尔
沉睡的真爱
观念摄影
暗殇
无题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