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思考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王 月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关于加强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思考

王 月*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文化育人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并不断深入的重要课题。认识和把握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功能,是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支撑要素和功能,并在分析校园环境文化育人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全方位发挥育人功能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物质平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团结凝聚、促进和谐、塑造品格等功能;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客观分析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索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对策,是做好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前提和关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要素及功能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文化及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对于文化这个概念,一方面,人们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世界创造,读书、娱乐、戏剧成为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人们把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文化、世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但基于历史上种种对文化的论述,因此给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大学校园文化。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基础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集一定特性的、反映学校和师生共同价值观和思想方式的精神载体,包括教育思想、制度政策、学校环境、硬件设施、校内精神文化等。

2.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涵义。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师生员工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学科发展、文明风尚、道德情操、制度规范及校园风貌的总和;狭义的大学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大学内经过师生员工组织、改造和建设而形成的校园物质环境,即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及各种设施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能体现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彰显学校特色,承载校园历史,并见证学校发展和变迁的历程。

(二)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支撑要素

1.大学校园的景观文化。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景观。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包括建筑景观、植物景观、雕塑景观、水石景观。优美的景观可以使学生品性高尚、行为儒雅、天性洋溢,促进个性的良好发展。

2.环境育人功能的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学校的一些基本设施或硬件设备,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引领校园治理、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软环境主要指校园精神面貌、校园风气、校园社团等精神要素。

(三)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功能

1.激励导向功能。学校的良好的发展方向、学校的价值取向与文化氛围,比如校园气氛、集体舆论、传统精神都对学生起着参考价值的作用,传递一定的价值观信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团结凝聚的功能。团结凝聚是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爱、互助,学校只有满足师生之间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热爱学校、维护学校利益与安全,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激发创造性与自主性,达到团结凝聚的作用。

3.促进和谐的功能。校园文化环境起到感染影响着师生的作用。师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师、管理干部、学生、后勤工作者在共同目标、共同组织下紧密联系起来。

4.塑造品格的功能。良好的学校校园环境以无声的教育力量,滋养学生的心田、净化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境界。学校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学校的精神风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人格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尽管学校的管理设施、硬件系统、校园景观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环境文化特色模糊

校园环境文化特色模糊。校园硬件条件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首先在校容校貌上,部分学校校内没有绿地,景观较差,教室又黑又暗,现代化设施落后;有的高校重视管理轻视教学,办公室辉煌教学楼阴暗,无形中助长学生的负面情绪滋生;部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全,缺乏图书馆、娱乐场所、健身设备,造成学生生活单一,个性缺乏全面发展。部分学校盲目追求考研率、升学率导致教学楼没有整体规划,校园特色更是无从谈起,从外观看,大学校区与高工业园区很难区分。

(二)校园历史文脉断裂、传统文化传承弱化

学校文化导向和教育功能弱化,受各种思潮的压力。以往校园文化主体形式的单一,校园环境文化内容上的贫乏,再加之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得各种思潮冲击着校园文化,这就使得学校文化缺乏了主导方向,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缺乏相应的环境育人机制。古代的私塾虽死板老套但却以教育人的道德及知识为主,尤其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古人有单独的书房,孟母三迁更说明古代文人对教育的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视;近代从京师同文堂开始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到后来的思想改革,对教育环境的重视大不如前,把重点放在了学习西方而忽视自身的环境教育;到现代,随着一些实利主义和拜金庸俗主义的传播,学校开始把重点放在功利性而忽视了内隐性环境的教育功能。高校本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恰恰相反,却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大学校园文化失去了应有的根基,学生的主观价值必然会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人际关系等原因导致心理问题突出。

(三)校园环境单调划一,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单调,建筑风格基本相似,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导致现在的工科学校与文科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相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校也没有各自应有的独特特点,从直观的外在看很难将高校区与工业园区区分。师生们很难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他们的生活的现有环境,精神生活无法与物理空间达到一致。一些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严重腐蚀了大学校园的健康发展,使得本应该师生为主体的体制中心被边缘化了,学生被片面强迫学习,而失去了与景观的自然沟通;教师被要求达到科研项目的标准而轻视了教学。

(四)周边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

一是功利化导向。尽管校园环境相对独立,但时代发展的社会思想观念与现实生活日渐冲击着校园生活,学生的假期兼职和周边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多元文化造成的观念的冲突。现在的大学都正处在一个思想交流活跃、多元文化碰撞的时期,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下,如何展现校园环境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层面的原因。一是部分高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缺乏相应的重视。环境育人方面的宣传与其育人作用力度不大,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环境育人的引导不够强,导致大学生对校园氛围、学习氛围、集体意识不够重视。二是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经费、设备投入较少,影响了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三是学校缺乏大学生环境自我教育的引导与机制建设。

2.社会层面的原因。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也相应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要求不明确,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大学生的育人实践环境也少之又少;应该加大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督察并建立相关的服务机构。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从意识上,当代部分大学生缺乏保护校园环境意识,比如一些大学生为了社团活动占用绿化草地;从个人习惯上,大学生养尊处优习惯于个人消遣而没有发现环境育人功能的习惯;从自我教育能力上,大学生欠缺对自己的严格约束与制约;从思想政治素质上,由于现实的诱惑种种原因使得当代不少大学生素质低下;从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从小缺乏实践锻炼的他们难免很少考虑到校园环境。另外,家庭的氛围对大学生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从而利于学校的熏陶与感染。

三、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品牌来达到育人目的。品牌是优质、是精品、是文化内涵的提升。要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必须走特色品牌发展道路,从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具体措施有以下:首先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必须与时俱进,其次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使学生达到社会化的要求。

2.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作用。通过大学精神育人,大学精神是大学独特的灵魂、内在气质和性质。大学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要想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作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最后,突出环境育人的作用。

3.加强大学生环境育人的引导。建设校园文化传播的媒体媒介,比如宣传报、广播、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引导大学生加强环境育人。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者应着眼于知识性与意识性,以便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深化思想、提升境界,让学校的每一份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

4.建设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大学制度文化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实践建设等三方面。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建设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建设的保障。建设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要有高度的层级结构、职位的权利与义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奖罚措施等,更好的为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服务。

(二)大学生自身层面

1.强化大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保护校园环境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但一些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约束力不强,保护学校环境意识严重欠缺,才使得校园环境氛围呈现较差,一些园艺如花花草草遭到毁坏,使整个校园的环境与教学建设不相匹配。可以定期开些宣传活动,可以借鉴世界环境保护协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举措。

2.培养大学生运用环境育人的习惯。培养大学生发现环境育人的习惯,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的需要,也是校园德育的要求,更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关键。培养其发现环境育人的习惯,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学生交流及亲身体验等途径形成。

3.提高大学生环境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不仅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现自己,更是自己对自己的审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仅是对学生的客观要求,更是学生主体的主观需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对策,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策略。可以从自我解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法入手。

4.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所要达到的核心目的。关键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完美的学习氛围与集体意识,都是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培养出高素质、高学识、有创新力的人才队伍。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证实才能有立足之地的依据。同样,只在理论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育人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能力上亲身体验。

(三)社会层面

1.提供大学生校园环境育人政策支持。政府对校园育人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经济支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文化不仅与经济相关联,而且与政治相联系,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让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重视起环境育人的作用。

2.优化大学生校园育人实践环境。一些学校虽然已经重视校园育人的实践环境但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空有其表”,要想真正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校园育人实践环境的优化。比如在校园里举办模拟法庭,模拟课堂等,让学生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点和未来职业策划。

3.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的督察。一个好的建设机制总离不开一个公正透明的监督机构,社会制度、法律机构如此,校园环境建设也如此。只有建立一个好的督察机制,才能使校园环境育人建设这艘“大船”平稳航行,能够及时调整方向,找出毛病,不断发挥其有效的育人功能,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1]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32.

[2]陈道明.《文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永清.《人才竞争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芳.《以育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8-11-01.

王月(1996-),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G

A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