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中动词类型与目标语言的比较
2016-02-04黄惠宁
周 景 黄惠宁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0
儿童语言中动词类型与目标语言的比较
周景黄惠宁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000
在儿童语言习得中,动词习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儿童习得动词的语义类型、数量及音节形式等方面来对儿童语言中动词类型与目标语言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二者差异,归纳出儿童习得的动词在语义类型、数量及音节形式上的特点。我们得出:儿童已习得目标语言中多个语义类型的动词,但未习得形式动词;同时,儿童已习得的各语义类动词在数量上和目标语言存在很大差距,优先掌握目标语口语中各语义类动词中的常用动词;只习得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两种音节形式,且单音节动词在儿童习得动词中占绝对优势,和目标语言中双音节动词占优势的情况明显不同。
儿童语言;动词类型;目标语言;比较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动词习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动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常常处于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中心,儿童对动词习得的水平关系到儿童对整个语言系统的习得水平。在汉族儿童动词习得的研究方面,目前比较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孔令达等(2004)的《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以下简称《汉》),这部著作悉数列出了作者调查的1-5岁儿童语料中出现的407①个动词,并介绍了各类动词的用法。本文的比较研究在儿童语言方面主要就依据这项研究成果。在现代汉语目标语方面,动词研究的成果很多,我们主要选取郑林曦(1987)的《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以下简称《普》)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共收录1208个动词,这些动词都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且绝大多数都出现在现代汉语口语中。
拿《汉》中的动词与这部著作中的动词相比,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可以看出儿童掌握目标语言最常用动词的基本情况,更有利于发现儿童使用动词的特点。
一、基本情况
孔令达等(2004)、郑林曦(1987)都是依据动词表达的语义对动词做的分类。郑林曦(1987)将动词分为15小类,即:五官和头部动作;胳膊、手动作;腿、脚动作;全身动作、生理、医疗;日常生活活动;讲话、往来、办事;生产、经营;政治、法律活动;军事、公安动作;旅行、运输、通讯;教育、研究、出版;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心理活动;自然运动变化;愿望、趋向、判断。郑林曦(1987)的分类过于细致、复杂,大多数学者的分类都较简略,如范晓等(1987)将动词分为“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和“形式动词”八个语义类型。孔令达等(2004)在描写儿童语言动词的语义类型时采用了这个分类系统。为了便于做细致的比较和定量分析,下文我们把郑林曦(1987)所列的全部动词(1028个)按照范晓等(1987)的分类系统重新做了分类。
重新分类统计后,我们得出:《普》动词共有1028个,其中动作动词814个,趋向动词24个,心理动词95个,能愿动词19个,判断动词11个,存现动词31个,使令动词32个,形式动词2个。《汉》动词共有407个,其中动作动词333个,趋向动词24个,心理动词24个,能愿动词10个,判断动词8个,存现动词4个,使令动词4个。
二、各语义类型的比较分析
动作动词。《汉》有333个动作动词,《普》有814个动作动词,动作动词的数量之比为333:814,即为40.9%。其中,《汉》有100个动作动词在《普》中未出现,即为儿童掌握次常用动词或非常用动词的数量,这类动作动词的数量占儿童习得动作动词总数的30.0%。
趋向动词。《汉》有24个趋向动词,《普》也有24个趋向动词,即儿童已全部习得《普》中的趋向动词,且都为常用趋向动词。
心理动词。《汉》有24个心理动词,《普》有95个心理动词,心理动词的数量之比为24:95,即为25.3%。其中,《汉》有2个心理动词在《普》中未出现,占儿童习得心理动词总数的8.3%。
能愿动词。《汉》有10个能愿动词,《普》有19个能愿动词,能愿动词的数量之比为10:19,即为52.6%。其中,《汉》有1个能愿动词在《普》中未出现,占儿童习得能愿动词总数的10%。
判断动词。《汉》有8个判断动词,《普》有11个判断动词,判断动词的数量之比为8:11,即为72.7%。其中,《汉》有3个判断动词在《普》中未出现,占儿童习得判断动词总数的37.5%。
存现动词。《汉》有4个存现动词,《普》有31个存现动词,存现动词的数量之比为4:31,即为12.9%。其中,《汉》中的存现动词均为常用存现动词。
使令动词。《汉》有4个使令动词,《普》有32个使令动词,使令动词的数量之比为4:32,即为12.5%。其中,《汉》中的使令动词均为常用使令动词。
形式动词。形式动词只在《普》中出现,《汉》中没有此语义类动词,所占《普》比值为0%。形式动词,又叫“虚化动词”或者“先导动词”,“只能或能够带一个动词构成表示处置和对待的述宾结构,本身并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起着一定的句法和语用的作用,而让动词宾语负载具体的动作行为信息”②,如“进行”、“作”等动词。由于形式动词本身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比较抽象,而儿童的认知水平不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儿童对习得此类动词还不具备条件,习得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现在,我们可以将以上比较结果进行详细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做出进一步分析,具体如下:
(一)从总体上看,《汉》中所列动词总量(407个)占到《普》中动词总量(1028个)的39.6%;但《汉》中仅有301个动词是《普》中的动词,只占《普》所列动词总量的29.3%。这说明5岁前儿童掌握的动词在总量上和目标语口语常用动词总量相差甚远,不足目标语口语常用动词总量的一半。
(二)从儿童习得非常用动词情况来看,儿童习得目标语口语中非常用动词的数量要比常用动词的数量小。儿童在习得动词时优先习得目标语口语中的常用动词,对目标语口语中非常用动词的习得相对较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族儿童动词语义类型的习得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5岁前儿童掌握的动词在总量上和目标语口语常用动词总量相差甚远,不足目标语口语常用动词总量的一半。
(二)5岁前儿童已初步掌握使用目标语言动词系统八类动词中的七类动词,还未习得形式动词;儿童对各语义类型动词的掌握水平存在不均衡性,如表三。
(三)儿童优先习得目标语口语中的常用动词,所习得动词大部分都是目标语口语中的常用动词,而对目标语口语中非常用动词的习得相对较慢,且习得数量也较少。
三、音节形式的比较
在目标语言中,我们对《普》所列动词的音节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共有动词1028个,其中单音节动词423个,占总数的41.15%;双音节动词599个,占总数的58.27%;多音节动词6个,占总数的0.58%。可见,在目标语口语中双音节动词要比单音节动词占优势。
我们对《汉》中动词的音节也进行了统计。1—5岁儿童的自发话语中共出现动词407个,其中单音节动词328个,占总数的80.59%;双音节动词只有79个,还不到总数的20%;多音节动词为0个。以儿童语言中的行为动词为例,共有行为动词333个,双音节动词只有45个,还不到14%,它们的习得时间也比较晚,高峰期在3岁以后。此前儿童叠用某个音节来代替该词。如③:
(一)(走到摇床边)摇摇。(1岁2月)
(二)(奶奶问,妈妈干什么,锴锴说)妈妈给锴锴澡澡。(1岁2月)
可见,“儿童语言中的双音节动词发展比较缓慢,它是以该词的某一个音节的叠用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从统计结果来看,《普》中动词的音节形式有双音节、单音节和多音节,而且双音节所占的比例要比单音节占优势,多音节最少。《汉》中动词的音节形式只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没有出现多音节,且单音节动词占80.59%,要比双音节动词占绝对优势。这和目标语言中双音节动词占优势的情况明显不同。
四、小结
本文分别从儿童动词的语义类型、数量、音节形式等几个方面来将儿童动词和目标语言中的动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总结出儿童动词在语义类型和音节形式的几个特点:在语义类型方面,儿童已习得目标语言中多个语义类型的动词,但未习得形式动词;同时,儿童已习得的各语义类动词在数量上和目标语言存在很大差距,优先掌握目标语口语中各语义类动词中的常用动词。在音节形式上,习得的动词多为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习得较慢,单音节动词在儿童习得的动词中占优势。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汉语儿童对动词习得所达到的真实水平,有助于人们探索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发展及交际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同时,本文的研究将为儿童语言教学设计和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发展提供依据。
[注释]
①孔令达等.《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 [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95.其中统计结果“共出现动词408个:动作动词334个,……”.由于对动作动词中在3:6阶段统计中出现重复统计“比赛”一词,故这里写成“共出现407个:动作动词333个,……”.
②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 [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264.
③注:例句均来自孔令达等人调查的儿童语料.
[1]孔令达等.《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 [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林曦.《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M].语文出版社,1987.
[3]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 [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H193.1
A
1006-0049-(2016)17-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