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饮用水安全研究综述

2016-02-04西南林业大学650224昆明

中国水利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水源地水源饮用水

付 伟,王 见,刘 畅,杨 芳(西南林业大学,650224,昆明)

城市饮用水安全研究综述

付 伟,王 见,刘 畅,杨 芳
(西南林业大学,650224,昆明)

人类活动与水源质量息息相关,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文效应显著。在阐述城市饮用水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安全管理体制、安全评价、法律、水质、水源地、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城市饮用水安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最后从关注重点、新技术、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城市饮用水;城市化;水文效应

水源区生态系统在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等服务功能方面要求更高,城市饮用水涉及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城市饮用水水源区生态保护问题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饮水安全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已确定2005—2015年为 “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我国对城市饮用水安全十分重视,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08—2020年),先后核准公布了三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组织开展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

一、城市饮用水安全概述

水资源内涵丰富,对其定义也各有侧重。最早使用“水资源”一词的是1894年成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水资源处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英国大百科全书》将水资源定义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式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将水资源定义为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朱党生等将水资源定义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饮用水是在水资源定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卫生组织将饮用水表述为人终生饮用的水,包括所有家庭用水及包装水和冰块。关于“饮用水安全”,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汪淑琪认为城市饮用水安全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第二,为保证水质限值的实现,有关部门对水源水、自来水厂制水、输配水和二次供水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实现水源、配水、供水等环节安全可靠。庞子渊提出饮用水安全通常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饮用水所依存的水生态环境的安全状态,强调的是自然生态安全;二是将饮用水作为生存要素的人们的生活安全状态,强调的是社会安全。该概念不仅考虑了饮用水的自然属性,还考虑了饮用水的社会属性。朱党生等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角度阐述饮用水安全,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定义为水量保证率、水质合格率满足规定的指标,且具备应急和备用供水能力。

综上所述,饮用水安全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水质符合基本标准,其次还要求饮用水的供给畅通,水量充足,饮用水保障体系完善。

二、人类活动对水源质量的影响

城市饮用水安全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城市化具有多维涵义,主要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和生活提高等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四个方面。城市迅速膨胀,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用水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城市生活、生产污水向河流排放,水体受污染,导致城市水资源用水紧缺。城市人类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市饮用水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即是城市化水文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生产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源质量。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粪便等会产生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会产生寄生虫卵、病原菌、病毒、致病霉菌。人类的生产活动会造成交通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等化学毒物和空气污染的放射性物质危害水源质量。

三、城市饮用水安全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饮用水安全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体制研究、安全评价研究、法律研究、水质研究、水源地研究、保障措施研究等方面。

1.城市饮用水安全管理体制研究

许建玲从管理学角度,对我国饮用水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在饮用水管理中存在着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部门垂直管理不畅通、地方政府饮用水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未明确、水源安全保障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原有政府监管模式不适应供水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二次供水设施和自建供水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供水应急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王建平从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部门协调制度、完善节约用水和水价形成机制及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城市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韩新盛等提出建设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并构建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2.城市饮用水安全评价

不同学者对于城市饮用水安全评价选取的指标也不相同。崔艳强等从水质、水量和应急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城市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框架,并对云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进行评价。徐海鹏等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居民认知状况、水量水质状况和水源地状况三方面构建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

3.城市饮用水安全法律研究

一些发达国家20世纪初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饮用水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美国专门制定了《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出规定。德国水资源保护注重细节,将饮用水作为食品进行检测,目前执行的是1996年第6次修订的 《水资源管理法》,对城镇企业的取水、用水、水处理和废水排放标准都有明确规定。英国执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欧盟饮用水规程》,标准每5年至少修订一次。日本对自来水水质保护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污染饮用水的行为属于犯罪。

我国水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面做了相关规定。2008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立法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相关学者也从法律角度对城市饮用水安全进行研究。林屹对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提出了具体的法律保障措施。汪淑琪对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谢玲系统阐述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理念的嬗变。龚道孝、李志超对我国饮用水安全监管的法规体系进行构建。

4.城市饮用水水质研究

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水质准则有世界卫生组织的 《饮用水水质标准》,强调控制微生物污染。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对水质监测指标和频率提出意见。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注重饮水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学者从饮用水水质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段顺琼等以昆明松华坝水库为例对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变化进行研究,根据松华坝水库1996—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分形理论及R/S模型对水源区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及其不同时期指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张灿等对饮用水微生物安全进行研究,提出要严格控制水源和水处理设备中微生物滋生,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内毒素在水体的大量释放,减少内毒素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5.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研究

饮用水水源地可为城市公共饮用水供给系统提供原水,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供水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受益者明确、保护的外部性、多种地域关系等特性,因此对其管理体制安排提出了特殊要求。国外对于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质评价等方面,没有考虑生态指标和水量指标等。傅金祥等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水源水量安全、水源水质安全、水源管理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4个方面构建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体系,为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王露露在概括水源地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水质、水量、脆弱性、应急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选择的原则和必要性。

6.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涉及从水源地到自来水龙头的全过程,即取水、输水、制水、配水和用水等所有环节。孙宏亮等分析了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快建立饮水安全保障综合协调机制,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安全。

张晓健从政策角度提出保障我国饮用水安全措施,具体包括加大饮用水安全政府监管力度,加速推进供水水质信息公开,加大对现有城市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与建设力度,加强供水能力建设,深化供水体制改革,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风险管理,加大对饮用水安全科研的支持力度等。

四、未来研究方向

一是关注重点从安全转向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研究视角逐步由安全层面转向健康层面。全国饮用水卫生组组长、上海医科大学朱慧刚教授认为:饮水并非越纯越好,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不合适,由于饮水是人们矿物质的重要摄取途径,饮用纯净水要慎重。对于饮用水要求的提高也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是利用新技术保障饮水安全。应用新技术对于饮用水安全的研究已初步开始,廖晓玉等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通过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技术,对桓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安全情况进行评估。符刚等将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应用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因此,将现代新科技应用到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中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三是完善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饮用水安全管理需要从各环节 (水源、管网、水厂、二次供水、用户端)、各过程(规划、建设、运营、监测、应急)、各管理部门(发改、水利、环保、建设、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完善。涉及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规章制度较多,如环保部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建设部门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水利部门的《取水许可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发改委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卫生部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不仅存在条文上的冲突,还会造成多头管理的问题。同时,监管体系存在的公众和社会组织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内容之一。

[1]庞子渊.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2]朱党生,等.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汪淑琪.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政法大学,2013.

[4]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

[5]许建玲.我国饮用水安全管理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王建平.完善城市饮用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J].中国水利,2013(1).

责任编辑 轩 玮

Studies on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urban areas

//Fu Wei,Wang Jian,Liu Chang,Yang Fang

Safe drinking water is fundamental to people's wellbeing that relates to thousands of households,their life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Human activiti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quality of water sources.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cities,hydrological effect of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more obvious.Systematic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progress of safe drinking water provision in citie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of its connotative meaning.In the end,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

urban drinking water;urbanization;hydrological effect

TV212.57

B

1000-1123(2016)17-0037-03

2016-05-10

付伟,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项目“昆明市城市饮用水源区生态保护问题研究”(编号:JD2015YB25)。

猜你喜欢

水源地水源饮用水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减塑”水站
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