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访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王方清
2016-02-04田灵燕董明锐通讯员杨国胜
本刊记者 田灵燕 董明锐 通讯员 杨国胜
共抓大保护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访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王方清
本刊记者田灵燕董明锐通讯员杨国胜
作为当前国家重要战略之一,社会各界对长江经济带建设高度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单列章节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推进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长江水资源状况究竟如何?能否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构筑绿色安全生态屏障?围绕相关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王方清。
中国水利: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经济带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前长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请您谈谈新形势下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王方清: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 958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在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长江水资源作为基础支撑和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近年,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任务繁重等问题,长江流域认真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长江流域水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干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必须承认,一些问题仍然存在。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幅虽然在降低,但绝对量还是在逐年增加,局部城市江段和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重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未得到根本好转,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近几年,水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无论是国家领导层面,还是社会需求方面,都对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实施,更是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出了重大挑战。
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看,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提升、沿岸的开发、产业转型升级和中上游产业转移承接,无不与长江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息息相关。增强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是关系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看,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予以明确。水是生态之基,在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做到“生态功能不退化、水资源水环境不超载、纳污红线不突破、水安全不失控”,才能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筑牢安全屏障,从而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目标真正实现。
中国水利: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作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近年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王方清: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于1976年,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依法行使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单列机构。除了六个机关内设部门外,还包括上海局和丹江口局两个派出机构,以及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和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两个局属事业单位。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水利部有关决策部署,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要求,切实履行水资源保护行政职能,有效推进了水资源保护事业进步和单位发展。
在规划方面,水资源保护规划理念不断创新,规划内容不断拓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目标被纳入流域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规划环评与综合规划同步开展。以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获国务院批复;牵头完成的《长江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负责编制完成了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汉江、嘉陵江、赤水河和洞庭湖区等21项河流湖泊流域综合规划中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规划以及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尤其是2015年,高质量地完成了《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支撑。
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不断规范,突发水污染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完成了流域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复核、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方案制定,并将水功能区达标率分解至流域片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评估等工作,支撑了国务院重要水功能区纳污红线达标考核;实现了重要水功能区监督检查工作的常态化,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长江口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成效显著。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启动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程序,实行流域机构直管入河排污口全覆盖监督检查和监测;建立了入河排污口信息统计制度,并在流域内进行试点推广。
在水资源保护监测方面,流域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支撑力不断加强。目前,长江流域监测站网成员单位发展至116个,监测断面覆盖长江流域片干支流达3 500多个;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流域片省(国)界断面的全覆盖监测,80%以上的断面实现了月测月报;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84%;实现了流域直管入河排污口的全覆盖监测;在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实现了109项全指标水质监测;开展了生物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在三峡库区等敏感水域开展了富营养化调查监测。从2016年开始,按照水法规定,将实行超标省界缓冲区(省界断面)的定期通报制度;同时,对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将及时向行政相对人和地方政府通报,形成制度化。力促各级政府和排污企业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水环境。
在能力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水资源保护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监控中心初步建成,实现了部分入河排污口信息接入和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实时自动报送;开发了业务应用系统和重点区域水质预警预报模型,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受水利部水资源司委托,组织编制了全国《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新建多个省界在线自动监测站,初步构建了省界等重要水域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新增资质认证项目近20项,监测指标总数达到195项;夯实科技支撑,主编了多个技术规程,开展了多源生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2015年获大禹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推动水资源保护行业技术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国水利:据悉,近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共同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主要是哪些?对于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方清:这份协议的签署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建立跨流域跨部门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上的又一突破,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务院“水十条”关于“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的水污染防治与保护精神。按照协议内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卫星测绘数据应用与推广、数据共享与更新、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深入合作,协同创新,共谋发展,联合推进卫星测绘数据成果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应用,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渠道和合作交流机制,加强跨领域创新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促进行业高新技术发展,协同做好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和卫星测绘成果应用推广工作。
近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流域水资源保护制度正逐步健全。先后颁布实施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入河排污口设置验收办法》《长江水利委员会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流域层面的入河排污口规范性文件,编制了《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指南》《园区规划排污论证技术要求》;按水利部要求起草了 《关于加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指导意见》,开展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的前期立法工作。
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效。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跨部门、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形成了流域内管理部门、排污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较为突出的是,开创性地与环保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开展联合督查行动,签订了《联合工作协议》,构建了首个流域性跨部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联合工作机制。此外还有一些探索,比如:深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和管理,加强监测工作的质控、培训、指导、交流及技术推广;定期与民进中央等民主党派开展长江水环境、水资源保护研讨工作等,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中国水利:请您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下一步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目标及重点工作。
王方清: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作出专项安排部署,这为长江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顺、管理手段乏力、监控能力不足等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现有的履职能力和保障支撑能力与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加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成为公众广为认知的一种新理念,更成为全社会的一份共同期盼。对此,作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职能部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全体干部职工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及巨大的压力,但也积聚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分析形势、剖析问题,加快转变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谋划好流域水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解决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
一是创新机制,推动协作共享。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建设。全面推动与环保部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等区域督查中心的合作;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5+1”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设;研究探索在赤水河等重点区域的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协调推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与水污染防治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出台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管理等流域规范性文件;推进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审查、批复和实施;建立健全超标省界缓冲区通报制度和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结果告知制度;配合做好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考核工作;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强化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流域入河排污口统计制度;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推进流域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管理;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推动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
三是夯实基础,提升监控能力。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提升整体功能;组织开展省(国)界水体、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地下水、应急响应等水质监测,加强巡测和监督性监测;提高监测的时效性,提升流域水资源监控断面和重要入河排污口的监控能力;推进生物监测预警技术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开展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围绕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支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着力解决流域水资源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法规体系,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加快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力度,确保饮水安全、河湖健康。
总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沿岸百姓从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中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让中华民族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盼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