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04李晓飞李三平
李晓飞 李三平
浅谈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晓飞 李三平*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原因,并从依据学生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横向分组进行上课、依据纵向分组布置作业和教师差异化评价四个方面对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差异化教学策略;初中数学;层次教学;应用
一、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原因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几乎可以全部顺利升入初中学习,这就极易造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可能良莠不齐及差异较大的局面。提倡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在国内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刚升入初一的新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明显提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结构性、逻辑性、严谨性极强的学科,在活泼好动的初中生眼中难免有些枯燥,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往往会出现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现象,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可能两极分化,学习的差距可能逐步增大。
有鉴于此,众多研究者发现,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数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反而会加剧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的开发学生潜力,因此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尤为重要。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于刚入学的初中生先前的学习经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等也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好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设置合理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来完成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构建。
二、差异化教学策略实施建议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相同。就个体而言,学生个人有很强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这种内隐的智能在学生身上外显为个体差异性,只有当教师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性时,教学效率才会有可能提高。
(一)基于学生差异性的课前准备
传统的备课不外乎写教案、钻研教材,而真正意义上的“备学生”并未落到实处。数学的解题形式往往灵活多样,同时,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各要素迅速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差异性全面考虑,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不同目标的分组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可大致归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将学生进行横向分组和纵向分组。教师在备课时可依据组员的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课堂活动及问题设计,依据横向分组促使学生合作学习,课后作业也可以进行差异化布置,依据纵向分组保证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巩固。
1.基于完成课堂任务的横向分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已屡见不鲜,但对于如何分配小组课堂任务,调动全员兴趣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将学生横向分组,尽可能保证每组内的成员大体上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生三类,在授课过程中将小组活动也对应地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类、拔高类和开放类。基础类活动多为强调基础性、较简单的问题,主要针对于组内后进生,教师可指定每组的后进生回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即使后进生认知水平不足,也可由本组优等生进行指导;其次,拔高类活动重点在于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所授知识进行上升一层次的问题设置,并指定各小组内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最后,开放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较强,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后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对所学内容抱有的疑问,教师为之进行解答。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例1.计算:x-f+5x-4f。
例2.当x=5时,求代数式6x+2x2-3x2+x+1的值。
例3.当m2-mn=1,4mn-3n2=-2时,求代数式m2+3mn-3n2的值。
通过这种分层设置问题,利用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同时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做法时,教师需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无论对错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应当多设置基础题和拔高题,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全员均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将有助于后进生夯实基础知识,有助于中等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优等生在带动全组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知识掌握,并在总结和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踊跃,教学质量才可能得以提高。
2.基于完成课后作业的纵向分组
作业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方法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然而,教师批改作业时往往会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敷衍了事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未能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课后作业难度较高,不会做又必须要交作业,学生只是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的布置可以从纵向分组着手,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三组,并针对不同组别布置不同作业。还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较为基础,如能够确定代数式系数,明确“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并理解其性质,会进行基础运算;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所学内容结合布置作业,如求长宽分别为a,b的足球场周长等;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布置较为开放的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扩充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索题,优等生需全部完成,中等生尝试挑战,后进生要保证完成必做题,如额外完成其他作业则有奖励。通过分层设置作业,有助于开发优等生的潜能,有助于提高中等生的能力,也可能让后进生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保证对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可能避免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难提高,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教师的差异化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要尊重每一名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信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仅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真正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传统课堂中,教师常常将学生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只顾抓“优等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绝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决定,教师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差异化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标准。教师的定位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切实了解学生,懂得保护学生自尊心、创造力的长辈。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予以鼓励而非责备;对于中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予以督促;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但不能使之骄傲。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很关注我”,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差异化教学策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再做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成为走出自卑、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全方位发展人才。教师应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培养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真正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丽琴.差异化教学策略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4,04:125.
[3]姚君龙.分层次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58-160.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ERP一15一40)。
李晓飞(1993-),女,辽宁阜新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三平(1962-),男,陕西周至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