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花鼓在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2016-02-04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山西晋中030619
潘 虹(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万荣花鼓在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潘 虹
(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摘要】万荣花鼓,兴起于我国中西部,繁荣于黄土高坡,具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当人们有喜庆或者重大的事时,花鼓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人们会在腰间和腿上绑好数个花鼓,系好红绸,随着阵阵锣声,跳起强劲有力、优美而富有民族特色活力的舞蹈,鼓声在舞蹈中响起,场面十分热闹,深受百姓热爱,以至代代流传至今。
【关键词】万荣花鼓;山西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
在万荣花鼓表演的传统形式中,是具有闹社火或节庆表演的方式。它具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低鼓、高鼓、多鼓。在舞蹈时,配合其套路技术和动作,难度有高有低,套路多样,富有美感,舞蹈时表现力十足,场面十分震撼。在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沉淀,万荣花鼓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集合了体育、戏剧、舞蹈、民俗于一体,风格别具,到现在影响深厚久远,并且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拥有着伟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文化内涵丰富,能反映出当地历史发展的社会状况和民族风情。并且万荣花鼓在舞蹈、音乐、民俗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
一、万荣花鼓的发展现状
然而随着百年逐渐演变,万荣花鼓也慢慢经历了由初期萌芽、缓慢发展到成长为十分繁荣灿烂的民俗文化,到现在已经踏入没落衰败时期。究其原因,除了现在现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各种新兴的电子文化大行其道,以致越来越少的人能用心去关注传统文化中灿烂瑰丽的精粹之外,万荣花鼓舞蹈需要的时间地域限制极大。曾经万荣花鼓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它的开展是以社火和节庆日为载体,由于社火和节庆日是由古时人们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不可改变,而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极少关注传统的社火,节庆日也更注重于通过电子媒体表达喜悦祝福的情感,因此万荣花鼓舞蹈的表演机会大大减少。再加上其使用范围仅限于黄土高原地区,传播度不高,更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万荣花鼓的传承方式落后单一、由老一辈的花鼓舞者亲自一对一地带徒弟,花费数年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或几个传人,并且具有极大的亲缘选择性,往往由于家族传人的问题而不愿意大范围教授[1]。
(一)生态人文环境恶化,发展条件不佳
河东,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孕育着万荣花鼓的兴起、兴盛,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
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城市化如火如荼,传统的房屋村舍逐渐被高楼桥梁取代,加之社会新鲜思潮的涌入,促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更加看重新技能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活方式愈发的现代化,对于传统的文化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交错影响,改变了之前深厚、多样、艺术性的人文环境,花鼓在新形势下也显得不合群,发展受到了深刻的阻碍。
(二)发展模式单一,形式固化
万荣花鼓的传承多是民间由老人传给自己的子女,子女再传给子女,在具有学院关系的人群中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模式不仅范围有限,而且效率较低。年轻人更喜闻乐见于社会中新奇的事物,对传统艺术往往兴致不高,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不高,多数情况下是在老一辈的强烈要求下学得一知半解,没有对于花鼓负责任的认识,这对于传统花鼓的隔代发展是较为不利的。
(三) 市场狭小,难以形成规模化
万荣花鼓最为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前的社会市场中认可度不足,受众人群较少,成为发展壮大的一大掣肘。花鼓更多的是人民出于自身情感,自发性的进行一定传承,没有合理有序的市场化的运作,更没有社会资金的支持,诸多因素,都限制了万荣花鼓在社会中影响力的扩大[2]。
(四)西方文化思想冲击,年轻人后继乏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圣诞节、情人节等国外节日在我国的兴盛,端午节、中秋节的相对冷清,反映出时下的年轻人受西方思想影响之深。在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万荣花鼓的传承与发展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留守当地的人数日益减少,原始村落中的年轻人不愿接触更不愿去学习传统的花鼓,人口结构的变化加上学习意愿的降低,是万荣花鼓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难题[6]。
二、万荣花鼓创新发展的建议
起源于唐宋,兴盛于清朝民国的万荣花鼓,时至今日仍在努力前进,然而举步维艰。因此,就万荣花鼓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恢复其往昔热烈繁荣之景,稳固在传统民俗中的地位。
(一)创新花鼓传承模式
改变万荣花鼓的传承方式,提升传承的效率。传统的花鼓传承模式下,更多地依靠言传身教,但具有精湛技艺的花鼓人却越来越少。例如,现年72岁的王企仁老艺术家为了让花鼓传承下去,对花鼓进行创新,将花鼓的表演编写成时下流行的健身操,更是义务对大家进行讲解,使表演更有观赏性,在王企仁大师的努力下,许许多多的花鼓表演团体也得以继续展现。
再者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不再局限于仅有的社火和节庆日的表演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小地方的传承。
(二)加强政府重视程度
好的艺术传承,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对于万荣花鼓应该加强重视程度,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多措并举,对花鼓的人文历史进行深入研讨,包括花鼓的兴起、繁荣阶段,技艺的变革,制造水平的变更及表演方式的演化,在此基础上,编撰完整的传承轨迹,为学习者及后人提供可靠的纸质资料,助力万荣花鼓的传承。
除此,地方教育与政府教育应当相互结合,将万荣花鼓列入教材之中,让学生在日常中就能时时接触花鼓,逐渐加深了解,达到慢慢渗透的效果,以免花鼓传承后继无人。
(三) 优化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在新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生态文化不应该固化不变通,原始的环境并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政府、地方、老一辈的人应当通力合作,对传统的表演方式取其精华,吸收现代文化中的良好层面,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既做到传统的展现,又有新思想的加入,两者的融合,才能为花鼓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四) 推动产业化发展
万荣花鼓的传承发展,需要扩大受众群体,在整个进步中探索一条合适、有序的产业化模式。近些年,诸如广场舞这种原先不被主流认可的文化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原先形式化的发展,融入了更多的科学性动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这种文化形式的发展。花鼓的表演方式可以序曲其他艺术形式好的发展模式,推动从源头到受众人群一体化的传承,在逐步切合现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也必将带来自身的实质进步[3]。
三、结语
河东文化得益于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万荣花鼓的兴盛繁荣,它是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展现,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西方思想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传统的花鼓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只有多部门联合,创新万荣花鼓的发展传承模式,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才能促进花鼓在日后得到充分、完整的传承,促进艺术、文化及社会的融合发展进步[5]。
参考文献:
[1]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Dance Dance records.Shanxi volume.
[2]Tian Cai Feng. Shanxi dance history. Beiyue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3]Wu Xiaobang. Chinese folk dance ensemble in Shanxi. China ISBN Center.
[4]民族舞蹈研究文集编委会.民族舞蹈研究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6]赵铁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潘虹(1986-),女,汉族,山西清徐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硕士,助教,从事山西民俗民间舞蹈发展,舞蹈表演与教学,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 。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