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塑造艺术分析
2016-02-04吴双
吴 双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3)
《水浒传》人物塑造艺术分析
吴 双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3)
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水浒传》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其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与同期的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水浒传》;性格特点;分析
翻开《水浒传》,或嫉恶如仇、或侠义冲天、或忍辱负重等一百多个英雄人物,或心狠手辣、或笑里藏刀、或阴险恶毒等形形色色的一干人,有善有恶、有男有女,眼前呈现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生动画面。这部成功的小说作品,作者运用娴熟写作技巧重点塑造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被现实社会逼上梁山,提示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却被奸人所害,给小说以及英雄人物的结局增添了浓重悲壮色彩的同时,将当时的社会现状反映得淋漓尽致。小说通过各个人物英雄事迹的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不同人物艺术形象。本文 攫取《水浒传》中几个塑造较为细致、突出的主要英雄人物进行剖析。
一、《水浒传》人物塑造——个性化性格特点
(一)个性化形象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中较为典型的便是李逵,作者在对李逵这一人物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并未将李逵的性格特点定义为愚忠之辈,而是将李逵以爱憎分明的特点进行鲜明呈现,他有自己的想法与做事风格,用以判断是非善恶。例如:在宋江性命危机时分,李逵将个人安危弃之不顾,对宋江仗义相救;宋江因他人陷害入狱,李逵更是朝夕相扶;在得知宋江强抢民女时,更是“大闹忠义堂”。由此可见,李逵对宋江的“崇拜”并不是毫无原则,在“心中英雄”做错事情时,也会以“匡扶正义”的方式。李逵的性格与张飞都是悍将,但性格却有所不同,前者粗中有细,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后者勇猛刚烈,万事以义气为重,缺少主见。
(二)同中求异
第一,相同生存条件,性格上的不同。在《水浒传》中,通过“同中求异”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全新塑造,虽然人物具有相同身份或经历,但是人物个性却各不相同。例如:阮氏兄弟,由于他们均属于渔民,加之阮氏兄弟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并且生活清苦,造成阮氏兄弟本领高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阮氏兄弟虽心生抱怨但却只能安于现状。而吴用通过对阮氏兄弟的不断引导,促使阮氏兄弟及时表达自身想法,而在三兄弟交流中发现,阮氏兄弟性格各不相同:其中阮小二的性格属于成熟稳重的类型,阮小五比较自负、自大,而阮小七的性格比较爽快,是心直口快的类型。作者在对人物这种“同中求异”的描写手法,细致入微,令人称赞。
第二,性格总体类似却又稍有差别。例如:李逵与鲁智深,是作者笔下着墨最多的两个典型性人物,他们在性格上都具有鲁莽、仗义、嫉恶如仇的特点,但是如果对小说作品进行更加深入解读,我们便会发现李逵除了具备上述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天性率真、单纯善良的特点;鲁智深则如其名字一样,性格比较沉稳且粗中有细,能够在危机时刻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抉择,可谓智勇双全。比如,在“拳打镇关西”那一章节,为了能够保全自身,将自己与这场殴斗尽量脱清干系,他故意在百姓面前说“郑屠诈死”,从而趁机逃脱。再如:宋江与林冲这两位好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未上梁山之前,均身居官场,在入狱之时,均向差拨和管营交奉银两,以求更好地生存。但是林冲却是以委屈求全的性格苟活于世;宋江则以圆滑世故的优势得以生存,基于此性格的差异,使二者在日后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水浒传》人物塑造——动态人物性格特点
《水浒传》关于动态人物的描述也颇具特点。关于动态人物性格特点的案例,本文以具有“豹子头”称谓的林冲为例进行说明。在“逼上梁山”前后,林冲在性格方面有着动态形式的变化,但是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的委曲求全、第二阶段的由软转强和最后阶段的积极反抗。
第一阶段:委曲求全。在《水浒传》第七回中,林冲即以委曲求全的形象亮相出场。在妻子被人调戏,发现对方为高衙内时,虽内心愤懑难平,但最后也选择了息事宁人,甚至在他人为其打抱不平时,对其进行好言劝阻。在沧州发配时期,受到差拨的侮辱,仍选择忍辱偷生,即使在自己身家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未能做出任何的反抗。想当初何等威风的“豹子头”,现如今也只能落了个“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惨结局。
第二阶段:软弱转坚强。在《水浒传》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一章节中,林冲的性格发生了重要转变。林冲在被沧州发配之际,仍然对封建王朝心怀一丝幻想,他本人也想通过自身进行改造,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依然可以重新回到过去的官场生活。然而纵观全文可知林冲这种想法是非常天真的,更是不现实的。在被风雪阻隔至山神庙时,无意听见陆谦等人的对话,得知高俅要对自己斩草除根,心灰意冷。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最终将陆谦等人全部杀除,从此走向梁山的反抗道路,林冲是被朝廷逼迫上梁山落草为寇,这特别符合林冲的性格特点,林冲性格由软弱到坚强的转变,水到渠成。
第三阶段:积极反抗。“逼上梁山”的林冲,性格特点完全发生了变化,坚强与积极反抗的特点显露了出来。虽然在王伦的排挤中,忍辱负重,但却在王伦欲赶晁盖下山时忍无可忍,最终爆发,终因王伦妒忌、小气不能容人而将其杀掉,为梁山日后的宏图大展作出非常重要贡献。甚至在朝廷围剿梁山的过程中,积极请战创下多场胜利的战绩。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从性别角度看性格特点
男性形象。在《水浒传》中男性人物居多,下文主要对男、女两种人物类型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
吴用属于最具有代表的一个人物。吴用作为典型农民代表,作者通过“智取生辰纲”等章节对吴用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突出了他不仅具有胆大心细,而且具有足智多谋的性格特点。在入伙梁山之后,在与梁山兄弟共谋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吴用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多次战役中从容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李逵同样属于贫苦出身,他对所遵循的封建法制思想早已失去了希望,认为朝廷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其在农民起义者中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在梁山中贫民起义者不仅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反封建社会最坚决的团队,因此,他反对朝廷的态度最坚决、意志最坚定。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男性恶霸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作为反面人物,经常欺压百姓,另外恶霸形象也可以将其分为仗势欺人和地痞无赖两种,其中仗势欺人属于恶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物,多数具有靠山和权势等,高衙内是逼死林冲娘子的重要人物,更是林冲性格改变的导火索。西门庆属于另一典型反面人物,不仅和他人妻子相勾结,而且还对姘头丈夫痛下杀手,发生这一系列残忍事件后,竟然保持毫不在乎的状态,充分表现出封建时代恶霸无恶不作的丑恶形象。而地痞无赖中郑屠则最具代表性,虽然只是一名屠户,但是经常发生榨取钱财以及骗人女儿等事件。作者通过对两种反面人物进行描写,唤起人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风气。
女性形象。《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有70余位,但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为正面女性形象和反面女性形象,而反面女性人物的结局均已悲惨告终。
首先,正面女性形象。女英雄代表有孙二娘、顾大嫂以及扈三娘等。他们性格豪爽泼辣、对恶人绝不手软、对朋友两肋插刀,是典型的女中豪杰。作者主要对其进行讴歌与赞美,虽然着墨不多,但每次出场,均会让人眼前一亮;良家女子的代表人物为林冲娘子和金翠莲,作者主要以其为典型,阐述在封建社会女子地位的低下,以及命运的悲惨,加之自身缺少追求幸福的能力,造成自身生存艰难的局面。
其次,反面女性形象。淫妇形象的代表人物潘金莲、阎婆惜以及潘巧云。妓女形象的代表是白秀英、李润兰与李巧奴。其中白秀英因听戏打赏问题与雷横产生争执而怀恨在心,最终因报复而遭遇杀身之祸;李巧奴因阻止安道全上梁山,最终被张顺伟所杀而身首异处;李润兰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情人出卖,造成全家惨死的局面。这些反面女性的共性特点是心如蛇蝎、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爱慕虚荣、贪图权贵,作者通过对反面女性的描述,揭示当代社会道德伦理败坏、女性心理畸形的丑态。
四、结束语
通过对《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作品对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不仅对古代历史真实展现,更是对当时各种社会现状的无情揭露与批判。作者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人物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对《水浒传》进行全面解读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着历史又体会着现实。正是因为《水浒传》中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使人不忍释卷,能够经久不衰、历史地活在读者的心中,奠定了《水浒传》在当今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崇高地位。
[1]杨式榕.论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人物形象的塑造[J].菏泽学院学报,2014(6):18-23.
[2]彭美龄.从武松的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90.
[3]赵丽霞.探究《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艺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6):109-110.
[4]冯霞,汪梦晨,刘勇.《西游记》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相似性[J].北方文学旬刊,2014(9):66.
[5]宋以芳.《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剖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90-92.
[6]王凡.由人物塑造看香港邵氏电影《水浒传》的文学改编意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22-28.
I207.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