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词对舞台人物塑造表演的重要性
2016-02-04马宁
马 宁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5)
分析台词对舞台人物塑造表演的重要性
马 宁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5)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传递讯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对于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来说,语言则被转化为台词,继续扮演人物角色表达内心、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传播工具与手段。因其直观、形象的艺术感召力使台词既是舞台人物形象表演的灵魂,也是衡量演员表演艺术水准的标准之一,更是对塑造人物形象、形成典型人物性格、展现戏剧主题、烘托戏剧气氛,甚至整台演出的艺术效果,以及对拉近观众,让观众更加贴切地理解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舞台表演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台词与舞台典型人物塑造、戏剧主题的展现与表演效果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从而展现台词对舞台人物塑造及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台词;人物塑造;戏剧主题;演出效果;受众感知
一、台词与舞台人物的塑造
可以说,台词在剧作家的创作阶段就是剧本形成的重中之重,人物形象成功与否与台词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剧作家艺术功底的最好展现。到了舞台表演阶段,演员如何将剧作家笔下典型人物的台词精准地表演出来,则是要建立在对角色性格进行深刻细致的研究、理解、揣摩的基础上,与剧作家笔下角色产生“身心交融”之后,产生该角色的语言特征,运用具体的台词与动作将该角色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认为:“剧本里的语言——台词,应该成为演员创作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说是演员创作的基础。”[1]应该说,在舞台表演创作中,台词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演员要想把台词念好,通过传神的台词表达展现塑造的舞台人物,首要锤炼吐字、呼吸、发声等基本功,此外还要注意性格化、动作性、节奏性与台词之间潜在的内部关系。
(一)声音与性格化的展现
所谓台词的“性格化”,即演员将台词用不同的声音特点来展现,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身份,或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推导出该人物应有的语言特色或音色特点。如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两幕剧《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力的妻子琳达为人热情、心胸开阔,并承担着支撑整个家庭的重负,为表现她的性格特征,许多话剧表演艺术家则用明快有力的中音来展现这个人物。又如《雷雨》中的繁漪,是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用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在处理这个人物的声音表达时,演员的表演甚至出现两个极端,时而阴沉幽怨,时而高亢凄厉。由于大部分的经典角色都是作家为展现情节冲突而千锤百炼出的特殊人格,与舞台上的其他人物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征,因此塑造人物时应注重用不同的声音来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而此时的台词则成为承载这种表现力的最佳手段。因此有表演艺术家认为:“无论是声音运用还是用语习惯的创造,在遵循一般规律创作时,更应注重从所扮演的角色具体性格特征和其所处的具体情境出发,去发现‘这一个’角色有别于‘其他’角色的特殊性和唯一性。”[2]
(二)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的契合
台词之所以有动作性是因为台词终须演员的表演而呈现,台词一经离开作家创作的剧本,它就不再是文本中文字,而变成演员的舞台行动。诚如所谓台词的动作性概述,即是指“通过人物对话引起人物情感的动荡、交流或者碰撞,由此影响人物从内在心理到外部动作的一系列变化,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因此,在戏剧中语言的动作性并不是单纯的外部动作或内部动作,而是以语言为基础使对话双方产生心理活动的变化,人物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即动作),从而使戏剧能够把各种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感情的、心理的矛盾冲突直观再现于舞台,令观众身临其境。”由此看来,
台词的动作性是演员的舞台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的一种契合,而台词的表达则是二者契合的桥梁。
如何达到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的契合,则需建立在演员对台词的深入理解之上,不仅要理解演员所饰演角色自身的台词,有时对其他角色台词的把握,甚至对全剧台词的把握都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必修课程。因此对于演员来说,可能有时完美高超的声音技巧并不能涵盖所有,对人物角色的深刻理解才是通过台词准确刻画、表达剧作者设置人物的唯一途径。
(三)台词的节奏性把握
演员念台词是一种舞台表演,把握一定的节奏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表演节奏则贯穿于整个舞台表演之中。所谓节奏性就是要把握好台词的表达速度,在独白中处理好抑扬顿挫、高低快慢;在与对手演员一来二去的对话中掌握语言交接、松紧拖停,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戏剧的张力与舞台表演艺术的魅力。
《雷雨》第三幕中侍萍追问四凤与周萍的关系一段,一些颇有艺术造诣的表演艺术家在表演时则动用了表演技巧,使人物台词富有鲜明的节奏感。首先演员以沉重而快速的节奏来紧逼四凤坦白真相。但四凤并没有交代与周萍恋情的实情,企图隐瞒母亲,言语中闪躲回避。此时,侍萍觉察到四凤的不安,断定女儿是在撒谎后,转用低沉的声调和缓慢的节奏说道:“孩子,你听:外面在打着雷。可怜你的妈,我的女儿在这些事上不能再骗我啊!”表演侍萍的演员在节奏上采取紧拉慢唱,威胁并恳求着想让女儿说出实情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四凤由于紧张和心虚使之回答的节奏十分紧张与慌乱,戏剧张力陡然增加,人物形象与心理状态呼之欲出,台词虽短短几句,但观众却便一目了然。
(四)台词对戏剧主题的展现
优秀剧作的台词与其撰写的主题是紧密结合的,如何在舞台表演时,把一些关键性的,或充满暗示性的台词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戏剧表演的重要关节。
这里仍要拿说不尽的《雷雨》来举例。《雷雨》是曹禺先生第一部戏剧作品,但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虽一再声明在创作时“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他同时也承认:“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3]于是,该剧呈现出来的是强烈的戏剧冲突,雷雨之前的“郁热”与周家紧闭的门窗成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暗示着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在一种即将冲破这束缚人的情感与欲望的牢笼。天气的潮湿燥热与人物的苦闷、亟待冲破的情绪也相吻合。这一切都为舞台表演、情节走向及主体展现埋下伏笔。这时剧作家为每一个出场人物设计的台词都是高嚷着“闷”,打破这种“闷”成为雷雨欲来前山呼海啸式的无声的咆哮。繁漪巨大的精神痛苦是最典型的“雷雨”式性格与最典型的“雷雨”式情感表达。
在《雷雨》塑造的一系列被压抑的悲剧人物中,周冲是另类的一个,他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是最无争议的一个,但依旧被卷入了“狂风暴雨”之中,最后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年轻的周冲对生活、对爱情是天真、充满无尽向往的。与繁漪不同,周冲的台词里明显带有一种“飞向天边”的生命冲动,但不要忘记《雷雨》里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陷入在一种对欲望的追求之中,因而他这种生命的冲动,对自由的渴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仅仅是观照于现实的一种精神梦幻,而这一点与《雷雨》的主题是一致的。
二、台词与表演效果
所谓台词的表演效果可谓检验舞台戏剧表演的最终目标,观众的反馈如何,是否接受到戏剧主创者所要传达的意图,演员的表演有没有打动观众的内心,均展现着台词与表演效果的互动关系。由于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演出,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演员舞台表演创作的需要,足够让演员在舞台上获得戏剧的发挥,把角色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更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时为了更好地为观众树立艺术形象,台词设计也体现出偏于诗化与口语化的艺术特征。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用诗的体裁与形式,而是要展现如莎士比亚般语言的艺术魅力,让戏剧的台词更富感染力,具有直抵人心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受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动心。而有时为了使观众更懂剧情,理解人物,迅速拉近观众与戏剧的距离,台词就必然呈现出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口语化与生活化风格,当然这种口语化的台词依然是对生活语言的加工与提炼,依然是一种适合舞台表演的艺术语言。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以获得更多观众接受与反馈为目的,毕竟无论哪一种风格的台词,在受众心理都能例举一二。
[1]朱琳.念词的技巧[J].戏剧报,1961(Z1):62.
[2]袁子茵.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3]曹禺.曹禺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J812
A
马宁,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