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民族

于 君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初探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于 君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其实,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两者本质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艺术历史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尚需提高的情况下,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联系,进而探究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歌剧;实践;民族声乐教学;重要性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在教授学生民族声乐的同时,也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国民族歌剧。而在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当将中国民族歌剧融入到教学之中,展开民族歌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在民族歌剧的欣赏过程中感受民族声乐及表演技巧等,如此有利于学生民族声乐水平的提升[1]。由此看来,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将其融入到高中民族声乐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民族声乐学科的设置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促使民族声乐教学更为系统化。的确,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其一,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近些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高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促使其扩大了规模,招收了较多的学生,但这是以降低招收标准得到的,因此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声乐功底不扎实,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其二,教师过于重视演唱基础部分的教学。目前很多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只注重演唱基础部分的教授,而忽略了作品情感的渗透、艺术修养的教育,这使得学生民族声乐难以融会贯通[2]。

其三,缺失作品鉴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歌曲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及情感表达,再组织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可以使学生注重感受作品,如此对于提高学生民族声乐水平有很大帮助。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声乐学习与练习上,忽略了民族歌曲的鉴赏。

其四,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正确认识民族声乐,反而对西洋唱法非常感兴趣,认为美声的发声才是科学的,如此必然会导致学生民族声乐学习效果不佳[3]。

二、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联系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融入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品鉴中国民族歌剧,感受民族声乐的韵味,进而影响学生,使之更加专注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当然,要想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民族歌剧,首先要明确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联系。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从事民族声乐相关工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声乐及相关文化而努力。为了实现此目的,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民族歌剧实践,可以使得我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为中国民族歌剧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而民族声乐教学是弘扬和发展民族歌剧的有效手段,所以两者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在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不佳的今天,将民族歌剧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白毛女》等歌剧作品的欣赏与演唱,声乐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歌剧的魅力、民族声乐的魅力,进而积极地投入到民族声乐学习中来,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民族声乐水平提升,还能使学生学习到民族歌剧鉴赏、民族歌剧风格、民族歌剧艺术等,这对于学生未来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民族声乐人才有很大帮助[4]。

三、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对中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分析及其与中国民族歌剧的联系,确定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

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对于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容,笔者认为‘运用“共生共融”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从历史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才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而反过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壮大又成为中国民歌剧前进的助推力[5]。

其实,从民族歌剧诞生之日起民族歌剧就与民族声乐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白毛女》,它的创立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诞生了。从《白毛女》的表演形式来看,其结合了戏曲、说唱、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因为我国第一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生长于戏曲、说唱、民歌等传统音乐环境中,他们在创作《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刘胡兰》等民族歌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传统艺术形式,这使得民族歌剧可以通过民族声乐表演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充分说明了,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民族声乐。于20世纪50年代初沈阳音乐学院成立了“民族声乐”专业,这标志着民族声乐逐步发展起来[6]。

20世纪50、60年代,《洪湖赤卫队》《江姐》两部民族歌剧,创作者充分地运用了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素材来进行创作,这使得两部作品音乐色彩浓厚、民族韵味突出。因此,这两部作品被选入了民族声乐教学之中。另外,随着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一定成果,带动了北京、上海等地专业艺术院校及民族声乐专业的设立,自此之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逐渐走向了正规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与概述,可以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民族歌剧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值得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

(二)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个别高校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纳入到必修课的范畴之中,但是实践内容却不能使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良好融合,致使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程的开展,既不利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事实上,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合理地进行民族歌剧实践可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也就是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适用的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进而合理规划设计民族歌剧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熟知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史、经典曲目及唱段,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歌剧舞台表演的特点和表演手法,让学生掌握几种不同民族歌剧的角色演唱等,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准确地学好民族声乐[7]。那么,如何构建中国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合理规划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教学活动呢?

其一,夯实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剧理论基础。也就是了解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际情况及高校所在区域,进而收集当地民族民间音乐,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适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其与民族歌剧理论性知识相结合,进而教授学生,夯实学生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剧理论基础。

其二,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经典民族歌剧的主要唱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民族歌剧有深入的了解,应当注意在专业的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经典的民族歌剧主要唱段,如白毛女》《刘胡兰》《江姐》等歌剧的主要唱段,让学生去感受、去演唱,如此可以让学生认识和学习不同民族声乐演唱方式和风格,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而反过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壮大又成为中国民歌剧前进的助推力。由此看来,两者本质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艺术历史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过于重视演唱基础部分的教学、缺失中国民族歌剧作品鉴赏及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的情况下,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将中国歌剧视为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视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开展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中国民族歌剧鉴赏、赏析,使学生从理解作品的角度进行民族声乐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声乐,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民族声乐水平。

[1]余峰.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3):105-108.

[3]刘宏奎.从"天鹅之歌"到"百鸟朝凤"——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境遇与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10):128-129.

[4]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4):86-87.

[5]刘红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0):226.

[6]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5):131.

[7]娄文利.继承、融合、创新——王祖皆、张卓娅的民族歌剧创作[J].音乐创作,2015(1):30-35.

G642

A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走进歌剧厅
多元民族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