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建议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2016-02-04杜宏伟马月林山西省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034000忻州
杜宏伟,马月林(山西省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034000,忻州)
对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建议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杜宏伟,马月林
(山西省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034000,忻州)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介绍了滹沱河流域基本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分析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为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滹沱河流域忻州市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忻州市
一、流域基本情况
滹沱河是山西省八大河流之一,也是华北地区的著名河流,在华北地区培育出一条长587 km的绿色文明走廊,流域面积达26 630 km2。滹沱河流经忻州市繁峙、代县、原平、忻府、定襄、五台6县(市、区)31乡(镇)127村,市境内干流长251 km,流域面积11 936 km2,有云中、牧马、阳武、永兴等11条较大支流。滹沱河是忻州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河。
滹沱河干流在忻州境内以北、西、南环绕五台山,呈“S”形,按其自然特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上游段为河源至崞阳桥,干流长116 km,属峡谷型河道,沿程纵坡变化较大,河宽100~500 m,建有孤山水库、下茹越水库和繁峙县滨河公园。中游段为崞阳桥至济胜桥,干流长99 km,具有平原型河道的特征,崞阳至界河铺呈南北流向,出界河铺峡口改向东流,两岸平坦开阔,河床宽浅,河宽500~1 000 m,主流摆动频繁,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建有原平市滹沱河水利风景区和滹沱河灌区渠首引水枢纽。下游段由济胜桥至出市界,干流长36 km,属峡谷型河道,河床窄深,宽处不过百米,窄处仅30~50 m,坡降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有五台县滹沱河水电站和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
滹沱河流域忻州境内旱灾比较严重,十年九春旱,径流利用率低,水资源匮乏是忻州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推进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5 年11月启动滹沱河等6条主要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从各个方面加强保护,取得了明显成就。
1.水利建设
先后实施了以水资源利用和防洪体系建设为主的多次流域治理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在滹沱河的干支流上兴建了下茹越、米家寨等42座中小型水库,建成1处大型自流灌区、23处中型自流灌区、5处667 hm2以上机电灌站;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了滹沱河干流重点段河道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了城镇水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了水土保持治理。
2.水生态环境保护
已建成运行6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预警和应急管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加强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关停了5个化肥厂等用水大户,开展了煤矿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集中整治,对可能向滹沱河排放污水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加强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土壤环境改善与治理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推广秸秆还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狠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
4.林业生态建设
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沙育林育草等工作,从源头保护生态植被;实施连片造林、经济林建设等重点工程0.8万hm2;大力推进滹沱河湿地保护,有多个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已经审批建设或正在审批。
三、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生态环境
一是地表径流持续减少,河道断流时间逐年增加。1980—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比1956—1979年系列下降了14.7%。二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水位下降,个别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三是河道萎缩,淤积严重,湿地减少。四是水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水污染事件多次发生。五是煤炭开采及地下水开发对岩溶泉水的水量、水质影响较大。
2.土壤污染
一是农药(含除草剂)使用量增加,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2012年达599.0 t,农药残留污染较重。二是地膜使用量增加,2015年高达2 581.3 t,其中可降解膜占比极少,地膜残留污染较重。三是化肥使用量居高不下,2015年达32.6万t,有机肥使用量低,化肥利用率低,化肥残留污染较重。四是畜禽养殖场缺乏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粪便污染较重。
3.生态植被
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7 336.8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62.3%;截至2014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 738.9 km2,治理度仅50.9%,植被覆盖率低,生态效益不明显。二是环境承载力下降,不少湿地、成熟草甸及果园、林地被复耕为农田,加速了土地贫瘠化和沙化;城市开发建设严重超出了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4.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58处,受威胁人口9 286人,受威胁财产8.1亿元,影响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四、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加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致使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出现以上问题,不仅影响了忻州市、山西省的工农业发展,也影响了下游河北省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悖。因此,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构建生态文明,进行滹沱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势在必行。
忻州市滹沱河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2%,是传统的农业畜牧业集聚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2015年区内人口207.48万人,占全市的66.3%;耕地面积29.32万hm2,占全市的46.3%;有效灌溉面积12.15万hm2,占全市的94.9%;粮食产量11.2 亿kg,占全市的63.3%;GDP 402.2亿元,占全市的5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8亿元,占全市的70.8%;财政收入60.7亿元,占全市的46.5%。滹沱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且品级高,集中了全市67.3%的旅游景区(点)、54.6%的A级景区和75%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五台山和长城等)和国家级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占全市的84.0%。滹沱河流域6县(市、区)在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五、对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从而对做好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提高对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五位一体”做成加法,将生态文明做成增量,实现流域生态的有效修复与保护,为流域内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
1.强化意识,依法保护,做好规划,认真实施
一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养成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法规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具体法律法规,进行干部上岗任职法规培训,推进全民法规知识普及,形成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自觉。
三要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规划。制定保护水生态的系列规划,包括水资源配置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坚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草则草。制定生态农业规划,保护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规划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理思路和海绵流域的新理念,强化水支撑,统筹自然生态多种要素,推进“生态+”发展模式。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策并举、统筹兼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规划要坚持恢复流域自然生态,构建山水林田湖协调发展的大生态格局,重现大河优美风光,打造生态长廊、宜居长廊、富民长廊的目标。规划要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和科学合理高效原则,正确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等关系,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水、土及旅游等各种资源,对位于中游、具有悠久灌溉史的大型灌区滹沱河灌区,应在水源和体制上予以保护。
四要认真实施规划。将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岗位职责,列入议事日程,扎扎实实推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综合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项目落到实处。政府年度预算要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各项经费。
2.加强水生态建设
一要实行生态限批制度。划定生态红线,滹沱河干流1 000 m之内、支流500 m之内禁止建设工矿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到不违规审批、不越权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进一步加强工业点源污染减排,尽快搬迁、关停流域内的污染企业。
二要加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滹沱河干流两岸布设护堤护岸林,建设河流绿色通道。在紧靠村庄、地形相对平缓、土层较厚的荒草地上新修水平梯田,建设高产高效基本农田。在交通、气候、立地条件较好而且林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果林,并配置节水灌溉设施。在宜林地因地制宜大面积营造乔木林、灌木林;对新增林地及现有林地进行封育、封禁,全面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在公路沿线布设绿化带,建设公路绿色通道。对流域范围内的各支流,结合河道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布设淤地坝工程;在各支沟上中游及沟头布设谷坊及沟头防护工程,以控制沟道下切、沟壁扩张、沟头延伸。对干流及较大支流现有滩涂进行整治,形成高标准坝滩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业监测网络。
三要加强人工增雨和灌溉节水。为促进流域生态自然修复,建议在重点干、支流源头保护区增加人工增雨作业点,尽可能开发雨水资源。推进灌溉节水工作,将现有大中型灌区支渠以下渠道输水改为管道输水;改造小型灌区及井灌区,完善塘坝、引水闸、泵站、机井等水源工程,将小型灌区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区;新发展中型灌区全部采用高效节水方式灌溉。
四要实施引水济滹工程。在繁峙县青羊河上建设杨树湾调蓄引水工程,引青羊河水至滹沱河孤山水库,规划引水量600万m3/a。建设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北支线工程,从宁武县引黄河水进入原平市阳武河后汇入滹沱河,规划引水量3 000万m3/a。建设代县一道河小型水库,引一道河水至滹沱河,规划引水量350万m3/a。
五要推进中水回用。加大废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将中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绿化、街道喷洒等,减少对河道径流和地下水的利用,并补充河道内生态基流量。
六要严把污染控制和治理关。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对污染治理设施老化且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达标排放。严禁任意排放污水、垃圾,减少对河水的污染。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排污场所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3.改善土壤环境
一要加快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加大财政对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膜残留量等方面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实现化肥、农药、农业用水零增长。
二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山区实施旱作农业,平川实施高效农业,打造小杂粮产业园区,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草三元结构。建立食用农产品种植准入制度,降低食用农产品的污染风险。
三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土壤环境改良工程,增施有机肥、复合肥、配方肥等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升土壤环境容量和抗风险能力。抓好污水灌溉监控,防止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进入农田,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质量。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严格控制使用0.01 mm以下地膜,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实行残膜回收制度。
四要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微储黄储、揉碎打捆、秸秆板材、秸秆做基料生产食用菌等技术。
五要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控。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设立土壤环境常规监测点,组建土壤污染实验室,开展土壤检测。
六要落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的责任单位。
4.建设生态林业
一要实施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工程。遵循植被演替规律,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技术路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恢复林草植被,合理确定植被、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模式,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重要生态环境功能。
二要保护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国家林权改革和退耕还林成果,引导农民服从生态建设规划,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三要科学植树造林。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禁止大树进城,特别是油松类针叶树不能做行道树;公路两侧植树不宜过宽,注意避免林地矛盾。
四要充分发挥森林公安的作用。
5.发展生态农业
一要加强科技支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普及生态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转化率。大力推行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可降解生物地膜等技术。
二要加强农资产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
三要加快发展品牌农业。
6.发展生态畜牧业
一要科学规划布局,实现畜牧业协调发展。合理划定宜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制定并严格执行禁养、限养政策,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等发展畜禽生态养殖,突破畜牧业的用地瓶颈。
二要加速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小区建设。
三要加强养殖业粪污整治。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分散饲养粪污整治,生产有机肥吸纳粪污,建立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制度。
7.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农家乐旅游,鼓励原生态自然的保护性开发。
二要积极打造滹沱河流域风景区,统一开发,优势先行,彰显特色,让山水更加秀美。
三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平型关、忻口战役遗址、毛主席路居馆、徐向前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开发和营销。
8.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预报预警,建立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
9.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
一要成立滹沱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对流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管理。
二要成立滹沱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对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调配,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三要组建滹沱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园林、旅游、城建、环保、环卫等方面的专家,对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确保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高效、高质量实施。
四是忻州市人大常委会要制定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实现滹沱河流域的依法保护、依法治理、科学开发、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水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马月林.滹沱河灌区水利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安天杭
Recommendations for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protection of Hutuo River Basin——taking Xinzhou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u Hongwei,Ma Yuelin
Introductions are made on basic conditions of Hutuo River Basin and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by taking Xinzhou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 analysis is made on challenges and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protection.Then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lanning on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Protection of Hutuo River Basi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Hutuo River;ecological recovery of river basin;planning;Xinzhou City
TV+X171.4
B
1000-1123(2016)11-0042-04
2016-03-02
杜宏伟,主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