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素养视角下的钢琴教学

2016-02-04董美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贝多芬弹奏钢琴

董美娜

(沈阳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浅谈艺术素养视角下的钢琴教学

董美娜

(沈阳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在素质教育中,健康人格的培养、道德情操教育非常关键,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并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感染、熏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健康学习钢琴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艺术素质。

素养;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智力

一、道德素养教育

在钢琴教学的很多教学作品中都共同体现了艺术情操与道德理念,为了让学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提升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曲家生平事迹和音乐作品文化背景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贝多芬的作品时,通过对贝多芬先生的生平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贝多芬先生在面对坎坷的命运和诸多不幸时所表现出的顽强毅力,虽然其出身贫寒,一生曲折不断,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自身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直乐观、进取的心态,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茁壮成长。贝多芬先生从小被强制性地要求进行音乐学习,年轻时曾向阿布雷治克、海顿学习作曲的理论知识,这对先生之后的音乐创作影响巨大。贝多芬先生一生困难不断,但是他始终没有退缩。所以在贝多芬先生的很多作品中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慷慨激昂。贝多芬先生的这些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其豪放的热情和崇高的志向,在学习贝多芬先生作品时,我们应深切地感受其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学习他这种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与生活、学习中挫折、困难进行拼搏、斗争的勇气;当在教学中讲解肖邦的作品时,教师必须要体现出肖邦在面对祖国被侵略、家园被毁灭时对祖国的怀念和家园完整渴望的情感,这样才能在学习肖邦作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到二泉映月这一作品时,应当让学生感受到黑暗社会的罪恶与劳苦人民的艰辛;在教学中讲解到夕阳箫鼓时,应当用作品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产生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国家、民族的伟大。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由于受到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在钢琴教学中所应用的作品大部分来自国外,强化民族音乐文化理念迫在眉睫。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可以从教材的应用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两方面进行,不仅要在教学中加大对民族音乐的应用,让学生加大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应该积极开展专题讲座、筹办民族音乐会,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切的感受。中国钢琴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民乐、戏曲等进行改编所形成的,因此对这些乐曲进行弹奏,不仅能够丰富我国民间音乐,同时能促进民族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二、审美素养教育

正确地传授钢琴弹奏的方法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音乐技能是不能完全体现音乐能力的,对于艺术来说,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艺术教育中审美才是本质,所以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技术后,应开始向创造、表现艺术美方向进行发展,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审美教育,注重提升学生艺术素质。

大部分学生在练琴时常常会觉得乏味、枯燥,更加注重的是键盘位置、节奏以及音符,因此学生会有为乐谱所累的感觉,没有真实地了解到乐曲的魅力。审美教育过程中,应将技术训练与创造美进行充分融合。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其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审美价值。有时为了解决钢琴教学中的技术难题,在对素材进行选择时,也必须重视作品的

审美价值。音乐是具有情感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感受,才能体会音乐美,学生也才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钢琴教学中,范奏能够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对作品情感的感受,甚至还可以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因此钢琴教师应充分重视每一次范奏,要将每一次范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尽可能地展现钢琴作品的审美内涵。钢琴教师必须纠正范奏就是走过场的错误观念,应当展现出足够的艺术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将一首音乐作品练习得熟练、准确以后,对该作品的学习并不能画上句号,而是步入艺术处理的学习阶段。在学习的初期,主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作者与时代情况,学习后期应开始进行艺术与技术的处理与加工,例如,作品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的比较,特殊演奏方法的表现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艺术水平提升。

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独立、情感丰富地演奏音乐作品,并且能够为别人舞蹈、演唱伴奏。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早日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展到适宜阶段时,给予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从教室走向舞台,让其面对更多人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战胜自我,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改善、提高音乐审美。

三、智力素养教育

“钢琴演奏艺术的技巧不同于技能,它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波兰钢琴家利奥波德· 戈多夫斯基。但是存在很多学生只知道乐谱上的音符,训练时仅仅是手指在键盘上机械运动,在休息时也没有进行思考。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思想地演奏出作品的高度、深度,必须在钢琴教学中注重脑力训练。

钢琴学习进步的速度和练琴的效率紧密相关,而练琴的效率则与指导方法、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在钢琴练习中,“慢练”是钢琴学习重要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慢练后,练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学生进行慢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慢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掌握什么要领,需要应用什么方法,很多学生一片茫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慢练就是仔细认谱,因此大多是毫无目的地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慢练只是方便进行学习,将来还是要按照原有速度进行音乐表达,慢练时应特别注意手指的爆发力与独立性,每一个音的下检点必须是积极的,慢练是作品每个音之间的准备,是调整和检查时间的延长,但是在慢练的过程中指尖弹性以及下键的速度不应受到影响,只有严格地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学生的速度才能得到提升,音与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才能缩短。教师将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索,让学生做到先思后行,练琴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在读谱时,很多学生拿到作品,还没有认真研究乐谱,便迫不及待地弹奏。实际上读谱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还能让学生将作品弹奏得更加准确、精细,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深地了解作品。进行读谱时,学生首先应明确该作品的拍号、调号、谱号等信息,然后再对作品进行强弱、速度、节奏分析。应明确划分作品中的段落、乐句,同时可以进行视唱,来加强对该乐谱的认识。对于乐曲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例如:跳音、休止以及连线等,都必须给予充分重视,这样练琴才能更加顺利地展开。进行读谱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果在读谱时发现较深层次的演奏问题,应严格地按照谱弹奏。只有严格地按谱弹奏,才能理解作品中特殊的音乐语言,从而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表现和解释。学生只有重视读谱,学会用脑练琴,才能提升练琴的效率与质量。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演奏的能力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进行复调乐弹奏,那么主调乐的弹奏就相对轻松。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进行复调乐曲弹奏时就像三重奏或者四重奏一般 。每个声部都是独立、横向的旋律线条,演奏时需要演奏人员用双手演奏两个或多个声部,才能形成声部交错的现象。复调乐的弹奏对弹奏人员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考验,因此进行复调乐弹奏能锻炼学生的用脑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复调乐的学习与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进行赋格曲教学时,首先应明确作品的主题和副题,并分析二者间性质差异,同时通过不同音色进行区分,如果作品的主题是活波、欢快的,那么在弹奏该作品的任何声部时都必须保持欢快形象。副题与主题相伴,一般在情绪、节奏以及音型上与主题形成对比,应当应用不同触键来体现音乐形象。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训学生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拿到作品时,首先要了解该作品的风格、内容,并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文学作品一样,音乐也有很强的逻辑性。应当不断提升音乐修养,提高技术能力,掌握不同触键方法,根据作品需要进行变化,让作品表现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1]吉海燕.谈钢琴演奏艺术的文化意蕴[J].音乐时空,2015(8).

J624.1

A

猜你喜欢

贝多芬弹奏钢琴
弹 奏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