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2016-02-04刘娟
刘 娟
(齐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刘 娟
(齐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在我国高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培养。而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是该课程最终开展质量的关键所在,如何正确选取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与教学,需要我们对其不断进行研究。
课程内容;美术鉴赏;教学方式
在我国各高校中,美术鉴赏课程多以公选课程的形式出现,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美学素质培养的基础手段。但目前高校的美术鉴赏课,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课程地位不受重视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美术鉴赏教师都从多角度对该课程的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一、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选择
高校在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准,选择与之相符的内容,以确保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教师很难带领学生对所有作品逐一进行鉴赏,所以老师在挑选鉴赏对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按照学生所在的专业,来对鉴赏内容进行选择,并要适当地将专业内容融入到鉴赏课程之中。同时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老师还应在选择时考虑到鉴赏内容的广泛性以及综合性。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将美术文化内容与鉴赏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对美术内在发展以及外在因素等相关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
二、高校美术鉴赏课程设置
由于美术鉴赏课程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老师在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设置时,也要按照阶段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对课程的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握。初级阶段的课程设置,要以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并带领学生多阅读、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图形作品等;到中级阶段时,就应在课程中加入观赏性美术体系的教学内容,像绘画以及雕塑等都应包含在其中;而进入到较高级别的阶段时,课程的教学难度也应随之有所提高,要在原有的美术鉴赏教学基础上,加入民间工艺、设计艺术以及室内外建筑艺术等实用性较强的美术教学内容,要带领学生分层次对美术鉴赏性美学与实用性美学进行学习,并要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优秀作品进行系统性鉴赏,同时要对美术作品的地域性差异以及时代性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特点。
由于高校在对学生教学时,都是根据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所以老师在设置美术鉴赏课程时,不仅要按照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两大美术体系来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确定,同时还应本着实用性原则对相关内容的教学占比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适当加大与生活有关的艺术作品鉴赏数量,像桌椅、衣服装饰以及公共场所建设等都可以加入到鉴赏课程之内,进而加强该课程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增加课程的实用价值。
三、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使用人文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高校都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学,要将高校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也应如此,要使用人文化手段,使学生可以对艺术与社会、自然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解,使他们可以对艺术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逐渐提高他们对于自然以及社会的热爱程度,最终形成品性纯良的高素质人才。由于鉴赏课程主要是以对学生基础鉴
赏能力进行培养为主,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评价、描述以及分析与解释四个层次分别对学生开展教学,要从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入手,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行逐步的培养。
(二)要对教学素材进行精选
为了保证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任课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教材所用的素材进行精心的挑选,并要按照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但在素材选择时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应利用网络优势找到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并可以制作动态化的课程教学课件,进而使学生的多感官受到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投入到鉴赏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老师可以在挑选经典著作时,适当对作品的样式以及时代背景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并可以对该作品的创作趣事以及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查找,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作品的艺术美感进行鉴赏,最终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例如在鉴赏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思想者》这一作品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自行对该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并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感受;其次,老师要向学生介绍罗丹生平事迹,让学生通过对罗丹坎坷生平的了解,对思想者俯视地狱之门的痛苦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之后,老师要让学生再次对该雕塑进行全面的鉴赏,使学生能够掌握作者用蜷缩肢体来对人物沉重感表达的艺术手法,学会更加细腻、高层次的艺术表达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而且这种多角度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对作品进行感悟的同时,打破单一教学讲解造成的课堂沉闷气氛,使学生在多样化材料的启发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机率
因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但鉴赏课程需要教授的内容较为繁杂,这就意味着老师必须要高效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才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并不能达到这一效果,老师必须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对鉴赏教学进行辅助。正如上文所述,老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之后老师就要以此为中心,使用多媒体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要利用PS以及绘声绘影等信息软件对教学所需要材料进行处理,绘制成教学需要的形式,并可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来对课件进行丰富。在这种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之下,既能有效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量,同时还能有效带动课堂的教学气氛,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利于老师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鉴赏教学效果自然较为理想。
(四)利用分组合作方式开展鉴赏教学
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在素质教育推广之后,最为常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多数学校艺术鉴赏课程都是公选课程的形式,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的态度较为松散,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相对不足。而使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需要分组合作来学习课程内容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机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时,老师要按照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以民主的方式选出小组组长,之后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之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老师在教授一定时间的鉴赏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鉴赏方式。这时老师就可以设计出随机鉴赏的游戏,老师会准备多组艺术品的照片,让每组代表随机对教学内容进行抽选,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选中组别内所有照片的鉴赏,用时最短且评价最为细致、认真的小组即为获胜队伍。通过这种分组游戏的方式,既能有效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还能对学生鉴赏能力进行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各高校美术鉴赏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该课程对于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作用,不断对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行优化,掌握正确筛选教学内容的方式,并要按照教学目标对各阶段的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要运用多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现高质量的鉴赏教学目标,突出鉴赏课程的人文性功能,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加自身对于社会与自然的热爱程度,真正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1]吴子玉.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6(2):91-92.
[2]李朝霞,周洪军.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模式探索[J].美与时代(下),2011(6):118-120.
[3]王晓丹.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62-164.
[4]王琼.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探析[J].大舞台,2012(5):219-220.
[5]赵萌.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2(3):97-99.
[6]冯天.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举措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2013(6):114.
G633
A
刘娟(1982-),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齐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