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路与对策
2016-02-04张秝湲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210029南京
张秝湲(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210029,南京)
新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路与对策
张秝湲
(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210029,南京)
从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实践出发,根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水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节水减污、防污作用,从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江苏;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路;对策
近年,江苏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手段,以节水型灌区、企业(单位)、社区和城市为载体,将制度建设这一核心融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过程,初步构建了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508亿m3以内,单位地区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73.8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4 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9,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江苏省水资源禀赋条件,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更加注重发挥政府主导、经济调控、公众参与的作用,不断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切实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服务区域发展。本文从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新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重视水、节约水、治理水、管好水”的治水思路,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水观念和用水方式,积极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建设农业、工业、城市、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型载体,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与全省“两个率先”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基本建立,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524亿m3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5%、20%以上,用水效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完善,城乡供水有效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到2030年,建成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建立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水权分配机制,做到水权明晰、流转顺畅;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形成合理的用水方式;建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计量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机制全面形成;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措施
1.农业节水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自然、经济条件,优化配置水、土、光、热、种质等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农、林、牧、渔业用水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且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地区,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普及农业清洁生产,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设一批现代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加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确定徐淮、宁镇扬丘陵、沿江、沿海、里下河和太湖六大不同区域农业节水模式,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控制,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精确定量控水,集雨补灌、旱作保墒、地膜秸秆覆盖,“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节水主导模式。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高效输配水、土地整理、盐土改良等工程建设,推广和普及田间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坡耕地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渠道,创建一批节水型灌区。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建立农业用水协会,完成农业用水取水许可登记,逐步稳妥实施农业用水计划管理。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构筑灌溉量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灌区实行灌溉用水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用药、节能环保型炉灶、可降解农膜,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建立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体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防治种养业污染,确保太湖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等水环境治理重点地区的村庄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8%,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77%,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61%,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2 kg/m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
2.工业节水
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通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计划考核等措施,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取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水资源丰沛地区高用水行业的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条件相协调。淮河、长江干流沿岸,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强用水管理、节水技术改造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和排污量。推进工业集聚区水资源梯级利用。按循环经济的理念,鼓励工业园区采用水网络集成技术,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回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基本实现工业园区内废污水零排放。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采取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重点组织火力发电、石化、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八大高耗水行业一批重大节水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水型产品,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用水大户监督管理,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和考核,逐步推行用水户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开展节水统计、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和用水效率评估工作,限期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大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力度,树立节水标杆企业。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3 m3以下,火力发电、石化、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八大高耗水行业用水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以上园区建成节水型园区,70%以上工业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
3.生活节水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合理布局城镇空间,传承水文化,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城镇用水管理、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积极鼓励雨水、洪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微咸水和矿坑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引导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行业使用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有条件的地方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建设区域性污水回用系统示范工程,并确保再生水使用安全。将节约用水等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组织节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建成一批节水教育基地和节水型住宅、社区和学校。到2020年,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达到40%以上。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城镇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达到4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98%。
4.水资源保护与修复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重要输水河道清水通道工程。加快推进不同水系或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尽快形成“双重水源、双重保障”能力,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全覆盖,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实行废污水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力度,按“一区一策”的原则开展重点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和整治行动,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科学确定生态流量(水位),逐步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环境用水,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加强太湖等重要湖泊、河流、沼泽保护。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氮磷拦截系统。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以沿江、太湖等为重点,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大力推进退圩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地下水管理,严格深层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控管理。巩固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全面禁采成果,完成苏中、苏北超采区地下水压采任务。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污染源。实施长江、淮河等江河及太湖等湖泊水体水网保护,实施调水引流、城市活水、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提高城乡水系连通性,建设通榆河等主要输水干线清水通道,确保水质达到规定目标。推进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消除劣Ⅴ类水体。开展重点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定期公布河湖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到2020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突发水污染事故有效防范、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长江、湖泊中水生生物资源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地下水超采状况持续好转,开采总量控制在6.5亿m3,全省水面率不低于16.9%。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
5.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节水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环境)功能区分类管理、节水“三同时”、用水审计等制度,加快节水标准升级,制定修订一批水耗、污染物排放、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建立和完善省、市、县、重点取用水户的水资源管理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建立用水总量预警、限批、禁批制度。完善节水补偿激励机制,落实有关节水环保、生态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合同节水管理,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探索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市场。■
[1]徐春晓,李云玲,孙素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用水效率控制[J].中国水利,2011(23).
[2]王建华,李海红.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的定位认知及制度内容解析[J].中国水利.2012(7).
[3]梅锦山,郦建强,丁跃元.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对“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7).
[4]唐忠辉.关于国家节水新政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水利,2015(19).
责任编辑韦凤年
Thought and solu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water-saving society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new age//
Zhang Liyu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ing policy of“giving priority to water conservation,balancing water distribution,taking systematic approaches and maximizing role of both government and market”,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 society in the new age are proposed tak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nto consideration.In line with the feature of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 and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mphasis shall be placed on water saving from agricultural,industrial and domestic uses,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in order to maximize role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Jiangsu;water-saving society;construction;thought;solution
TV213.4
B
1000-1123(2016)11-0033-03
2016-02-17
张秝湲,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等研究管理工作。
江苏省用水总量和效率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