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运用微课,提升语文课堂效果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微课内容

彭 勇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第一中学,江西 萍乡 337000



自主运用微课,提升语文课堂效果

彭 勇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第一中学,江西 萍乡 337000

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巩固知识,这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微课教学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语文教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教学体系的完善等教学优点,并就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微课;网络信息;自主探究;教学体系;问题

微课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一线教师自主研制开发,时间在8至10分钟以内具有完整课程结构的微小教学视频。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自2008年从美国传入,近年在国内也受到教育界的实践和推崇。下面结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课实践的分析。

一、语文微课教学的特点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现代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要注重传承文化、重视语言表达和应用实践,不再像以往的教学中过份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微课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是教学范围广,内容短小精悍。由于微课的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技术主要由视频和图文组成,适用于各学科内容的教学,便于学生的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教学内容也比较紧凑。其次,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以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内容精炼,集中解决相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疑点、考点。第三,微课的呈现形式精彩多样,可以结合与内容相当的动画及图文,视觉效果突出,为教学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和情境性,更加生动活泼。

二、微课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语文微课的教学中,必需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中,微课的视频只可能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和见解,这反而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为了达到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效果,可以在课后的复习中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大量的课外信息来使教学目标定向操作,充分利用这一实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汇报,打开学生的思路。传统教学内容的过程缺乏生动性和生活性,这些也将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微课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性有三个要素,一是保持阅读兴趣,解决在阅读过程中字、词等问题;二是掌握一下的阅读技巧,对课文的结构和主旨及重点段落和重要字词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与人交流分享的态度,在检验认知深化认识中调动他们的感官去理解掌握。具体在语文微课的教学中,要把文章背景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评价,对于这样的总结和评价可以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把问题细分为认知问题或态度问题,对此分析做出对学生价值观和态度的记录,既可以增加他们对教材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感悟,也能把对知识的静态随着教材相关知识的拓展而挖掘和升华为动态知识。

三、微课有助于语文教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教学体系的完善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科的特点决定部分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才能实现,比如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思维水平多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此时就是自我意识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两极性等不成熟的特征。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别人的辩论或访谈调研作为借鉴,再对比自己原本准备的内容,这样可以提前审视自己的差距并弥补不足,在实践中尽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着课程结构的优化要注重知识点的串联,比如学生的文学和美学的鉴赏能力就是由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基础,这是一个相互提高促进的过程。仅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例,微课的语文课程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教师微课的录制可以基于语文学科中的某个单元或某节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次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课本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同样以复习和课外的形式拓展教学阅读内容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微课内容也可以创设阅读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都要有反思环节,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课后的复习和讨论,以学习群体的形式共同质疑各种观点,让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多维度交流的互补和共享,突破课本内容发挥自己的阅读感想,互动互补,推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能力迁移,实现课内外沟通的成功,进行自主意义建构。这些综合的教学效果可达成教学体系的完善。

四、微课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语文课程所培养的人性情感与关怀,都和文化传承及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有关。这个过程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教师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信息的获得和生成的感悟也存在强烈的个体差异,对此要有综合考虑,注重共性.微课教学中的限制性也要提前考虑,如一定程度上展示的过于细节,学生观看后失去了文字所带来的想象空间,长此以往也限制了他们的文学想象力。比如文字下的林黛玉给每个人不同的,但是再优秀的演员也只能表达出一种样式。此外,最了解同学们学习情况的当然是任课老师,但并不是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就一定是高质量并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部分同学在家庭的学习中并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根据走访座谈可知,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对于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没有抵抗力,基本在十几分钟的学习之后都会开始用其看视频或玩游戏,由于太多沉溺网络娱乐而荒废学业的例子,所以部分家长对此并不支持。这在微课的课后复习拓展的环节也是实际存在的困难。

[1]李丹丹.探讨语文教育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6(03):19-20.

[2]蒋成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64-65.

[3]王艳红.巧用微课激活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6(05):132-133.

G434;G

A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微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