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2-04鹿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体育

王 鹿

新疆大学体育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 鹿

新疆大学体育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简要介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阐述高校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影响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清晰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个高校的体育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仍停留在竞技体育和运动素养的概念。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高强度和高负荷的训练,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大都以“增强学生体魄”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如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比较小,不能很好的转变学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此外,高校体育仍旧是重视实践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不严格,课程安排不合理

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都是注重理论教学和书面知识传授,而对体育方面的教学管理并没有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严格。从老师方面来说,造成了老师管理方面的不严格,对考勤的记录不到位,容忍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现象,教学态度不认真。从学生方面来说,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的现象,也会出现上课态度不积极的想法。在课程的选择方面,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不够全面,加上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了解也并不透彻,所以容易出现随波逐流、随大流的选课现象,经常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从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来说,很多课程对学生的性别、体质、年龄等方面都没有加以区分,课程内容没有做到具有针对性,所以对学生的具体影响效果并不是很好。从课程时间的安排上来说,由于文化课专业课的需要,体育课程经常被设置的比较少,时间安排也并不是十分合理,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使体育的地位在整体教学中显得比较低。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心理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高校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教学及各类竞赛等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调动全身器官的参与,促进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减缓应激反应,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内在机制。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释放压力,减轻负担的效果。有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运动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思维等能力提高,还能帮助其形成稳定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好的身体素质,会带来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能通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间接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帮助学生处理情绪问题,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放松人的心情,使人的情绪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好处,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达到不同的减压的目的,同时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同伴一起,更有助于舒缓自己的压力,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过程中,相互监督,改变自己之前不好的习惯,形成更好的生活习惯,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随着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自己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增强抗压能力

很多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失眠、抑郁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抗压能力比较低,一个原因是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定,经常是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却因为意志不坚定就半途而废,另一个原因就是抗压能力差,在自己的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挫败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体育锻炼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的活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练。

(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外在条件,高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面临着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不恰当的人际关系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十分不好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不同的项目将同学和教师组织起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平等友好的训练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会产生多向互动,人际交往比较频繁的发生,彼此能够产生信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容易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它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组织不同的比赛活动、竞技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能力,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的活动平台。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各种类型的体育项目也是不同的社会生活的模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时候,如果同时加以有深度的教育和启发,就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对生活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有着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强大功能,但是目前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地方不完善,存在漏洞,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体制的完善,为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

[1]王红蕾.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状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45-50.

[2]徐福斌.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04.

G

A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体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