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6-02-04叶金梅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企业

叶金梅 陈 凯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上海 201306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叶金梅*陈 凯*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上海 201306

随着人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日益严格,大学生正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缓和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但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扰。因此,本文浅析了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互联网;大学生;就业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世界,而互联网的发展便是实现这一变化的重要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互联网+”行动,打开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正是由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与信息化的优势,加上政府对于自主创业的支持与引导,对于推动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于此同时,各高校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设立了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就业辅导课,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当前,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就业的情况最为普遍。

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的普及化

1994年,随着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由此拉开序幕。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提升至7.10亿,也就是说,互联网普及率已过半,其中以北上广深的普及率最高,而我国也继续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说明了当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人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来说,网络就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主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企业针对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统计、分析内部数据以及外部数据,寻求企业所需的信息,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发展以及拓展销售路径的目的,实现互联网企业的优化和转型。尤其是以购物为主的销售平台,更是将这种技术发挥到极致,这类电商平台通常会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推出一系列的产业链(如阿里巴巴衍生的支付宝),来带动电商企业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智能家居、购物、求职招聘、房屋买卖等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对互联网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互联网应用多样化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民消费需求激增的年代,互联网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电子邮件、通讯、网络游戏等服务形式,而是逐步渗透到生活、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农业、政府行政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将群众生活、工作、教育等有效的融合为一体,人们在充分享受时代发展带来便利的成果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生活更加娱乐化、多元化。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其主体就是人,因此人的需求处处都指引着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人的需求越多,互联网产生的内容就越丰富。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一)就业机会增多

互联网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其发展势头过猛,容易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人民在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需求也拉动的互联网企业的产生于发展。加之高校对于大学生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培养,无疑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尤其是一些技术型大学生一直都是紧缺型人才,如大数据搜集员与分析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等,都是各大互联网企业竞相争抢的对象。另外,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的一些服务专员、销售专员也是企业所必须的人员配置。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国家积极鼓励等背景下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素质进行自主创业,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与价值。

(二)就业平台更广

时代的发展无疑为科技的进步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平台。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方式,通过直接进行网络应聘的方式从以往人才市场集中应聘的背景中跳脱出来,解决了传统应聘模式下人员耗费、信息传递不及时的弊端。更重要的是,企业与应聘双方能直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相互的筛选,一方面,企业能直接在公司获得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应聘者也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简历的投递与面试,大大提高了应聘效率,也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态度更积极

正是因为有互联网这一平台,大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招聘信息的获取与筛选,同时也能更主动地对比自身条件与爱好进行简历投递工作。可以说,大学生无论是应聘信息的获取与简历的投递还是面试,都能利用网络以及各种软件获得更高效的应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应聘的积极性。纵观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率从08年的70%提升至15年的90%以上,这就说明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推动的大学生群体以更开放、更积极的态度去接纳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力量。

(四)就业环境更公平

互联网的运用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局面,企业或多或少都要依赖互联网进行运营,即使是传统型行业甚至是政府机关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规律转变其以往模式。而互联网本身就具有统一性,群众对于企业或者政府机关信息的发布具有平等的获取机会,不存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差异。同时,政府对于互联网以及创新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的青睐。因此,互联网大环境下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公正、公平,优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增强了大学生对自身的自信心其推动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运用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但互联网本身不具备鉴别网上招聘信息真假的能力,包括各大中介网站也可能发布一些不实的招聘信息,例如大学生通过中介网站找兼职,很多空壳公司打着媒体运营公司的旗号发布招聘兼职信息,以长短期提供兼职的名义骗取大学生的入会费,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诸如此类的事情数见不鲜,但是网络平台依然不具备甄别其真假的能力,更没有相应的破坏网络安全惩治手段,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在不同程度上蒙受损失。

(二)个人信息泄露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应聘过程中对于招聘信息真伪的判断存在不足,自我保护安全意识较弱,社会经验匮乏,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非法盗取个人私密信息,从而危害大学生及其家人、朋友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同时企业对于求职人员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行为也有所缺失,对于求职人员身份信息的处置也没有明确的公示,致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便利与成功,但是其无法自动辨识网上的真假信息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就业观念扭曲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网民,其中大学生就是其中的主力军,加上当今各种社交软件的流行与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增加,出现不少所谓的“网络红人”,当然这里的网络红人指的是出卖自身肉体或者是做出格的事情博取眼球且收益颇丰的群众。但是大学生喜欢跟风的特性使得一些学生的就业观念扭曲,甚至不少大学生以成为“网红”为豪,认为自己没有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物质享受,形成错误的就业观,这种扭曲的就业观与道德观实则破坏了社会风气,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阶段,学生的就业经验还十分不足,就业意识还未成熟,仍然需要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以及网络环境的优化,帮助其平稳步入职场的同时提升其职场能力,另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逐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就业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平台

当前就业平台鱼龙混杂,就业形势多种多样,大学生难以辨别就业信息的真伪,因此,建立一个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就业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当严格填写注册信息之后方可发布就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应当建立企业信用考察制度,把信誉度高的企业设置在就业平台最为明显的窗口,方便学生筛选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

(二)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和网络安全教育

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灌输正确的就业观,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方向,并且对其进行悉心的就业指导。同时,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虚假信息的甄别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顺利进入职场。

(三)提升就业技巧,强化就业能力

大学生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因此,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主体优势,寻找网上已有的就业技巧,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实际面试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己更专业的一面。也可以请教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与师兄师姐,咨询其就业经验以及就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强化自身的就业能力,为今后自己的就业道路减少障碍。

[1]李莎.“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1).

[2]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

[3]金印,刘琦,荣天骄.“互联网+”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6(04).

[4]饶先发,安桂焕,胡义锋,刘姗姗,郭诚君,李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研究与探索[J].商,2015(46).

叶金梅(1993-),女,浙江绍兴人,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凯(1992-),男,山西太原人,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G

A

猜你喜欢

大学生信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