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思路

2016-02-04王晓丹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城市规划变革

王晓丹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试论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思路

王晓丹* 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城市规划是依托于空间规划,对城市进行全面塑造的社会性规划。现如今,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城市政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指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结构,进而实现城市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当前理论知识的不足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我国城市规划面临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规划;特点;发展困境;变革

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的规模以及发展方向而进行的综合部署,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进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的城市规模使得城市规划从一种简单的、平面的空间规划变为复杂的、立体的政策规划。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中的任何建设行为都离不开规划,城市规划涉及的领域众多,内容庞杂,综合性很强。

一、城市规划的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复杂性。城市规划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从地域看,它包括了城市、郊区等;从行业看,它涵盖了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从规模看,大到高楼、交通,小到街道、公厕……总之,城市规划需对城市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子系统进行统筹考虑,这种复杂性使得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单个工程的设计,还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立足于当地发展情况全面、综合地部署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土地。

(二)法律性。城市规划的内容必须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批准后才能够生效,生效后,就具有法律性和权威性。这种法律性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这些要求对城市进行建设。但由于城市规划涉及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尊重和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反映市民们的利益诉求,鼓励市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使城市规划充分体现民主性,更具合理性。

(三)前瞻性。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较快,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现状,更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要求。但是,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要科学地预见城市的未来,一方面要求城市规划尊重客观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加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形势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借鉴。城市规划只有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才能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一)平面发展严重,立体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政府认为扩大城市面积,就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以及社会发展,因此政府热衷于平面发展,将居住区、工厂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发展到周边郊区,但是盲目扩大城市面积必然会挤占周边耕地,而且是周边农村最肥沃的土地,这种盲目扩张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破坏了我国的生态资源,使城市发展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城市过度蔓延的情况,生态资源必将受到破坏。

(二)重视城市建设,轻视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大部分是以开发和建设为主,往往是要建设了才对相关项目进行规划,或者说所有的规划都是为建设而做的,也就是针对于一定的具体项目来进行安排,至于其建设模式是否合适以及一旦建成后,如何完善等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予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城市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城市规划也就不可能在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了建设而进行的规划最终也就只能成为一纸文案,对城市发展起不到实际意义。

(三)缺乏公众参与,忽视利益诉求

随着社会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也想要参与到城市规划中,但在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更侧重于召开专家评审会,而不是公开的听证会,但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因为他们往往是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而不是社会各方利益的代表,也无法代表普通市民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权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体现。当前,我国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提及公众的参与权,没有法律依据,公众参与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三、城市规划应有的理念和举措

(一)坚持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国人地矛盾突出,所以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政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城市盲目扩张的势头,注重立体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城市规划应立足当地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未来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促进城市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二)坚持协调原则,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城市政府应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人文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发展水平,有计划地实施城市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步骤。同时,城市规划应对妨碍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协调当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协调不同行业的发展,协调各方利益诉求,统筹安排、综合开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三)坚持人文原则,提高公众参与度

城市规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之一是充分反映公共利益诉求,只有充分反映普通市民的利益诉求,城市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为大众所接受,才能更好地服务市民,政府在规划前期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开设公共信箱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大与民众的沟通力度,使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同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规划部门及规划人员滥用职权的现象,更好地保障公众利益。城市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体现方便市民、服务市民的根本原则。

总之,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科学,还是一项引导城市建设的政府行为,城市规划的复杂性、法律性以及前瞻性要求政府部门优化管理结构,改善管理模式,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丹(1994-),女,汉族,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行政管理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174-01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城市规划变革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变革开始了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