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选择的主动性研究
——以《奔跑吧兄弟》为研究对象
2016-02-04肖雨然
肖雨然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关于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选择的主动性研究
——以《奔跑吧兄弟》为研究对象
肖雨然* 1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以人为本,具备了互动性、趣味性、贴近性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可以观看节目,表明态度,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所以面对这样的变化,研究我国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受众选择的主动性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在探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选择的主动性的来源、特点以及主动选择后的效果。
关键词: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近年来各种真人秀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尤其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最为火爆。中国版《奔跑吧,兄弟》在继承了韩国版《Running Man》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做了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和观众口味的改造,在寓教于乐中传递阳光正能量。精良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包装都呈现出“高概念电影”的视听效果。《奔跑吧兄弟》在这些户外真人秀节目中,首当其中的凭借其独特视角,不断传输正能量,在受众情况与节目质量方面做到统一。受众的选择分为四个层面: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研究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将更能清楚地了解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选择的原因、特点以及效果。
一、受众主动性选择的来源过程: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接触
(一)选择性注意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认为,“不和谐‘是心理上的不舒服状态,会促使人试图减轻这种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并且‘除了试着去减轻不和谐,人还将积极地避免接触会增加心理不和谐的情境及信息’。”①个人一般不选择或拒绝全部消息(即选择性接触),因为我们无法在事先就知道消息的内容。人们往往是被那些在主要观点上与我们意见相同的人或媒体所包围的。在作决定时不和谐理论预测,只要被拒绝的选择包含了可能导致接受的特征,或被挑中的选择包含了可能导致拒绝的特征,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心理。
在《奔跑吧兄弟》中,受众从新旧媒体中看到节目的宣传或节目的播放,会注意到这个节目由此可能产生兴趣。例如乘客在乘坐北京地铁时,地铁上的电视中经常会播放《奔跑吧兄弟》的部分节目,节目中一些搞笑的内容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到选择观看的受众,并且此节目中没有让受众产生心理的不调和的感觉,受众产生了选择性注意。
(二)选择性接触
上文提到的对真人秀节目受众的选择可以为这样一个过程: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受众决定主动接触。有相关民意调查表明,受众在中国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的现实压力下,更倾向于通过电视娱乐节目来缓解压力、排遣时间,在通俗易懂的电视情景中寻找到简单的幸福感和轻快感。社会环境的复杂又让受众在休息的时刻不选择太过“程式化”、“单一化”的旧的大众娱乐节目,更倾向于选择节奏感强,带来刺激效果与愉悦身心的节目。
二、受众选择主动性的特点: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这一术语是指人们的理解容易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选择性理解意味着,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消息可以产生非常不同的反应。在本研究中,受众的选择性理解主要是为真人秀节目中受众选择的主动性的特点研究。
(一)将不和谐调和
认知不和谐理论认为,不和谐“由于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会促使人试图减轻这种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并且“除了试着去减轻不和谐,人还将积极地避免接触会增加心理不和谐的情境及信息。”一些受众并不是从一开始理解真人秀节目的,无论是搞笑的动作和语言,还是节目的设置,人们对节目中的信息和所主张的客体的态度并不一致。在调和理论的范式中,“某人(P)接收到某个来源(S)关于某个客体(O)的某个主张,此人对这个来源有自己的态度,对这个客体也有自己的态度。”②所以当人们对来源和客体态度相似,然而来源对客体持否定主张时;或者当某人对来源与客体态度不同,而来源对客体持肯定态度时,以上两种情况,不调和就会存在。例如受众在微博中得到相关讯息后,可能就对《奔跑吧兄弟》的态度不同,有的会对节目产生负面态度,有的会对节目产生正面态度,持负面态度的受众心里产生不调和后,就会从别的因素让自己的内心调和。
(二)改变传播者的可信度
“可信度效果”的概念说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取受众的信任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③但是传播者的形象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一些受众在收取到信息后有可能攻击传播者的可信度,毕竟,可信度是传播者最重要的东西。在《奔跑吧兄弟》开播以来,虽然每期都能引出热点,播出效果良好,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也被曝光。部分受众不接受这个节目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传播出对节目不利的信息,对节目的形象塑造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完全否认
对付不调和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完全否认。部分受众觉察到自身完全对真人秀综艺节目不感兴趣,并且可能没有办法改变传播者的可信度之后,会采取完全否认的态度。此种受众选择的主动性特点对真人秀综艺节目不会起太大积极作用,并且也得不到相关的反馈作用,对真人秀综艺节目产生反影响。
三、受众选择主动性的效果: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指,人们倾向于记得能与他们的“主导参考结构”相同的材料,或态度、信仰及行为,而忘记那些与他愈见不合的材料。因此,应在调查了解消费者的“主导参考结构”后,制作出与他们的“主导参考结构”的态度、信仰及行为相和谐的电视广告。
(一)固定受众的自主意愿增强
中国的《奔跑吧兄弟》为适应目前国人的收视习惯与制作条件,采用季播的方式播出。中国版跑男开启全民开跑模式,给人们带来娱乐、文化和精神财富。受众主动选择记住在观看中他们喜欢的内容,并制造话题。这些受众中一些成为固定受众,他们参与话题的程度相对来说非常高。例如在每周《奔跑吧兄弟》播出完毕后,新浪微博上都会出现相应的热点话题,并且有些热点话题是受众主动提出来的,尤其固定受众在这当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受众选择的主动性中固定受众的自主意愿增强表明选择性记忆在起作用。
(二)“圈子”效应增强
现代社会,信息就是资源,而圈子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库,或生活、或工作、或娱乐,人们都需要聚集在某个圈子中,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之间甚至构成利益共同体,圈子化生存已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倘若不同节点间为中心的圈子之间是相互嵌套在一起的。④受众之间的娱乐生活的交流也是靠圈子来相互影响,不同的受众之间的圈子或许并非志趣相投,但依旧相互之间有共通的“话题核心”的节点。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受众在观看节目后会表明自己的态度,随之而来“圈子”效应就会增强。受众在观看《奔跑吧兄弟》后制造话题,态度相同的一群受众就会形成一个“圈子”,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受众的主动选择使得受众之间的“圈子”效应增强,信息得以传播和扩散。
(三)刻板印象的产生
由于中国版的《奔跑吧兄弟》在引进韩国的《Running Man》后进行了适度的本土化改造,每一位嘉宾主持人都在节目中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受众在观看节目后产生了“选择性记忆”,例如李晨是“绝对能力者”,是力量的象征,郑恺则以“猎豹”为代表。实际生活中这些嘉宾主持人也许并不是节目中的所代表的形象,但是受众在长期观看节目后,产生刻板印象,也很难改变对嘉宾的认知的改变。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刻板印象并不是只有反作用。受众的刻板印象反而会增加对节目的兴趣程度,例如在观看《奔跑吧兄弟》后,受众喜欢艺人李晨的力量,那么受众就会通过这种选择性记忆而观看关于李晨力量方面的内容。
四、小结
随着中国电视真人秀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明星户外竞技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在寻求差异化发展的路上,呈现多样化的姿态。由初现时期的模仿到引进版权,目前已迈向联合研发的阶段,融合本土文化的自主创新将是我国明星户外竞技电视真人秀节目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越来越体现出传播过程中受众的选择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真人秀节目中受众的心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受众对于节目中的引导的选择也要多加思考。因此真人秀节目对受众的吸引显得非常重要,让受众有意识有主见的选择接受节目,在不断改进的步伐中追上世界的脚步,这对于未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改进和转型改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美]塞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4.
②[美]塞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8.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佰明.嵌套性: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J].国际新闻界,2010(6).
[参考文献]
[1]甘贞洁.网络传媒视角下受众选择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报业,2011(12).
[2]殷乐.电视娱乐:传播形态及社会影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美]塞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肖雨然(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