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综述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八路军

栗 莉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综述

栗莉* 1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1937年9月25日的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人在战场上第一次完全主动的,损失最小的、战果最大的战斗,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振奋了我军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其意义重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一直以来,人们对平型关大捷的战绩过分夸大地宣传,最近几年来,部分专家学者依据相关史料提出了很多异议,认为所谓的“平型关大捷”存有很多“漏洞”,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讨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考证。笔者搜集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和论文期刊,对平型关大捷的研究进行了整理、综述,以期理清平型关大捷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平型关大捷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国民政府军

一、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概况

由于平型关战役是在当时情势危急的情况下发动的,作战准备时间匆忙,作战过程激烈、短暂,缺少相关方面的史料记载,因而平型关大捷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谜团,需要历史研究者一一作出解答。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中,鲜有著作,且观点分散,角度多样,很多细节学界没有统一认识,相关问题很难深入考证研究,其研究成果进展缓慢。如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经过、战果以及同国民党协同作战情况等基本问题都很难说清楚。1980年代中期,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相关主要论文有高凤山的《对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的考证与探讨》、曾景忠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和毕建忠的《平型关战役有关史实的辩证与存疑》等,由此可见相关研究必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更大的发现。

二、关于平型关大捷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的关系研究

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的关系是什么,二者等同还是存有差异,这是一个长期难以统一认识的问题。有些文章明确写道“平型关大捷就是平型关战役”。198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和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都将此称为“平型关战役”。另有学者认为平型关大捷不等同于平型关战役,它只是一次战斗,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认为平型关战役包括平型关大捷。1997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指出,战役是指军团为达成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全局性目的,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战斗是指兵团或部队、分队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作战行动。然而尽管有了战役与战斗的明确概念区分,但是平型关大捷究竟是属于战斗还是战役仍然存有异议。有观点认为平型关大捷虽然作战时间较短,只有一天,但它具备了战役应有的参战部队的兵力规模、进行了多次战斗、作战空间较大和统一指挥这几个关键性的要素,据此,应认定平型关大捷是一次战役,而不是战斗,这更符合军事历史的实际,且具有科学性。

(二)关于平型关大捷的作战对象研究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强调八路军歼灭的是日军第五师团,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八路军歼灭的是否是战斗部队,关于这一点存在很多说法。很多人以为八路军直接与与日军“钢军”交锋,即与日军战斗部队作战。另有学者文章称同八路军作战的日军是非战斗部队,是第五师团的补给部队。并特别指出尽管八路军袭击的是日军的辎重部队,但这并不降低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因为在当时中日战场中国军队一直败退的情况下,八路军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敌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它本身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抗战史上意义深远。连日本也不得不承认:“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后的首次大胜利,由于八路军的英勇奋战,取得了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最初胜利,(八路军)进行了夸大宣传。”而另有学者认为战斗部队在日军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是中央红军的精锐部队,但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平型关战斗中敌我伤亡情况》记述八路军阵亡约200余人,先后收转轻重伤员约八九百人。给我军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其非战斗部队是肯定做不到的。

(三)关于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地研究

长期以来,对于平型关大捷的中心战场究竟在哪里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据《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八路军的作战部署为,以344旅第687团占领西沟村至蔡家峪以南高地,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和增援的敌军,第343旅686团占领小寨村及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围歼日军和阻击增援日军,以344旅688团为预备队。根据这一说法,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是在小寨村及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意指这一带都是作战中心,没有具化到具体地名。有学者认为准确的伏击地点在乔沟,当年平型关大捷从兵力部署到全部战斗过程都是围绕乔沟这一中心地带展开的,日军就是行走在此沟底遭到了伏击,如今在乔沟附近的南山岭上仍立着“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但是大多数回忆介绍此次大捷的史料里,“乔沟”这一地名几乎无人提及。

(四)关于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经过研究

很多研究论文中有关于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经过描述,说法不一,纷繁复杂,但是仔细考察就会发现,由于史料有限,相关研究的内容不过是一直重复地借鉴复制,很少有新的资料补充与发现。多是说八路军提前一天到达平型关一带,做好战略部署,在1931年9月25凌晨就做好了伏击准备,上午七时左右日军进入埋伏圈,经过一天的激战,日本被打败,我军胜利,缴获大量战利品。这些描述都是比较模糊的,例如战略部署具体是什么,这些是如何与国民军商议的,一天的激战情形如何,日军的作战能力究竟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给出答案。虽然近几年来有部分学者找到了国内和日本方面的新的相关资料,但是相关进展依旧缓慢。

(五)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战果研究

关于第一一五师平型关外伏击日军战斗的战绩,各种著述记载不同。平型关大捷是中共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与日军交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达到振奋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当时宣传有八路军共歼日军10000人、4000人、3000人等等不同的说法。《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中指出平型关大捷共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1千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光是军大衣,就够115师每人一件。八路军参谋处致《大公报》电称:“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以北之辛庄、关沙(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敌官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缴械。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而日本兒岛襄著《日中战争》一书中记载被歼日军情况十分详细,称八路军实际歼敌人数约两百人。尽管各种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宣传歼敌万人,显为夸大其词。现在歼敌“千余人”的说法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六)关于平型关大捷国民党的参与研究

长期以来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功劳与战绩,而对国民政府军队抗日战绩较少提及,导致人们往往认为抗日战争是共产党全部的功劳,国民党的贡献似乎可有可无。由此及彼,关于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往往被认为仅仅是八路军的功劳,没有国民党的“事儿”。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使人们更客观地审视历史,因此也有必要使人们了解平型关大捷中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贡献到底有几何。

有学者认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平型关大捷取胜的前提。从“八一三”事变起,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华北日军沿平绥线进攻南口,攻张北及张家口,还企图占领察哈尔,眼看战事就要进入晋绥两省范围内了,山西形势紧张。“表里山河”的山西一直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东有太行山屏障,西接黄土高原,北有内外长城关隘,西面南面有黄河天险。无论哪朝哪代如果得不到山西在华北就立不稳脚跟。中日双方都了解山西战略地位的重要,加强了在山西的布防和兵力。蒋介石曾经答应阎锡山出兵30万到山西,虽然被阎锡山拒绝,但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山西的重视和抗战的决心。在平型关一线苦战的是国民军队,1937年9月19日孟宪吉旅与敌人的先头部队激战了两昼夜;高桂滋第17军84师251旅在与日军战斗的过程中牺牲了李光荣营长,重伤了艾捷三团长、杨学武营长;9月24日国民军队251旅旅长高建率部与日军激战,战事惨烈,一直持续到晚上,风雨交加,战场上积水盈尺,官兵们的下体浸在水中,阵前尸骸枕籍,到了部下竟只剩下了11个人……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配合国民军队作战,在平型关外作好了歼敌作战部署。因此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后取得的重大战果,国民军在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作战,二者互相配合,国民军付出了献血与代价,正是有了国民军的付出,八路军才能在平型关外有一个漂亮的战役,国民军的功劳不能被忽视。另有学者认为虽然国民军在平型关一线苦战,付出了献血与代价,但是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支援八路军,且在战斗过程中八路军115师曾试图与附近的国民军取得联系,均没有任何结果,因而平型关大捷是通过八路军独立与日军战斗取得的成果,平型关大捷的荣誉只属于中国共产党。

三、关于平型关大捷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相关史料缺乏

历史研究的根本就在于史料,如同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史料就是历史研究的阳光养分。历史研究讲求符合事实,研究内容切不可主观臆测。如果没有资料参考,就无异于无米之炊,无法研究出成果。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资料实在太少太有限,因而相关的基本问题也难有定论,更不用说推进其深入研究。

(二)缺乏对平型关大捷的后期作战情况的研究

平型关大捷后,战役仍在继续,但是很有学者对平型关大捷的后期作战情况研究甚少,往往把平型关大捷和山西其他抗敌战争割裂开来,这显然不利于正确把握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影响。因而,应该把平型关大捷置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研究。

四、关于平型关大捷研究的启示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应当加强文献研究,注重实事求是。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史料既然有限,就要继续加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如有可能,可以加强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在学术思想、资源基础等方面形成对话交流平台。平型关大捷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如今时过境迁,双方应该做的是梳理历史,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而不是继续互相敌视。如果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能进一步加强,相信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当然,史料再有限也应该实事求是,在进行平型关大捷研究的进程中要始终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断与推测。实事求是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态度与原则。如果在进行平型关大捷的研究中做到这些,相关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岳思平.平型关大捷属性及战果等问题论略[J].军事历史研究,2013(1).

[2]毕建忠.平型关战役有关史实的辩正与存疑[J].军事历史研究,2013(1).

[3]曾景忠.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J].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2013(4).

[4]李英.平型关大捷[J].炎黄文化,2015.

[5]蔡伟,魏碧海.平型关大捷的真实细节[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1.

[6]郭伟,武天杰,沈乔.“平型关大捷”小考[J].党的文献,2007(1).

[7]常县宾.平型关大捷相关问题辨析[J].档案春秋,2013.

[8]史桂芳.“平型关大捷”散论[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3.

[9]苗体君,窦春芳.平型关大捷应澄清的几个问题[J].考证与争鸣.

[10]高凤山.对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的考证与探讨[J].抗战史料研究,2012(2).

[11]高凤山.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不是一回事[J].史实考辨.

[12]王聚英.八路军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J].抗战史料研究,2013(1).

[13]张洪涛.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栗莉(1992-),女,山西太原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E297;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67-02

猜你喜欢

八路军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战斗岁月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国民党将领观摩八路军打伏击战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