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式传播的探索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周 怡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式传播的探索

周怡* 1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52

摘要:利用微博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创新举措,但要努力克服微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让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锦上添花。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运用

一、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基于网络技术,可以依据用户关系分享、传播、获取信息,是一种极具强烈时代感和专业技术化的重要新型信息网络交互平台。由于操纵便捷、准入门槛较低和外在开放性的特性,微博自诞生以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尤其对于思想活跃,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而言,微博成为了他们洞察社会,了解信息,泄闷交友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其教育实效性就必须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牢牢把握这一网络时代的“脉搏”,抢占微博这块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微博之所以能迅速的从五彩斑斓的网络时代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学生的喜爱,这必须介绍微博的独特性:

(一)交流传播迅速便捷

与一般意义上的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精简、多变、实时”的特点。用户发布、浏览、传播信息十分迅速,它的这种特点是之前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这一特性迎合了大部分用户的社交需要。微博构建了一类较为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平台上的各个用户可以进行实时便捷的双向交流。而微博后台给用户提供的“评论”“转发”“私信”等功能也是从前的媒体平台所不能提供的。这种创新型的多对多的双向互动模式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同时,微博信息的发布仅仅依托网络和手机为平台,成本几乎免费,而且140字数限制的短小精悍的信息发布等优势也使发布迅速便捷。

一方面,用户之间依靠各自社会关系,构成了一个广阔的“网状结构”的网络空间。信息以手机网络为主要信息传输通道通过评论、转发等功能在用户之间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像细胞分裂式的裂变循环传播模式使信息可以迅速在微博空间传播,实现网络共享。加之微博的开放性,于是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人数,也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微博和博客等传统媒介不同,它对于用户发言有14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字数限制意味着大大降低用户的准入使用门槛。用户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打字技术,甚至只需会发表情,视频图像,感叹词等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传到微博实现共享,这就对文化水平,年龄限制的门槛不高,于是无形就提升了它的参与度和传播范围。

(二)实时性强

微博的出现使用户不再受时空限制,轻松实现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发布、讨论、传播信息。传统的贴吧、博客,对用户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有各种各样的限制,相比之下,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其自身所具有的简短精要特征,微博能够快速地兼具其他交流媒介的优势。用手机登移动客户端,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评论信息。社交网络中任何一员都可以为他人提供或为自己获取信息,也因此构建了更加快速的多方互动。对于突发的事故、新闻等实时性较强的事件,微博传播的效果优于电视直播。

(三)信息交流平等互动

互联网追求的目标是平等、共享,微博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一个产物也应具备这种特质。目前国内不少政府机构已经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发掘与百姓进行平等交流的内在需求,希望通过用微博构建起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于是微博日益成为人们参政议政的新载体。在微博上,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现实社会中身份、年龄、职业、地位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以平等身份轻松自由、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思想观念或者态度。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就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受时空限制的弊端,也大大缓解了交流主体不对等关系而带来的诉求压力,从而进一步支持用户敢讲话,讲真话,增进彼此信任和了解,拉近心理距离。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博的兴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刃剑”的双重效应。我们必须以客观辨证的态度来正视微博的存在,权衡利弊,我们既要积极迎接“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机遇,更要冷静地剖析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一)微博对高校学生信息接受偏好和认知能力提出挑战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受众体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同时也是大众传媒的受众。微博的出现使受众在传统媒体的地位得到较大的改观,他们不再是以往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双向乃至多项交互式传播中的信息发布者。由于受众性格、成长经历背景等不尽相同,对信息的偏好也大为不同。大学生是网民主体,由于他们思想幼稚,缺乏社交经验,心智不成熟,微博中大量的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虚假社会舆论、各种恶言低俗言论和网络戾气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削弱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意识,微博的出现就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棘手问题。

(二)微博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提出挑战

有人把微博的出现比喻为“洪水猛兽”,提议要严加提防。虽言辞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由于微博高度的开放性,微博上的信息存在鱼龙混杂、包罗万家、良莠不齐的现象,微博使网络中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潮不可避免的涌进了大学生视野。任何国家民族文化意识都是逐渐形成的,是千百年历史的沉淀,然而微博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充斥到大学生思想中去,他们不再一味机械地接受教育设计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和灌输,他们以自己的喜好和是非标准来接受新事物,这就给西方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好奇心重等特点向他们潜移默化灌输大量违背我国宪法,损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的反动和非法信息,又灌输给大学生西方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无疑,微博高度开放性极易使大学生群体接触西方意识文化价值观念,严重威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三)微博多元化对信息传播者的素质提出挑战

广播,报纸,电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在思想宣传方面要经历相关政府部门的层层把关,宣教的内容是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这种传播相比较微博而言具有权威性强、政治性明确、监管较易等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学生对严肃又正规的主流媒体较为抵触,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博却更能迎合大学生的口味和个性,然而微博既没有整齐划一的传播标准,也没有真正意义充当“网络把关人”角色的监管机制。信息传播理论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把关人,他们将符合特定的规范标准的信息推送进入传播过程。这个理论曾广泛用于媒体新闻筛选的过程,现在也被应用于分析网络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规律。但是微博使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界线变得模糊了,信息传播与信息接受之间几乎不存在时间差。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而传播者拥有不同的身份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就要求网络传播中把关方式也应该多样化。特别是在微博流行的当下,我们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受众,所以网络中每一位成员都应提升个人素质,控制好信息发布的阀门。以避免不良信息的泛滥。

三、微博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微博作为新型网络交际工具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如何运用微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利举措,使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锦上添花。

(一)注重微博的时效性,构建信息安全传播平台

运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利用普通媒体的做法。由于微博信息传播迅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其时效性,实时了解受众的思想以及行为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利用微博平台在无时空限制条件下,发挥微博“广播站”、“广告栏”和“讨论区”的功效,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氛围;由于微博内容简洁,教育主题精炼明确,做到寓教于乐,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主题鲜明的简短精炼的争辩式沟通方式探讨热点议题及时了解大学生对热点议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在交流中,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更容易接受主流“三观”教育,这样就有利于大学生在关注、讨论并参与相关话题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由于意识形态都有阶级性,微博作为思想观念传播的平台一定也要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性的高度来重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建构的政治功能。

(二)注重微博的广泛参与性,构建自我修炼教育平台

可以开展相关宣传,积极引导师生使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内高校可以依靠完善的校园网络以手机为平台组建学生群,教师群,师生群等网络群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窗空间,促进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借助微博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要发挥微博的德育功能,抢占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就要着手解决提升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网络媒介素养包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筛选能力、对网络信息价值甄别判断能力、在网络交流沟通中的伦理道德义务修养、自我约束意识和社会诚信意识等等,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养和意识才能真正保证微博的有序健康和成为真正有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介主人。只有在不断自我教育下同时发挥微博的广泛参与性才能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圆满地完成。

(三)注重微博的互动交往性,构建师生平等互动平台

对于一般的博客,即使受众主动选择消息并加以评论,但也只是作者才可以对其行为做出限制,包括删帖、禁言等。毫无疑问,这属于单方面交流,难以维持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关系。而微博互动则实现了多个人际圈的多重重叠,作为一种社交媒介,微博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信息发布,而且融合了社交网络中关系网构造,兼具了QQ等的单纯信息交流作用。相对于论坛和博客,微博的沟通效率要更高,这也成为良好互动关系形成的关键所在。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往往受特定成员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屏障而影响其交流的平等性和真实性。而微博的这种交往方式却营造了“众人平等”的语境,没有三六九等划分。在微博中教师不会低头俯视学生,学生不需抬头仰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微博以平等身份互动交流,避免外部无形压力和部分学生逆反排斥心理,这种平等互动打破了双方的心理顾虑,能在亲切、平等、民主、轻松的氛围中摩擦出思想火花从而达成共识。

(四)注重微博的渗透性,构建“虚实结合”的教育平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宣教的主阵地,但其主要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方式,是教育者单向将教育内容“填鸭式”的灌输给教育对象。这种模式客观而言有其弊端:一方面,对于教育对象而言往往是被动且痛苦接受教育内容,极易挫伤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教育者而言也是个重复从事机械劳动的“教书匠”式的工具角色,极易产生厌烦心理。可见这种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还是举步维艰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微博载体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种尴尬局面,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微博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再单纯进行纯理论灌输,而是通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娱乐式的新形式开展教育;微博通过呈现图像,视频,文字等高质量多媒体学习资料,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贫乏,资源枯竭的困境。很明显,这种娱乐化的微博所提供的虚拟思想政治课堂可以激励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信息大爆炸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博纵然具有一定不可控性,但仍可以通过创新性举措使微博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实时改进教育工作计划,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式传播的方式,丰富教育形式以实现学生与老师的良性互动,就一定可以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蔡永海,陈哲.微博式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谷月娟,朱晓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式传播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作者简介:周怡,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45-02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微博与宪法言论自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