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学教育改革探索
2016-02-04许军
许 军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100
高校建筑学教育改革探索
许军*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404100
摘要:目前,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建筑业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扩张之时,社会对承担建筑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人才供不应求。中国高校的建筑学为建筑行业输送大量所需人才,发挥巨大作用,推动行业发展。作者作为高校建筑行业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建筑学教育存在不少不足与问题,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业教育;高校改革
我国的建筑专业的学生与欧美国家的学生比较,具有中国人所具有着刻苦、谦虚、认真、勤奋等许多的特点,不过由于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其在德、美和体育方面薄弱,长远的志向不足,过分的注重当前而不注重长远。真是因为如此,必须转变以前过分重视建筑行业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建筑专业学生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专业人才。
高校要不断培养有道德、有追求、有理想和有志向的四有建筑人才。21世纪的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未来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对努力培养的有追求、有规划、有理想和有道德适用时代和社会人生模式。高校建筑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要开辟学生除课堂以外的活动,让学生知识不断丰盈。教师和辅导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方案,组织一次活动,成就感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感觉自身的价值和满足感。
培养建筑专业学生创新、创造、求新和探索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思维,作为高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师,面对学生设计的作品,可能不尽完善,存在诸多的缺点与不足,要鼓励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的积极性。当前,由于创新不足,学生喜欢从以前的设计作品中发现创作思路和意思,对的设计作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作,但这种借鉴他人设计的作品没有思想和特点,不利于创新和创造。建筑行业不是模仿行业,是创新性的行业,离开创新,必将失败。学生要根据民族特色、生活习惯、当地风俗和新型建筑技术等综合因素,设计出符合社会需要和人们认可的理想的建筑作品。
培养大学生接受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和意识。高校教师必须培养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和意识,不能拘泥现状,要不断学习新事物、新东西,为日后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建筑成了不断地更新换代的产品,面对创新的压力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员要学会适应。建筑升级大概时间短的话需要为一二年时间,长的话五至十年。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
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学习档案。高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档案要包含全面,不能像以前的档案一样,只有成绩单、政治表现、奖励或惩罚记录,必须记录学生完整的学习经历和过程。在教学工作中,会有建筑专业教师来查询同学设计建筑作品的能力好坏,或出于对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但以往传统的学生档案,只能查到成绩。对学生的记录不全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和不足。因此建立一套完备高校建筑专业的学习档案,以考察学生的在校表现和设计能力。建议高校设有专门的档案人员,可以由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负责管理和整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创作的各种档案,包含学生学习过程、成绩、设计作业、设计作品、喜好和个性全部记录在案,建立全面反映学生学习面貌完整的学习档案,并对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激励督促作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保证建筑专业的学生教学质量。要对教师开展听课制度,解决部分专业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随意调课、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和课下多学生关注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高校要积极组织老教师、专家不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帮助任课教师认识到教学知识、程序、概念、方式和内容上的不足。听课制度,可以对任课教师起到指导、提高、帮助和提升的作用。课堂听课模式有多种,可以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专家组成听课专家组,对教师进行抽查、式不定期的听课,也可以由学校的的领导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问题。
改革建筑专业大学的考试方法和模式。目前,作者在多年高校教学工作中发现,大学生从高中考入大学后,逐步拜托了高中时的紧张的升学压力,情绪得到释放,感情得到松劲,不像高中一样努力学习和追求,学习目的不明确。从长期来讲,中国高校建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个性和不同性别的我国高校建筑专业学生,不能照搬和模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的发展和成长模式,而要区别对待。我国高校建筑教育发展还不完善和成熟,必须不断的借鉴其它国家或地区高校的成功的办学经验与失败的办学教训,不断进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建筑教育自身发展发展的模式和形式。中国建筑教育改革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十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改革之路漫漫。改革需要中国每位从事高校建筑教育教师和工作者的努力奉献,才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中国建筑需要的合格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亮功.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05(2):76-66.
[2]孙明,汤羽扬,张丽慧.建筑学专业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7(1):1-7.
[3]张冬梅.探索适合建筑业职业特征的新的教学模式[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32.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251-01
*作者简介:许军(1987-),本科,四川南充人,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