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2016-02-04白玛央金

山西青年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

白玛央金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谈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白玛央金*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本文首先对老子人物及其思想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包括老子人物介绍,老子思想核心;然后论述了老子对后世思想的影响,包括两个典型方面,一是嵇康为代表的隐逸避世方面,二是李白为代表的求仙方面;最后介绍了老子典型思想举例及现实意义,倡导天人合一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中庸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这样的论述希望可以展示出老子思想的系统性和对当下的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以期待老子思想被更多人了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老子思想;嵇康隐逸;李白求仙;现实意义

老子思想在中国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经过庄子发展后得到了系统的完善,老子也被后人称为道家的始祖,但是从哲学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看,老子的思想作为庄子思想的雏形和道家思想的源头,少了一些纯粹的唯物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客观的对于事物关系和联系的介绍。老子的思想以天道为基础,影响了后世众多学者的价值观念和学术思想,对于当下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老子人物及其思想相关概念介绍

(一)老子人物介绍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老子思想核心

1.倡导顺应自然

一切事物皆顺其自然的发展,万物都不应对其施加外力而改变它们本来的发展规律。对其本质特性不加破坏,才是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和谐。

2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作为,无为是一种大作为。仅此,就充满了思想的辩证,闪耀着老子高超的智慧。可以说,是一种淡漠了世俗价值观的一种价值观。他给了我们另外的一套价值评判体系,让我们超越自身与千古,去冷静的对待人生。

二、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以“道”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对于历代的思想家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战国末年的韩非,利用并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战国时期形成到汉初盛行的道家学派的黄老之学,也利用老子的“道”缔造自己的学说体系。将“道”和法家思想直接联系起来。导源于老子的黄老自然主义对无神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汉唯物主义者王充著《论衡》,亦取道家自然之说。

东汉时,道教形成,五斗米道规定信徒诵习《老子》五千文。道教发挥《老子》原有长生久视之说,河上公《老子章句》着重宣扬「自然长生之道」。《老子想尔注》亦言「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练形长生,成为道教哲学的中心思想。魏晋玄学盛行时,《老子》为三玄之一,何晏作《道德论》,王弼撰《老子注》,发挥唯心主义本体论。

魏晋以后,引道入儒,儒、道合流,老子思想对后世儒家特别是革新派改良派如王安石、魏源、严复等产生一定影响。2000多年来,对老子哲学历代有各种各样的解说和注评,有的接近原著本义,有的不拘原著,肆意发挥。老子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都曾发生过积极的或消极的重大影响。

(一)嵇康为代表的隐逸避世方面

在思想方面,魏晋时期是儒家思想一个衰退期,儒家的理论经统治阶级的发展和利用已经变成了统治百姓的一种思想工具,儒家在统治者手中由价值理性变成了对人性的束缚。到了乱世,国家权力的减弱降低了思想上的控制度,司马集团为了篡权的名正言顺,司马昭藏起了忠,而亮出了孝这张大牌。忠不便提及,而孝是通着忠的。而反抗司马昭这张以孝字擎起的儒家大旗,老庄之学是最好的武器。知识分子谈空说玄,是当时的潮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知识分子们寄希望于清谈玄学而叩开这扇大门,一方面是逃避,隐逸避世,一方面是探索,探索着老庄思想对抗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涌现出了竹林七贤这一批老子思想再发展的继承者,典型的人物就是嵇康。

嵇康的好友举荐嵇康为官,嵇康三番两次的拒绝未果后写下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绝交书即是拒绝山涛的举荐,更是表明了自己对山涛的态度。这封绝交书即是谴责,谴责山涛的用心险恶,又是自责,自责自己的不识人心。在鲍昆山先生对这封信的解读中,嵇康这封信逻辑很简单:我们相识快二十年了您一定很了解我,我也认为您很了解我。我这个人自由散漫惯了,让我为官受到束缚乃至发狂。我是真心不想为官,您却总是举荐我为官,这真是逼死我了,要不是我们有深仇大恨,您是不会这样做的吧。

嵇康在信中说:“夫人之相知,贵识天性,因而济之。意思是说朋友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的本性,然后相互成全。嵇康与山涛相交相识二十余年,嵇康的本性是归隐于山林当中,研究老庄之学。很多人都知道嵇康不愿意为官,而山涛却一再的拉拢嵇康为官。“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这是山涛设下的陷阱,想让嵇康在官场当中沉浮而难以自拔。嵇康又说:“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与如此。”嵇康的这封信在文字中展现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道德追求而和秉承于老子思想的天人合一,物我两无。与此同时,他破开了山涛亮起的友情的伪装,将他的狼子野心表现的淋漓尽致。山涛假仁假义的面孔在嵇康笔下被彻底洞穿。嵇康通过这样的一盘文章将自己醉心于老庄之学,痛恨于官场名利争斗的心境鲜明的表露出来。

(二)李白为代表的求仙方面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在山东任城建了间炼丹房,又用赐还的金钱建了座酒楼,美酒仙丹成为了他排解苦闷的良药,在李白看来,求官是儒家积极入仕的一时抱负,而求仙才是永恒的追求,而李白对于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庄子思想的思考,都是他求仙思想的来源,而且李白自年轻时就开始,四川的紫云山、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地,而且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四川传教三十余年,加之唐朝的国教就是道教,因此李白一直处在浓厚的道教大环境中,这一点毋庸置疑。李白二十五岁时出蜀下长江,带的随从他取名为丹砂;李白出游的第一站在湖北境内,为著名的道士司马子微写下《大鹏有遇希鸟赋》,司马子微称赞李白的风骨有闲人风范,李白十分欣喜;李白被贬出长安以后在洛阳漫游之时遇到了杜甫。李白领着杜甫到山上寻找有名的道士华盖君,听闻华盖君去世后李白感到十分痛苦;晚年被流放于夜郎之时,李白还不忘炼丹求仙之事,写下“三载夜郎还,干兹炼全骨”这样的诗句。

对于求仙的渴望,对于成仙之事的向往,在李白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而李白拜访隐士,炼丹求仙的事迹史料也有不少记载,而更重要的是求仙对于文学的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李白求仙是有独特见解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是坚信神仙不在海上的,不在渺渺大海中,而是在云山雾绕的深山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梦境之下,李白很容易就达到缥缈的状态。而梦醒时分,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样失落感又蓦然而圭。无人知晓他的失望与落寞,这样绮丽的梦境催生多少奇句,如奇峰一样突起在汉语言的大观园中。天上的神仙勾起我们对天境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但是李白对天地人神的感觉却远不能用浪漫主义一言而概之。他对于神仙的感知力不是虚无缥缈的去臆想,神灵、仙境、鬼魅,山峰云霞飞禽走兽他通通联系在一块儿,神仙不过是他笔下的一个普通意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把天上于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他眼里神仙不是高不可攀的,是真实而存在的,与其言李白用奇崛的想象换言缥缈之事,倒不说是李白破开自己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他对仙人奇境的所思所感,有太多太多的意向和景致在李白的感官之内就是真切而具体的存在之物,他用站在云霄宇内的视野向我们指着他眼里的事物。格局与视野,决定了李白笔下的意境。“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眼中的夸张,在李白笔下,却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意象,正是凭借自己

的奇思妙想和对老庄之学的继承和发扬,李白才具有了旷达恢弘的人生态度,才能在汉语言的文学宝库中给与我们如此之多的宝贵财富。

三、老子典型思想举例及现实意义

(一)倡导天人合一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论述了“道”的含义和价值,更是强调了“道”来自于天,来自于自然,人一定要要先和大自然学会相处,顺应天道,使得万物遵循天意而运行,这样天下的运行才能顺畅。当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不理性的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很多利益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牺牲和对自然的过分开发之上的,对自然的过分掠夺和对资源的过分开发最早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式开发和工业发展中,而大自然也已经给予了他们严厉的惩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化学烟雾事件,前后持续了十几年,先后造成了数千人的因病去世,同时还有德国鲁尔区的工业污染,由于大规模的冶炼钢铁和进行煤炭的开采,鲁尔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环境极为恶劣,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使得整个国家不得不为此而进行环保法案的立案。以外国发达国家的例子为借鉴,我国绝对不能走和外国一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这样一个路线,环境一旦被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都是巨大的。这样的大背景下就应该运用老子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实已经证明,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我们只能取得暂时的胜利,而最终失败的后果比暂时胜利的果实要严重的多,真正的胜利从来都是人类做大自然的契合者,而不是改造者,改造的胜利永远不能弥补日后大自然惩罚我们造成的伤痛。

(二)倡导中庸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人为因素所控制的急躁和浮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人为的力量强行的改变事情的结果,过多的“有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正常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件证明了人为的强行干预是难以获得称心如意的结果的。本赛季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进行到总决赛时因为一些场外原因,辽宁男篮的队员和四川队的球迷在酒店门口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最后因为这件事情辽宁男篮的队员受伤并且情绪出现了波动,最终导致了输球。这场冲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双方是输家,各界都是输家,而最大的输家就是这个社会,社会充满着太多的人为因素渴望操纵着事件的结果,这样的思想根本就是要强行的改变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是对规则的践踏,也是对道德的践踏。如何用中庸和谐的思想中和社会的戾气促进社会的和谐,让整个社会在更加顺畅的情况下发展进步,这是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解决的额问题,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必须建立在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浮伟忠.论老子的“正言”与“反言”[D].西北大学,2010.

[2]范婷婷.浅谈老子“文不多释、情不多欲”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大观,2013,07:159.

[3]刘芳.浅谈老子社会和谐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4,36:9-10.

[4]吕萍萍.浅谈老子思想对护理人员自我修养的启示[J].甘肃科技,2015,06:131-132.

[5]郑宇飞.浅谈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J].吉林农业,2010,06:216.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161-02

*作者简介:白玛央金(1991-),女,藏族,青海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当代诗词史稿(九)——倡今知古求正容变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指向
从NHK BS8K说起 聊聊8K电视广播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