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2016-02-04姚丽
姚 丽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姚丽*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苏轼,这位北宋文坛上的著名词人,他的一生是十分波折的。苏轼所作的词,婉约者动人而清新,豪放处气势磅礴而雄奇。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注重意境。开豪放派之先河,诗的风格独树一帜,苏轼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的,然而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产生了不同的词风,留下许多词至今被广为流传,儒释道三者兼而有之。以诗为词,豪放和婉约自成一体,苏轼成为了宋代文坛上一道璀璨的星光,开创了宋代文学上的又一高峰。
关键词:婉约词;豪放词;以诗为词;开拓意境
纵观苏轼的一生,经历十分丰富,但“乌台诗案”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苏轼在上任后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本来只是向皇帝说明一些当地的情况,但苏轼是诗人,笔端不免加上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在其中,就被一些新党抓住了把柄,说苏轼包藏祸心、对皇上不忠心,并且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找出不利于他的句子。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一片打倒苏轼的声音兴起。苏轼才上任三个月就被御史台逮捕,牵连到了很多人。这就是北宋的“乌台诗案。”也成了苏轼一生的重大事故变迁。
一、从人品看苏轼的词风
(一)“对爱情忠贞,重情重义”
苏轼的妻子叫王弗,为人温文尔雅,不幸早年去世。后来,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以此来悼念亡妻。”表现了苏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于已故的妻子,他仍然久久不能忘记,而是把她放在心里,时常作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苏轼还有一个妻子叫王闰之,很温柔,陪伴苏轼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十年。死后苏轼写祭文道:“曾不少许,弃我而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他对已故妻子的悼念之情也着实令人感动。
(二)“忠于君主,忧国忧民”
苏轼在39岁写的一首《沁园春·孤馆青灯》,表达了苏轼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2]此时苏轼的心情十分复杂,由于与新法政见不一,在朝中没有立足之地,加上苏辙当时在济南做官,兄弟情深,他于是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获准。因为当时苏轼对未来存在许多未知,但是还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做了这首词。上阕写羁旅情怀,以青灯、鸡鸣写客店的孤寂凄凉,抒发词人无比惆怅的情绪下阕写昔日少年得志和此时身居在外做官,当时父子三人进京应试,深得欧阳修赏识,不久苏轼便名动京师。只要身强体健,优游岁月,表达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当时正当壮年,一心为祖国分忧,体现了苏轼心系祖国,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来,王安石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苏轼对朝事的关心和期望重返汴京的十分复杂的心情。朝野大变,已不是苏轼早年所看见的那番景象。苏轼在密州任职知州时,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典型豪放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这首词,不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意境上,都开拓了新的功能。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磅礴,把爱国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首写狩猎盛况,后来猎后畅饮,抒发自己感想,希望能担当起保卫国家、守护边境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苏轼心系祖国,一心为国杀敌立功。
(三)“以德为政,政绩斐然”
苏轼的一生多次被贬,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无论被贬多少次,他仍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多次体察民情,为民请命,还在做官时赈济灾民。元丰元年初夏,任徐州太守,徐州发生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率领众人前往石潭求雨,求雨成功后,在往石道谭路上作词《浣溪沙·徐门石道谭谢雨道上作》,词的风格朴实,格调清新,强调以诗入词,是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4]词描写出的景象是一片生机勃勃,万象更新,景色宜人,也映衬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美好的向往之情,也表现了苏轼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他一生心系祖国,但心中的抱负却不能实现。《望江南·超然台作》也是苏轼这一时期写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5]一句烟雨暗千家,写出了民家生活困苦,百姓民不聊生,但苏轼作为地方官,却不能时时为民排忧解难,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而是只能借词来抒发内心感慨。不禁感叹作诗饮酒也要趁自己年华还在的时候!
(四)“尊重师长,为人师表”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苏轼一直很敬仰他。《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就是苏轼思念恩师所作的一首词。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也是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苏轼着眼于当前景色,眼前所见好像在平山堂所见,山色若有若无,恩师却逝去永远不可能在归来,此时恩师的教诲仿佛余音缭绕在耳边一样。苏轼看到眼前美景,心里对恩师欧阳修更加景仰。“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6]雌雄指“天子的雄风”和“平民百姓”的雌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与孟子的见解相关,孟子提倡养浩然之气。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可是到最后却屡屡被贬,一生波折无数,到最后风格未免会变得“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出世的心情,既有对朝廷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之情。并写出了苏轼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所敬仰。这首词也不禁让我想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也是写于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情有些落寞。当时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只是虚有其名,没有任何实权。所以未免落得一身清闲。以至于有闲情逸致欣赏美景,潇洒自在。当时苏轼被贬于黄州已经四年了,这首词对月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既写景,又抒发了和友人张怀民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知音难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被贬的悲凉无奈心情,赏月的闲适欣喜心情,再加上对人生的感悟,错综复杂,也抒发了对朝廷小人的讽刺。这首词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微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用了生动传神的比喻,正侧、虚实、动静描写相结合,把竹柏比作了水中的藻荇。把物赋予了形状,更加真实生动传神。语言凝练,富有意味。描写月光像一幅画一首诗,令人沉醉其中。作者将自己纵情于月光之中,但自己并不得意,而是一种内心愤懑的自我排解。苏轼当时虽遭遇被贬,但仍然很豁达,保持乐观的心情,而不自馁,自得其乐,创造出许多千古佳作,被后人流传至今。
(五)豪放词一枝独秀
苏轼的词,打破了对男女间情谊的描写,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苏轼开拓了北宋诗文革新的运动,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进行了创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题材,在中国词史上开辟了新的境界。气势恢宏、旷达超脱是苏轼词最主要的特征。但在他的词中,豪放中未免有些怨愤,经历了数次被贬,心情十分落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词,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苏轼的豪放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通过对冬天打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极其渴望国家统一、反对分裂。词的上阕写打猎的激烈场景,下阕写向朝廷请缨作战,杀敌,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引领全词,当时苏轼正值壮年,一身正气凛然,渴望为祖国杀敌立功却郁不得志,流露出内心十分愤懑的情绪。“牵黄,擎仓”描写的是一介武夫的形象,表现苏轼不服老的一面。千骑卷平岗,气势是何等威武雄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当时苏轼被贬,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他依然希望能为祖国效力,渴望回归朝廷的迫切之感油然而生,希望朝廷能赦免他的罪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9]《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感情激荡,是其主旋律。该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巧妙地融在了一起,词的上阕写景,“乱、穿、惊、拍”表达战场的壮烈气势,通过对江面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之情。下阕写人,借用周瑜来表达感慨,抒发自己已年近半百却又碌碌无为的抑郁寡欢之情,也感慨人生如梦,只得在诗酒中畅饮独醉,抒发无限感慨。借用周瑜的例子,来映衬自己官场上的屡屡不顺,心里有无尽忧愁无法排解,遇到眼前美景,感叹周公年轻时的风光,也感叹人生转瞬即逝,要珍惜眼前时光做自己应做的事情,渴望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却没有地方施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佩服之情,也是对自己坎坷人生的一种哀叹。
(六)婉约词独树一帜
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不仅在豪放词方面有非凡成就,而且在婉约词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苏轼的婉约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著名的有三十几首。言情高远,咏物自然明快。婉约中见旷达,也是苏轼词的特征。耳熟能详的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借此词来抒发对已故亡妻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让人感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10]每次读这首词,都令我心生无限感慨。词的上阕抒情,下阕写梦境,全词感情真挚,充满一种哀伤的曲调。岁月在流逝,生活不断变迁,十年之间发生了太多变故,可是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却有增无减,可见他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十年,两人阴阳相隔,生者只能写词来表达慰藉。
苏轼的农事词《山村五绝》中一句“有生何处不安生”写的大快人心,苏轼被贬对朝廷十分失望,再没有积极入世的心境,只想祥云野鹤度过自己的下半生,命运一直无情地敲打着他,他已经无力再去计较是非对错了。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苏轼对农耕开始很感兴趣,于是作了许多农事词。苏轼为北宋词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表现在各个方面。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二、结语
“文如其人”在苏轼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他的诗文和他个人有一样的风格,他开豪放派之先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壮观,婉约的风格也自成一派,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意境,擅以诗为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见解,描绘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功能题材,在北宋文坛以致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词,集写景、状物、抒情、爱国、农耕、思念亲人于一体,包含了广阔的社会内容,感情细腻真挚,格调高远。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各种复杂心情,最为典型的是“乌台诗案”对苏轼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也成了他个人词风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也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经历了这一劫难,苏轼也获益良多,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佳作,被后人流传至今。不仅在北宋文坛上是重要的思想家,而且被敬仰至今。苏轼的百折不挠,执着入世的精神令人十分佩服,被贬黄州时作的许多诗词至今成为千古绝唱!虽然他一生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但是在文学上的成就却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领会词人的心情,并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苏轼.《江城子·记梦》.
[2]《沁园春·孤馆青灯》.
[3]《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浣溪沙·徐门石道谭谢雨道上作》.
[5]《望江南·超然台作》.
[6]《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7]《记承天寺夜游》.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159-02
*作者简介:姚丽(1994-),女,汉族,辽宁营口人,本科,辽宁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