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瑟利模型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
2016-02-04杨显春
杨显春 彭 宏
1.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站,内蒙古 集宁 012000
基于瑟利模型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
杨显春1*彭宏2
1.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站,内蒙古集宁012000
摘要:本文通过瑟利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系统,并从“人-机-环境”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安全系统对危险的发生和释放两个阶段分析了信号处理失效的根本原因,以此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对应思路。
关键词:瑟利模型;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防和控制
在大多数的山区为缓解地形的局限、改善路线、减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路程,以达到节约耗油量、节省时间、提升经济快速发展,更多的高速公路选择修建隧道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时,隧道及隧道群出现的频率较高,大多隧道具有长及特长性。在此情形下,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问题已是一个重要而且迫切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高速公路隧道的瑟利模型
(一)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以通过分析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事故发生的理论。模型中是以“人、机和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1]。瑟利模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危险出现阶段,如果各个环节的感知、认识和行为处理都正确,操作者就能使危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者消除,使危险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内;反之,危险将出现。第二阶段,即危险释放阶段,当危险出现时,如果操作者对已出现危险信号的理解和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响应都正确,则已经出现的危险,仍可以使危险的释放不会发生,或伤害和损害也会在可控范围之内;反之,危险就会造成伤害或损害。
(二)高速公路隧道的瑟利模型建立
从系统组成的角度分析,高速公路隧道车辆运行的安全系统是由“人—机—环境”组成。“人”包括乘客和操作者以及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组织者三个部分构成;“机”是指不同型号的车辆;“环境”是隧道行车环境、交通预警设和警示施标志及隧道内自然环境(温度、湿度、可见度及光照强度等)。因此,以瑟利模型为基础和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中人的行为特性,建立高速公路隧道的瑟利模型。
二、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一)交通事故源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人—机—环境”等因素在相互之间出现失调等情况下出现的。通过数据分析表明,人是使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介于高速公路隧道封闭和空间狭小性,使得隧道内部与外界环境快速的转变,其光照度、温度、湿度及可见度等急剧转变。当环境急剧转变时,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会出现不同的变化[2-5]。这些生理和心理变化首先会干扰驾驶人对隧道内道路环境信号的收集,其次会直接干扰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决策。这些因素都是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交通事故源。
(二)交通事故形成阶段人的因素分析
1.对事故形成的感知以及认识
危险的出现或释放都一些信号变化。只有当驾驶人感知到某种信号的变化时,才能有避免或控制事故的可能性。在隧道内行驶中,由交通标志、隧道内辅助设施、标线等警示信息是对操作者人为的进行提示和约束管理。
2.事故的认知及行为响应
驾驶员有不安全行为时,事故可能就会出现。为了避免事故出现或进一步扩大,甚至二次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之后,对可能出现的其他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危险源发现不及时、发现后其后果被忽略,相应的措施没实施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后二次事故还是发生,这些都是二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后期释放阶段人的因素分析
1.事故警告以及现场环境的感知
事故发生后,当有刺激性的气味、毒烟、声响和火光等出现时是周边环境对人员的警示,这些警示的出现,救援或在场人员应都能够感知到。与此同时,隧道内火灾等感应器会发出声光警示向其他人员发出警示信号。但是,出现隧道内预警设备安装不合理或出现故障,驾驶员和乘客不能及时正确地对其信号理解和周边环境变化的判断,或者消防设施损坏、疏散通道封闭及照明设施不齐全等,也是造成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及人员的安全疏散困难的因素。
2.事故的疏散行为
事故处理时,参与救援的人员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易出现三类错误:第一,管理决策者方案选择失误、指挥不当、职责混乱、各救援小组配合不协调等;第二,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第三,救援人员在能保证自身的人生安全情况下,放弃履行职责不听指挥而自行逃避。
三、隧道内交通事故的防控思路
(一)事故形成初期的预防
在隧道内危险出现时救援人员应有准确感知故源的能力,危险信号的出现对初期的决策作出行为响应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已有经验来判断事故源是如何出现与其存在的形式,来提高救援人员对事故源的敏锐性。
(二)事故后期释放的控制
隧道内的报警系统和应急系统是救援人员对事故及时发现的重要设施,有助于及时赶到事故地点并展开有效的救援。高速公路隧道内应具有完善的探测预警系统,使其更好地检测到隧道内周边自然环境的物理变化,让事故发生率大大的降低。隧道内的自动报警装置应感应到整个隧道的情况,同时手动报警装置也应设置,以便自动报警装置失效时能人为报警。
四、结语
在最初的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以及最后的运营期间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本文通过建立高速公路隧道的瑟利模型,从人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内事故发生初期和后期危险释放的根本原因,以此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内安全事故的主要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鹏程,陈宝智,随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洪亮.长大公路隧道运营事故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马壮林.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D].长安人学,2006.
[4]姜学鹏.特长公路隧道事故灾害与应急救援研究[D].中南大学,2008.
[5]慈小玉.吴金洪基于瑟利模型的地铁火灾原因及防控思路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U4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100-01
*作者简介:杨显春(1989-),男,贵州遵义人,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