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探讨
2016-02-04周洁
周 洁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关于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探讨
周洁*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政治生态环境是指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的现状、发展状况与环境状况,是党政风气与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它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体系,是由许多小的环境组成,包括党风、领导干部作风和社会中的各种政治风气等。了解政治生态环境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在国家发展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明晰在其不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政治环境的创造及优化至关重要。创造和优化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进一步地认真探讨关于优化政治环境的问题势在必行。
关键词: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探讨
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并不是表面层次上的、相对独立的东西,而对于整治环境的优化,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单纯的反腐问题。它就像一棵小树,要想很好地生存发展,仅仅是它自己长得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一直地茁壮成长,与其周围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只有它周围的大环境各方面得到协调配合,才能不断地持续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受多方面共同影响的,而且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共同协作,一起打造廉洁、高效、文明、清正、和谐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政治条件和保证。
一、政治生态环境的基本内容
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政风气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实质上是一种“软环境”,以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问题为核心,密切关注执政、廉政、勤政、善政问题。以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为根本目的。
政治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生态,就其特征来讲,很明显,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态性。而所谓的社会性是指它是以社会团体或政党的形式出现的;生态性,则是指它处于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各要素息息相关。然而,政治生态环境并不只有这两个特点,和谐性作为政治生态环境的第三个特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主客观的和谐,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相统一等。
二、政治生态环境不良运行的表现
由于国家制度不完善和相对不合理、社会权力监督松散、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人民的民主意识较低、社会处于较不稳定的转型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也使其陷入了一定的不良运行之中,各种“污染现象”也日益显现出来,并不断恶化。
(一)贪污腐败现象越演越烈
就云南、山西等地来说,作为政府反腐工作的重点地区,政治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迫在眉睫。而要解决腐败问题,首先我们要认清导致腐败滋生的温床,从客观条件来讲,在当地特有的资源状况和地理条件基础上,很多握有公权者企图以自我拥有的权力为筹码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加之国家在大政方针和制度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使一些人有空可钻,不正之风更加肆意。从主观上来说,很多的领导人忘记国家赋予自己的使命,无视人民利益,重视个人私欲,使群众利益受损,带动一大批人们的腐败之风,进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一触即发。
(二)各种不良文化风气日益盛行
首先,一些地方基于当地的地理因素和特殊社会资源因素,出现了地方主义的不良之风,他们抵制中央的决定,不接受国家宏观调控,破坏地方政治生态环境。其次,一些地方拉帮结派,官员之间称兄道弟、媚上欺下、巴结奉迎媚俗之风日益盛行。更甚者,各地的形式主义相当严重,嘴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实际的落实行动却少之又少,各种大会层出不穷,但敷衍态度却十分明显,虚假之风盛行不断。最后,官员花钱大手大脚,使用公款毫无节制,更是用各种名目来将公款私用,有的官员更是好大喜功,做事无头无尾,公款浪费严重,还凭借所处职位搞各种权色交易,奢侈之风和“潜规则”之风也变得屡见不鲜。
三、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就国家政策落实方面而言,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为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做出重要保证。
就地方和社会廉洁发展而言,在良好的政治大环境中,有利于营造一种健康的发展氛围,促进地方的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和教育领导干部,抵制极端享乐主义,私欲主义,坚守自我道德防线,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促进廉洁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就领导干部自身发展方面来说,党员干部高质量的办事能力、快速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广大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作为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协调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
就党群关系发展方面来说,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想民之所想,化民之所忧,促进党群关系密切发展,增强人民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凝聚民心,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
四、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措施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区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反腐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优化政治环境,要把反腐作为关键,把国家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同时反腐败要下猛药,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首先,我们要深度分析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保持高度的统一;其次,坚决的惩治腐败现象,不退让,不逃避,政府负责人认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做好腐败的监查工作,严厉打击官员腐败现象,有贪必查,有腐必反,绝不退缩;最后,要塑造一个廉政文化的大环境,形成廉政效应,把其变为一种大众文化,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严格党员和领导干部管理制度
政府要在选人上多加重视,要任人唯贤,领导作为百姓行动的风向标,其言行举止是相当重要的,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政治生态环境的塑造起引导作用,选错了干部就会造成民心涣散,政治环境被污染,完善政府领导干部的选人制度,务必做到公正廉洁、公平公正,同时要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负责制,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态度,以己度人,有容人之量,讲正义,讲原则,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文化良好环境,以引领政治生态环境的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其良好运行。
(三)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民生问题的改善,它必须以民主作为保证;其次,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权利,尤其是人民群众,要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热情,加强人们的监督权、知情权和选举权等;最后,政府要维护人们的民主权利,严厉打击损害人们权益的现象的出现,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保持统一战线,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团结共进,才能维护政府部门的光辉形象,推进全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四)严格完善各项体制机制
机制体制上存在的漏洞,成为腐败现象萌芽的土壤,严格完善体制机制是优化政治生态的中心环节。严密国家的制度体系,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本地区的规章制度,使人们无空可钻,在源头扼杀腐败。而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于,一是政治制度方面,要改革完善国家的党政方针制度,遵守廉洁从政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国家民主化进程;二是经济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严格执行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
总之,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它是由很多的社会小的生态环境组合而成,并以其为前提条件。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等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治生态环境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抛弃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民群众要积极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认真了解党政领导机关的大政方针,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民主社会生活中去,人人参与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引领的同时,把一定的权力分给人民群众,人民来监督党员干部,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不会人亡政息。要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以求国家稳定和谐发展和顺利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黄明哲.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1(03).
[2]关晓雯.新形势下关于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5(04).
[3]邓凌.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变迁情境下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探析[J].理论导刊,2011(04).
[4]栗战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J].当代贵州,2011(07).
[5]夏美武.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生态视角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6]杨宁,刘晓明.解放战争时期政治生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最终确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1).
[7]赵红卫.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04).
[8]王泾波.皖北政治生态现象透视与对策研究[J].理论建设,2011(01).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69-02
*作者简介:周洁(199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