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的翻译研究
2016-02-04梁施施
梁施施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的翻译研究
梁施施*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迪斯尼动画影片《冰雪奇缘》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歌曲奖,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奖项。其中的主题曲Let it go在影片上映之后,迅速传播并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光是汉语版本就有4个,还有方言版,甚至流传出25国语言混声版。针对这一文化翻译现象,本研究比较分析Let it go的汉译情况,指出这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背后隐藏着诗学与意识形态的碰撞,并在经济因素的催产之下而诞生。
关键词:冰雪奇缘;Let it go;歌词翻译
《冰雪奇缘》于2014年2月5日在中国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片中的主题曲Let it go更是随着影片的播出之后便横扫各国,一度成为音乐网站点击率最高的歌曲。与之相关的奖项主要是第86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原创奖,第71届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第41届动画安妮奖最佳音乐,由此可见Let it go的确是得到了专家权威的认可与赞扬。而对于“民间”的反映来说,随着迪斯尼官网流传出一个25国语言混声版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各大媒体网民自发“创作”,出现了中文版(普通话版有4个,还有许多方言版)、日文版、韩文版、德语版、芬兰语版等版本。①细数之前的影视翻译现象,一部电影中的主题曲居然被译成多国语言并成为家喻户晓的神曲,这还是比较新鲜的,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Let it go的具体翻译情况和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一、有关Let it go各汉译版本的情况介绍
到目前为止,Let it go在网上主要流传的汉译版本有4个,分别是大陆姚贝娜版《随它吧》;大陆胡维纳版《随它吧》;香港白珍宝版《冰心锁》;台湾林芯仪版Let it go。以上四个版本都各有优劣,也特别能体现各自所在地域的特点。在进行详细分析之前,先来了解Let it go的制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此歌词的翻译情况。迪斯尼这次制作《冰雪奇缘》的主题曲不同于以前,一般来说,大部分动画影片是在成型之后,再进行主题曲的编曲作词的。这一次,Let it go的制作与动画制作同步进行,Let it go的创作甚至直接影响了《冰雪奇缘》的剧情反转,《冰雪奇缘》是根据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进行改编创作而产生的,众所皆知,冰雪女王在童话中是个超级大反派,在童话中,格尔达和加伊是要好的朋友,加伊因为山精的魔镜摔碎,其碎片落入他的眼睛中而变得冷漠,最后被邪恶的冰雪女王带走,促使格尔达(动画中妹妹Anna的原型)不畏艰险去寻找他。这里说到的冰雪女王便是Elsa的原型,相比之下可看出,二者形象已经相去甚远,这原因便是因为Let it go的创作。其实,迪斯尼对该童话的改编早在1943年就开始,但都因为对冰雪女王形象设计的失败和故事过于黑暗而久不能成型,直到Kristen Anderson-Lopez和Robert Lopez这对夫妻档所创作的Let it go直接启发了动画导演才使得影片最终得以成型并投入制作。Let it go这首歌曲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冰雪女王Elsa因害怕伤害别人而压抑自己,自愿禁闭在皇宫中十几年,直到这一切因意外被世人发现,反而释放了Elsa的心理包袱,尽情发挥她与生俱来的魔力,这段表现Elsa内心独白的歌词便是使冰雪女王从反面走向正面的关键。
在了解了Let it go制作的幕后背景,便可知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那对于翻译来说,便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达到“信、达、雅”还要能还原到影片之中,符合影片的中心精神。
总的来说,大陆姚贝娜版可能因为编曲或其他原因,此版本删除了原歌曲的两部分,共四句歌词,分别是“To test the limits and break through /No right,no wrong,no rules for me,I'm free!”和“And one thought crystallizes like an icy blast /I'm never going back,the past is in the past”②第一处出现在女主角Elsa即将开始创造她的冰雪宫殿之前的几分钟唱段中,Elsa将不再受到束缚,此刻她自我感觉非常快乐和自由,所以大声呐喊,“I’m free!”。私以为删去此部分不是十分妥当。而第二处则是Elsa将心中的思想结晶变成了锋利的冰晶,并通过魔力使冰晶动起来,幻化出天地将为之大放异彩的冰宫。这句唱词是和画面的人物动作协同进行的,删了也有所不妥。第二点则是,姚版的直译较多,带有一些翻译腔,比如“Not a footprint to be seen”译“没有脚印的地方”,“Couldn't keep it in;Heaven knows I've tried”译“只有天知道我受过的伤”,还有“Let it go”直译为“随它吧”。其次,过于随意的翻译,可能是译者为了讲究时效和押韵而造成的,如其中的“封闭生活我生命的选择/别再找我过去已经离开我/风暴已淹没”很难对应原文的译处,并且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这也是一些流行媒体影视不够认真负责的表现。
而对于大陆胡维纳版同样也存在有翻译过于直白的地方,比如“I am one with the wind and sky”译为“跟风和天空对话”,整体的译文比较质朴,但对于音乐歌词这一特殊的文体来讲,表现力似乎没有香港白珍宝版的《冰心锁》那么强。白版十分接地气,能把原文所在地的文化恰当地融入当地文化当中去,而且也较为符合原作精神,但也有的地方改动过大,会受到一些诘问。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翻译行为是值得关注的。因为翻译的最本质任务是在不偏离原文思想的基础上用当地语言更好地解释给当地人听。比如“The wind is howling like the swirling storm inside”译为“阵阵冷风扑面刺痛,天际乱碰”,“天际乱碰”中不使用“天空”而使用“天际”就显得粤语味十足。又如“And the fears that once controlled me /Can't get to me at all”译为“繁文共律例也失去往昔一般天威”使用“共”代替“和”,而“繁文律例”也是港味十足的词语,在白话歌中十分常见。当然,不可避免的是,迁移过大也会使得译文带上强烈的主观意识,比如“Don't let them in,don't let them see”译为“谁曾劝我 逃离心魔”是出入比较大的一个例子,但是如此翻译也是结合了剧情之后做出的权衡与修饰。而台湾林芯仪版则把忠实原文又不失风格个性平衡得比较好。译文整体上是根据一句对一句进行翻译的,而且读起来比较流畅,并不因为译过来之后产生一种生硬感而不接地气。比较这一句的4种翻译即知:“My power flurries through the air into the ground”——姚版 “封闭生活我生命的选择”;胡版“我力量从空气中扩散到地上”;白版“我用我能力奏出冰天的赞歌”;林版“力量强大从地底直窜上云霄”。四种翻译都各有特点,姚版翻译有点不知所云,胡版过于直白,白版译文迁移过大,林版则比较妥帖。
二、关键词/句的比较
(一)关于标题Let it go的翻译
都说标题是文章之眼,好的标题翻译亦是如此道理。将Let it go翻译为“随它吧”,在解释意思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过于随意,而且,读者也并不知道“随它吧”中的“它”是指什么。将之译成“冰心锁”倒是反弹琵琶唱新歌,刚好与原文表面意思相反,译词也比较优美,但同样存在上文所说的问题,意思迁移过大,有“伪译”的嫌疑。而台湾林版则直接使用,讨巧避免了翻译问题。“let go”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中有三个释义:1、松手;放手2、松手;放弃;放掉3、释放;使射出。私以为,Let it go译为“释怀”“随风而去”会比较恰当,就整个剧情来说,此歌曲有着一种卸下心理包袱之后轻松的感觉在里面,也是迪斯尼歌曲中很别开生面具有摇滚精神的一首歌:Let it go就直接表明这种态度——不管你怎么样,老子今天不干了,全都随风而去吧(虽然第二天还是得接着干活)。综上所述,Let it go译为“释怀”“随风而去”就较为合适。
(二)关于歌曲中几处Let it go的翻译
“Let it go”一共在歌词中出现了6次,但每一次所代表的情感是不大一样的,所以虽然是同样一句话,但也应该译出不一样的感觉来,使读者能明白不同语境下同一句话也有着不同的魅力。第一次出现是在“Well now they know /Let it go,let it go/ Can't hold it back any more /Let it go,let it go/ Turn away and slam the door”是悲情转欢快情绪的一个衔接,当Elsa隐忍十几年可最终还是被发现,心中不免就释怀转身不再牵挂,故“Let it go,Let it go”译为“放开手,放开手”或者白版“忘掉那,无形锁”“谁亦要,随心讲”都是十分到位的。第二次出现在“Let it go,let it go /I am one with the wind and sky /Let it go,let it go /You'll never see me cry”是Elsa释怀之后创造力爆发时候的唱段,情感是激昂的。港版译之为“忘掉那,无形锁”“谁亦要,随心讲”,台版则为“放开手,放开手”“让她走,让她走”,这里重点说一下台版的“让她走,让她走”用了“她”这个第三人称称谓词,也就将整个由Elsa内心独白式的唱段变成了第三人称讲述的旁白式描述,私以为是不妥当的,同时也和下面同样是台版译文中的一句“我的心层层冰封锐利碎片很难消”(My soul is spiraling in frozen fractals all around)中的“我”自相矛盾。第三处Let it go出现在“Let it go,let it go /And I'll rise like the break of dawn /Let it go,let it go /That perfect girl is gone”港版译为“放弃吧 无形锁”“谁亦要,随心讲”,台版为“让她走,让她走”“让她走,让她走”,在大陆版中所有的let it go均译为“随它吧”已经分辨不出其所要传达的情感,而全凭歌者的把握了。由此可见,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想译作不同句子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
(三)几句关键句的翻译
“It's funny how some distance /Makes everything seem small”这里的“funny”不仅是有趣的,还偏向指滑稽的,包含有一种主人翁(Elsa)对这个世界(everything seem small)居高临下的鸟瞰,包含着对以往被憋屈在宫殿中,今日重获自由的兴奋感。所以,在了解这一点之后,这一句译为“当初惊天的一切,如今都变烂泥”就比平铺直叙地译作“你我之间有距离,一切都变得渺小”要好得多。
“No right,no wrong,no rules for me,I'm free!”此句歌词出现在动画场景中Elsa往上冲向天空中,一路变幻出脚下的冰梯的片段中,所以简简单单的一句“I'm free!”要是能结合剧情及画面感将之译为“起飞”“向前”就比直译“我自由了!”要表达丰富得多。
“My power flurries through the air into the ground /My soul is spiraling in frozen fractals all around /And one thought crystallizes like an icy blast”用了强有力的词语如“flurry”(激动、慌张),将Elsa拔地而起的冰雪魔力描绘得十分生动,“我强大的力量拔地而起,直窜上云霄”;而用“spiraling in frozen fractals all around”则形象化译之为“我的心层层冰封锐利碎片很难消”使得画面感十足,下一句则用“crystallizes”“icy blast”多与冰雪有关的词,译之为“心念动冰晶立起天地将改变”使得画面感十足。
通过以上分析的几处例子可见,因地制宜地翻译显得十分重要,同样能表达一样的意思,但翻译的方式一变给读者的感觉也大不相同,特别是针对影视文学的翻译更是如此,需要译者先把握好全文及思想感情,产生“代入感”,能亲历再现影视作品中人物的事件,再以人物的角度和口吻来解释,自然会更富有感染力和流畅度。从而使这首歌曲与影片情节融洽,歌曲高潮处往往也是故事的高潮,水到渠成地转化为感情抒发的闸口。其次,歌曲本来便是极具表现力的一种体裁,那翻译出的歌词也应该富于张力,能够拥有艺术美感。所以在有的细节处理上,不必一字对一字地翻译,在统揽全文,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有所迁移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对外来文化本土化过程中,加入本地的文化元素,能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这一点就在港版译文《冰心锁》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使用粤语演唱和翻译,译出的感觉也带有典雅端庄的印象,使歌者演唱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不是诘屈聱牙。
三、出现25国语言版的背后
除了Let it go的汉译版各不相同之外,迪斯尼还制作出了一个25国语言版的MV。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普通话、瑞典语、日语、拉美西班牙语、波兰语、匈牙利语、粤语、韩语、俄语等。可谓是挣足了人们关注的眼球,使得整个影片名利与口碑双丰收。随后各地网民又自发DIY出自己地方文化的版本,如国内的各种武汉话版、东北话版、还有搞怪的女中音嚎哭版等,这都推波助澜使得整部影片更加红透大江南北。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首先是经济因素在背后提供了强大推动力,这是迪斯尼公司深谙营销的精髓,进行娱乐营销的一例经典,它从传播方式上直接拓宽了接受范围,使得各种受众更容易也更好地接受《冰雪奇缘》。这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一种发展趋势,只有更易为大众所接受,媒体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除了娱乐营销,这也是文化传播全球化的一种诗学现象和美学趋势。根据网络上受众的反应调查,大家对这种混合多国语言的歌曲翻唱是持一种十分好奇的态度的,同时也十分欢迎的,因为了解了剧情,在听由其他语言演唱的这首Let it go时,也同样能感受到音乐的强大感召力,无论哪一种语言,西班牙的小舌颤音或意大利的花式卷舌都各具特色,忍不住鹦鹉学舌地跟学一番,从而体验到全球化下文化交融所带来的特殊美学意义。
第三点,值得一说的便是关于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他设定是根据北欧原住民的一个少数民族——萨米族来设计的。萨米族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极圈内,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与冰雪相伴,有时候还能见到极光,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萨米族流传有一种传统吟唱方式——“尤伊克吟唱”(即德文Joik-Gesang),而这种特色吟唱方法也被带入了《冰雪奇缘》这部影片的音乐之中,比如片头曲Frozen Heart,具有浓重的北欧号子般呐喊的感觉。但在本文中想探讨的不是音乐特色问题。而是《冰雪奇缘》及这部影片中的音乐所代表的民族文化问题。萨米族作为北欧的少数民族,是目前欧洲仅存的游牧民族,而该族群的语言因为族地被瑞典挪威等国的开垦等政治问题而备受冷落。萨米族人也曾被迫学习他国语言放弃本民族语言。但通过这次的影片《冰雪奇缘》的上映,可以看出,迪斯尼把少数民族的文化纳入自己阵营,包装改造之后展现于世,且不说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否保持了其原文化精髓),不管如何,此举也是彰显各种文化平等的表现之一。所以受众能感受到来自萨米族不一样的文化,如音乐中的“尤伊克”元素,影片中的有关萨米族的设计元素,这些都能看作是各民族文化平等的一个征兆,也使受众能认真对待来自不那么强大的民族文化。
四、小结:影视歌曲的翻译活动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将翻译看成一种目的性行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提出的一个观点。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德国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提出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她在当时的翻译批评中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理想的译文应该是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等值关系来的。后继者汉斯·威密尔(Hans J.Uermeer)则进一步,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具有人类行为活动的一般共性。所以,不同的文化风格习惯对译文影响深远,而原文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而存在。而等到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他们提出了更加成熟的功能翻译论观点。前者强调译者作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行为、翻译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的关系,从译者角度全新看待翻译;后者则弥补前人的“译者行为过于随便”这一不足,提出“功能加忠实”的翻译模式(Functionalist Plus Loyalty)。更加协调了忠于原文与利于功能发挥两者的关系。而《冰雪奇缘》中关于主题曲Let it go也正是在这种翻译批评的关照下进行的,不仅是歌曲的翻译,影视剧字幕的翻译以及其他剧本、小说的翻译都应遵循这一翻译原则,在忠实于原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之下,合理地本土化,利于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所以,特别是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影视歌曲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目的性行为,我们应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将各种优秀文化译入国内,或者将国内独树一帜的文化传播到国外,便于其他的国际民族能够客观地了解中华文化。
[注释]
①http://v.qq.com/boke/page/x/q/p/x0127ew7bqp.html.
②所引歌词翻译均来自网络百科.
[参考文献]
[1]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46.
[2]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报),2005(1):61-62.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52-03
*作者简介:梁施施(1990-),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暨南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