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党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2016-02-04毛志凌

山西青年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主导权意识形态

毛志凌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提升党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毛志凌*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要紧紧围绕网络社会发展的实际、关注网络意识形态重点受众、抵御外来意识形态入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宣讲方式,不断适应网络发展规律,凝聚全社会共识。

关键词:网络社会;意识形态;重点受众;主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大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讲话和批示,在宣传工作、意识形态构建、高校舆论营造等方面发表了专题讲话,对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问题

网络社会是人们现实社会行为在网络空间的反映、延伸和补充,它是全球网络一体化进程的产物,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社会形态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社会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突破传统的信息传递壁垒限制,变革人们生活模式,促使人们各种交互行为活动在虚拟空间中发生和作用,形成一个相对于现实社会形态的电子化社会形态即虚拟社会形态,既分离于现实社会,又和现实社会互补,离不开现实中人们的支配。

(一)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滞后于网络社会发展

自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网民、网站和域名的数量增长迅速,目前有网民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2%①。庞大的网络民众在自由的网络空间中思想交锋、各种意识形态、各自利益博弈非常激烈,然而鱼龙混杂甚至发生变异的网络舆论生态让网络空间不再是一个公平、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部分所谓的“网络精英”利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支配权试图构建一个由他们主导的网络意识形态场,以期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走势。由官方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疏于对前些年网络社会群体快速增长的关注,导致网络社会中的网民毫无规则意识。而且,网络空间在发挥重要舆论阵地的同时,也成为了暴力、色情、低俗文化甚至是反社会群体集会和传播的“天堂”。在叛逆文化、媚外文化、低俗文化、反社会文化等价值理念的传播下,过分张扬个性、突出享受、金钱至上、三俗遍地、鄙视国人和传统文化、跪拜“外国人”和仰慕外国文化等成为了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突出问题。也就是一方面网络群体在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关注始终跟不上,导致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管控远远滞后于网络群体增长和网络社会发展。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

随着公众的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网络平台成功激活了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由个体、群体和互联网媒体组成的公共舆论制造主体正不断试图使用网络舆论来影响政府的政策议程或决策,以此来谋求自身利益或公共利益。然而,在公共理性尚未形成、成熟公民社会尚未确立的现实下,孰能代表网络公共舆论、公共舆论的价值取向,其是否受到干预或操纵,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如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恶意宣传、转发负面政府信息,造谣和攻击政党制度,以众多的评论文章引导公众的反政府意识等等,不能否认存在某些利益集团打

着为公共利益的“旗子”却做着“一石二鸟”兼顾谋求私利,甚至直接操纵网络舆论服务于集团利益的勾当。如果再有境内外一些企图阻碍中国发展、无限放大国内社会问题、攻击政党制度、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势力参与,那么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很有可能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一群“乌合之众”在“极化群体”的引领下,以“民主”之名破坏实质民主,扰乱网络社会治理秩序。

(三)外来意识形态的有意输入

外来意识形态的有意输入可谓来时已久,不仅运作成本低、效果佳,还悄无声息没有直接战争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在推广自己标榜的“普世价值观”上不遗余力,看似是用一种文化、文明的方式“交流”到国内,但背后隐藏了更多政治目的,背后是美国等西方社会全球战略的推动,以文化之名进行的无声无息的颠覆,尤其是在通过“意识形态战”成功阻击了前战略威胁苏联之后,对中国崛起的“意识形态战争”也谋划实施已久。在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网络空间,美国对华输出的绝不仅仅是美国大片、体育竞技等所谓的精神文化,更多的还有暴力、色情、街头政治、西式民主等政治行动诱导,甚至是以各种基金会背后操纵直接推动我国社会动荡。去年的香港“占中事件”,就是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多年扶持下,以要求“民主”为名开启了挑离香港与大陆关系的“雨伞革命”,让香港的发展一下子陷入了低迷期。在大陆网络平台上,他们利用网络舆论主动权刻意放大政府责任问题、挑拨各种地域歧视与纷争、抹黑历史英雄人物、炒作民族间社会事件、造谣中央领导人、悉数中华传统劣性等,以系统性、全局性、全覆盖性的方式在网络上铺开。同时,利用金钱、威胁等方式鼓动部分网络“达人”、部分国内利益代言人和一些普通网民在网上挑起舆论争端、在一些敏感时刻发出不同于党和政府的声音,并引诱网民起哄,试图挟持“网络民意”干扰党和政府的决策,网络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不得不关注的意识形态安全重地,稍有不慎,不加提防,就可能印证美国人“在第五代、第六代人身上颠覆中国的预言”。

(四)网络社会意识形态重点受众关注不足

网民是网络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不同的群体对意识形态的感知度和受影响度也不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网民的年龄、学历和职业分布有以下特点:从网民的年龄结构上看,10-39岁的网民占网民总数比例高达的78.1%;从网民的学历上,高中(中专、技校)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52.1%;从职业分布上看,学生网民(占比23.8%)、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占比22.3%)和企业公司人员(占比17.0%)占据了前三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尽管所占比例不高(3.9%),但群体使用率约在63.2%②。从数据中不难发现,网民的年龄、职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总体是趋同的:中青年和未成年人构成了

网民主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群体使用网络比例较高。从意识形态的受众角度看,信息输入和渗透是主要载体,最容易受信息传播干扰和影响的是那些辨别能力较差和盲从的网民群体。高中、高校学生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长期,如果没有正面、积极向上的、爱国的、民族自信的理念引导,必然会崇洋媚外、自卑消极,产生阴暗心理、报复心理,成为价值偏差的“问题青年”。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部分人不关注中央政策、不学习中央会议精神、不与中央保持一致的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仍然没有认清形势要求,仍然自我沉迷、为所欲为的人。

二、对策

强化党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要与时俱进。在2016年全国网络宣传工作会议上,对网信工作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网络宣传工作理念、内容、手段、队伍建设等全方位创新,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为“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网络舆论支持。”

(一)系统研究网络社会发展规律

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在人这个群体上发挥作用。总书记说过,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我国网民众多,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网络社会发展规律、网络传播规律、网民群体和网络群体性行为规律的深入研究,把网络空间虚拟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交互规律,系统的总结、归纳、分析,为从顶层设计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中央的声音、正能量,形成为民服务、为国振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舆论主导。

(二)贴实开展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

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如何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中青年网络阅读需求,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宣传研究的重点。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在网络空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方式和方法都很重要。如果还仅停留在传统思维、传统媒体传播的思维,禁锢于用官方语言、党报党刊来发挥巨大作用,是要被中青年群体抛弃的。要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即时性、图文视听一样都不能少的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互动等方式,用网民愿意听得“网言网语”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够接“网气”“有人气”。学会用网络社会的方式,去讲好适合网民需求的理论。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才有实效。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三)强化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重点受众的引导

对网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类有这样的说法“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也即是正面、负面和不明确者。我们不可能去挨个挑选出网民在意识形态方面出于什么立场,只能对最容易受信息传播干扰影响的那些辨别能力较差的群体、易盲从的网民群体和一些特殊职业身份群体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工作,再以具有普适性的网络意识工作面向网络大众。重点受众有: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摇摆期,极易被诱导至反叛、反主流和反权威)、教育工作者(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一旦出现偏差容易成为“害群之马”,尤其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者)、领导干部(不良意识形态极易在群体内传播)、网络传媒从业者(掌握网络传播的话语权)、归国人士等。按照群体特点开展引导、约束、教育等,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

(四)加强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宣传创新

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12-30.

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12-3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19.

[2]李兴选.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理论导刊,2015.02.

[3]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红旗文稿,2015.14.

[4]高峰,艾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论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5.

中图分类号:D25;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47-02

*作者简介:毛志凌(1982-),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漯河市委党校讲师,科技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主导权意识形态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潮妆在“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问题研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