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洋花灯

2016-02-04潘卫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灯座遂昌县花灯

潘卫英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垵口乡政府,浙江 丽水 323317)

桂洋花灯

潘卫英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垵口乡政府,浙江 丽水 323317)

遂昌县垵口乡桂洋村传统花灯的来历、制作及传承。

遂昌县;桂洋花灯

遂昌县垵口乡桂洋村有传统的花灯,用竹篾和纸扎制成戏剧人物的造型,人物组形神兼备,形象惟妙惟肖,深受群众的青睐。2004年国庆节期间,遂昌县举办“民间文化大集”,桂洋村民扎制的“穆桂英与杨宗保”、“桃园三结义”、“樊梨花与杨梵”、“空城计”、“福禄寿禧”五座戏剧人物造型花灯参加“民间艺术灯展”,荣获得一等奖。2008年8月,桂洋花灯被列入丽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洋村位于瓯江支流松荫溪上游十四都源的源头,地处深山狭谷之间。有11个自然村,户1233 人,村所在地桂洋自然村有85户,350人。桂洋花灯是流传于遂昌县城西南部垵口乡群众性的民间民俗美术工艺,它是当地民间庙会、祭祀活动中的一种敬神娱民的手工艺术品,配合民间庙会活动的习俗,桂洋花灯在民间传承发展。

桂洋村中心有一座飞檐起翘的四角亭,村人称“万安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亭内供奉华沅天皇神像,又名“五仙灵光”,每年元宵节,村里要在万安亭中要举行祭祀仪式。桂洋花灯也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桂洋村民在供奉的神像前挂几盏花灯祭祀神灵,庆贺元宵,形成习俗。逐渐扩大,影响到周边村落,桂洋村则按每户一丁一灯。起初以扎制花鸟鱼灯为主,品种之多被称为“百鸟花灯”。由于村里人爱看戏,也能唱戏,对各种戏剧人物的造型、神态耳熟能详,于是花灯也逐渐创制出具有故事情节的戏剧人物造型的花灯。

每年正月初,村里每家每户都精心准备扎制花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送到万安亭中,或摆放在灯架上,或悬挂在梁枋间,各种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名曰祭祀神灵,实乃敬神娱民的群众性的花灯展示活动。正月十六日息灯后,人们把花灯送到祠堂里保存。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村里举行迎神巡游,花灯又作为巡游队伍的一个项目,参加迎神游行。在祭祀和巡游中的花灯尤以戏剧人物花灯扎得最棒,最受群众的喜爱。一般的花灯用手擎着灯杆,戏剧人物灯安装在一个灯台上,巡游时由两个人抬。

迎神活动结束后,各家各户把自家的花灯带回家保存。第二年正月时,花灯骨架还好的就重新裱糊、绘彩,骨架有损坏的就重新扎制。

戏剧人物花灯由灯台和人物两部分组成。灯台即为安装戏曲故事人物的底座,相当于戏曲演出的舞台,一般长约 50厘米,宽约70 厘米,高约12 厘米,台的四周还要做成一圈围栏,人物立在舞台的当中。像《空城计》的灯还在台上扎制一个城门楼,孔明坐在城楼上。人物根据不同的造型,站立的人物高约62厘米,坐着的人物高约38 厘米。几个人物依据故事情节的内容摆成不同的造型,形象栩栩如生,造型生动活泼。

扎制戏剧人物灯所需的材料为:竹篾、棉纸、彩纸、头偶人、稀面糊、白漆、油漆、胶水、饰品、颜料、木板、铁丝、铁钉等。使用的工具有:锯子、篾刀、小刀、刷糊笔、油漆笔等。扎制的工序为:

破篾。竹篾要挑选竹龄在3年以上,竹节要长、韧性要好的毛竹。5—7年的毛竹最好。将毛竹破成篾条,过剑门,削成宽3—5毫米带竹青的篾条。

搓棉纸线。把棉纸裁面长20—30厘米,宽2—3厘米的纸条,捏住一端把纸条搓捏成纸线,头端预留1—2厘米用于扎篾时粘结。搓捏好的棉纸线,备用。

做灯架。根据戏曲人物灯的内容,设计适合的底座尺寸,取一块木板按底座的尺寸锯好底板。在底板上按灯座的尺寸,设计钻若干个小孔,再按照灯座的高低,取适当的篾条插立小孔中,扎成底座的篾框灯架。

做人头胚。根据戏曲造型人物的形象,用木头雕刻成的戏曲人物头偶人像。木头偶人像雕好后,在木偶头像表面用稀面糊糊7至10层棉纸。第一层棉纸要用清水刷,这样糊好的纸头面容易揭落,一面的几层用面糊刷平实,不能出现气泡。棉纸糊好后,用温火烘干。将干燥的棉纸头面用刀剖开,俗称“脱胚”。剖开的棉纸头面的合缝处,要再用棉纸粘合,待干燥后在表面涂上白漆,使之油光,然后用油彩画出脸部五官,头发,眉毛。如果女的木头帽胚要做成蘑菇形,需在帽箍配上山绒及饰品。

扎制人物。根据所扎的人物形象,先用篾条扎成人体的框架。扎制人体用直篾条为经,用横篾条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的大小、粗细,扎成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篾圈。把不同的小圆圈分别套在直经的篾条上,相交的位置用棉纸线扎紧固定,扎成一个人体的框架。

制作服装。根据所扎人物的形体特征和服饰的款式,用彩色纸剪裁成程式不同的相应大小的纸片。根据人物的形象和服装要求,在不同的纸片表面用油彩描画出各种图案。粘贴服饰,在人物形体框架的篾条外侧表面涂上浆糊,把相对的彩色纸片粘贴到框架上,做成一个人物的身体。

组装人物。把原先做好的人物头像安装到相应的人体上。再根据人物造型和动作的要求,把事先做好的道具(人物所使用的刀枪、马鞭、纸扇等)安装到人物的身上。

安装灯座。根据每组人物彩灯的造型,在灯的内部选择在适当的部位设置灯座。灯座用粗篾片做成小型的灯架, 架子的下部固定装一个小钉子,用于插蜡烛。灯座后面的位置留一个可供手伸入的孔,孔部刷上可活动的纸片,供点蜡烛时操作用。

戏曲人物彩灯扎好后,在内部点燃蜡烛,整个人物造型的组合通体透亮,五彩纷呈。如今,有关的设备条件好了,戏曲人物彩灯的造型仍采用传统的工艺,用篾条和彩纸扎制。而过去里面点蜡烛的,现在采用小电瓶,安装上小电珠、小灯泡,灯光的效果更好,也更方便、安全了。

桂洋戏曲人物花灯的传承人廖宗高自小跟祖辈学习扎灯技艺,掌握了娴熟的扎架、糊纸、描画的技巧。他扎制的戏剧人物组灯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老艺人廖华明(1934年6月生)介绍说,他和廖宗高都是小时候学习扎戏曲人物花灯。解放以后,村里的庙会活动停止,戏曲人物花灯也就几十年没有扎过。2004年,遂昌县进行民间艺术普查时,发现了桂洋戏曲人物花灯的传统技艺,老艺人重操旧艺,扎了五组戏曲人物花灯参加9月份全县民间文化大集民间艺术灯展,荣获得了一等奖。参展期间,几个老艺人把他们扎的花灯视若心肝宝贝,日夜守在花灯跟前,生怕看花灯的人不小心碰坏了他们的宝贝。

老艺人廖宗高早年已迁居外地,和廖华明两人都年岁已高。桂洋村中的叶小林(四十多岁)在老艺人的指点下,聪明好学,基本上掌握了扎灯技艺。村洋戏曲人物花灯得到了传承,继续在民间发扬光大,在繁荣新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J825

A

潘卫英(1970-),女,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人,现在遂昌县垵口乡乡政府工作,担任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灯座遂昌县花灯
看花灯
挂花灯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飞蛾和台灯
飞蛾和台灯
做花灯
新荷初绽
赏花灯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