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02-04罗咪
罗 咪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浅析舞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罗 咪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特定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从而使受教育者确立一定的舞蹈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掌握优越的知识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知识,发展受教育者的舞蹈思维能力,使其成为舞蹈行业中所需的优秀舞蹈工作者。舞蹈教育,作为社会中一种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
舞蹈教育;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一、中国舞蹈的发展足迹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国家。舞蹈教育出现在夏朝之后。周代有六种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些称之为“六艺”。其中的“乐”包含音乐、诗歌、舞蹈,这三类是艺术的总称。周代的大司乐中有奏乐、唱歌、舞蹈等专业人士,大约上百上千人。可见,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口数量来看,是非常可观的。舞蹈的目的是歌颂武王的功德,歌颂周代的王权。汉武帝时,有专门管理乐与舞的“太乐署”机构,只有达官贵人的嫡亲才有资格参加,并且也有年龄条件与身材条件的限制。唐朝的建立,为今后舞蹈艺术的繁荣和舞蹈教育的发展打造了坚固的基础。唐玄宗喜好歌舞,为此设立了梨园。才华横溢的舞蹈艺人,为唐代舞蹈繁荣发展、为后人创造了无可厚非的莫大贡献。宋代的兴起使民间舞蹈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有专门的综合娱乐场所,还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即小剧场的雏形。当时的舞蹈艺人一般以口传身熟的方法,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保护和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舞蹈元素,发展了中国传统舞蹈艺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舞蹈学校纷纷建立起来。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诞生。在这之后,上海、广州、四川等地区陆续建立起舞蹈学校,这代表着文化建设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日增加。那些在战争中依旧没有放弃跳舞的人,走进舞蹈教学课堂,成为中国第一批舞蹈教师、表演家和理论家。追逐而来的《红绸舞》、《荷花舞》、《鱼美人》、《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希望》等作品,开创了中国舞蹈史上的新局面。
二、中国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
舞蹈的历史发展,能清楚地看到舞蹈与经济、政治、生活、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今越来越多的舞蹈学校、艺术院团从事舞蹈教育行业,这说明舞蹈教育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教育体系。笔者经过多年来对舞蹈的探讨与实践,对舞蹈院校的课程安排有宏观的了解。一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技术技巧能力;另一方面,对舞蹈基础理论课程要引起重视。
(一)教学模式
舞蹈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地方艺校和高中生,通过短暂的时间时光来学习舞蹈。当然,舞蹈作品的反复练习和技巧训练是重要的。舞蹈的教育方针与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如今,部分专业院校注重学生的舞蹈表演才能和技术技巧,忽视了舞蹈基本理论的学习,这是有偏差的。学生在自己限有的知识领域来完成舞蹈作品,其表现出来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缺少舞蹈思维能力。在学习一个舞蹈作品前,应当了解该作品的民族历史、习俗生活、地域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知识,在熟知了这些舞蹈文化背景之后,不同于以往的眼光,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该舞蹈作品,就会产生不平凡的舞蹈见解与舞蹈鉴赏力。对舞蹈表演的完整性来说,更具内涵与深度。
只有认识到舞蹈理论的重要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自己学习舞蹈的初衷,与实现舞蹈的价值。专业院校都应重视对舞蹈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舞蹈理论更加关注,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
(二)师资力量
古人云:“师者,教人,教人以道者之称也。”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中的主导,是课程的组织者与知识的传播者。在专业舞蹈院校,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教师培养的舞蹈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首先自舞蹈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德、智、体、心、质全面发展的人。
在舞蹈教学方面,舞蹈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拥有舞蹈专业技能,但缺少舞蹈的理论水平,这也是不够的。
舞蹈教师需要具备四点,才能成为一位全面的、合格的舞蹈教师。首先,舞蹈教师应具有演员的才能。舞蹈教师需要有一名演员的经历,当在给学生做示范时,舞蹈教师在讲解中才有身切体会。一般来说,舞蹈教师也应当是一位好演员。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吴晓邦先生,原本也是舞蹈学习者与表演者,经过多年的学术积淀,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与舞蹈艺术家。其次,舞蹈教师应具有编导的才能。编舞能力首先来自于舞句组合能力,还需要有构思、结构及舞蹈语汇组合能力。再次,舞蹈教师应具备理论家的思维能力。舞蹈教师不只是纯粹的实践者,还应当是研究教学方法的逻辑思维者。这样,舞蹈教师的实践教学会越来越有条理,学生的知识系统会更加壮大。最后,舞蹈教师应具备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与舞蹈教学存在着共性。找到一种特有的舞蹈教学方式,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学科建设
课程的设置体现教学目的,它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意识,关系到学生舞种兴趣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安排应依据舞蹈教育方针与目的进行,应依据受教育者的智能需要进行,依据受教育者体能的可能进行,依据社会的需要进行,依据学校的条件进行。如何完善舞蹈课程日程体系,应当遵循纵向渐进原则、横向并进、长期分散、短期集中的原则来实施。
首先,我们应将理论课提到舞蹈教育的课程表上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舞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其次,要学习中国几千年以来的舞蹈历史轨迹,对中国古典舞、民间舞有相应的了解与探究。最后,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舞蹈的方法。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缺点,舞蹈教师要用自身所学习到的舞蹈知识,结合实践的方法去帮助受教育者。鼓励学生多研究舞蹈理论知识,在理论中了解舞蹈的根源与本质,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这样才能清楚在培养舞蹈人才中各课、各教师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
三、未来舞蹈教育发展趋势
我国舞蹈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宗旨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赏识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培养全方位发展的舞蹈专业人才。舞蹈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舞蹈艺术被称为“艺术之母”。舞蹈艺术从古至今的流传,有它在艺术中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今社会,舞蹈教育已经遍布东南西北,舞蹈艺术在整个艺术领域中排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舞蹈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舞蹈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舞蹈教师在全国舞蹈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舞蹈教师的学术修养、舞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舞蹈教育的目的,舞蹈人才需要有六方面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要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舞蹈教育应当面向社会,不断创新。我们要集中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为目标外,还要坚持舞蹈教育的普及,让更多人认识舞蹈、爱上舞蹈,让人们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接触舞蹈艺术,融入到舞蹈中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在现今的教育系统中需要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J70-4
A
罗咪,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