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康德的逻辑观

2016-02-04张昊

山西档案 2016年6期
关键词:逻辑学先验康德

文 / 张昊

论康德的逻辑观

文 / 张昊

康德不仅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逻辑学家。其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学讲义》中。虽然学界对康德的先验逻辑是否是逻辑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如果我们从康德对逻辑的定义入手,明晰康德对逻辑的看法,引出康德的先验逻辑,就能够认同《逻辑史》及《逻辑史手册》的观点,站在大逻辑观的角度,承认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并重新审视康德对于逻辑学的重要贡献。

康德;先验逻辑;普通逻辑;逻辑观

一、康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逻辑学家

众所周知,伊曼努尔·康德(1742-1804)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划时代的哲学巨著,此外,他还出版过《逻辑学讲义》。国内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康德哲学进行过研究,当然也涉及到逻辑,特别是先验逻辑,然而,由于学科限制,对康德逻辑观的分析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内研究逻辑的学者普遍不重视康德的先验逻辑,甚至不承认康德对于逻辑学的重要贡献。但在世界著名的逻辑通史著作中,我们显然看到了康德的影子。安东·杜米特留在其1977年出版的《逻辑史》[1]前言中指出,写逻辑史的作者,不能依靠任何预先想好的观点。他认为,如果用某种预先确定的观点去撰写逻辑史,就必然会忽视一系列逻辑学家的名字,像托马斯·阿奎那、康德、黑格尔、胡塞尔以及其他许多人,然而这些人却塑造了他们时代的人类思维体制。对这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没有评述,难道还能对逻辑学的发展作出说明吗?因此,他坚决主张,逻辑学是一门活的学科,逻辑史应当包括对其发展作出贡献的一切因素。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逻辑史》中不仅讲述了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发展,而且还讲述了康德的逻辑思想。此外,2004年由国际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的《逻辑史手册》[2],也是近年来被誉为“第一部由大卷本著成的系列逻辑史著作”[3]中写到,他们最近在收集康德逻辑学讲义的过程中发现,康德确实是一个逻辑学家。但之前的大多数逻辑学家认为“康德不是一个形式逻辑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他在为他的先验逻辑,即通过形式逻辑提供的线索建立的先验逻辑,大多努力也是失败的”[2]。两位编者对此观点表示异议,并希望在修订逻辑史的过程中证明康德对于逻辑的贡献。他们认为,康德虽然没有直接在符号技术上对逻辑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却为建造新的建筑提供了概念设计草图。康德已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勾画出他的建构草图,许多新的逻辑教科书都应当被视为康德逻辑思想的果实。实际上,康德逻辑对后来的马堡学派、辩证逻辑及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康德关于逻辑的看法

关于逻辑,康德下的定义为“这种关于一般知性或理性的必然法则的科学,或者说,这种关于一般思维的单纯形式的科学,我们称之为逻辑”[4]。之后,康德又在《逻辑学讲义》中进一步解释道:“逻辑是一门理性的科学,但它不涉及内容,只涉及形式;它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必然规则的先天的科学,但不涉及特殊对象,而是涉及所有对象;因此,它是一门正确运用一般知性和理性的科学,但它不是主观的,即知性思维并不遵循经验(心理)原则,而是客观的,就是说,它遵循先验原则,知性必须如何思维。”[4]通过康德的说明,我们可以在其哲学体系中明晰逻辑的位置。康德把科学分成两大类型:理性科学和经验科学。理性科学是形而上学和数学,形而上学是依靠观念的纯粹理性知识,而数学是依靠观念结构的知性知识。其余所有的知识是经验的知识,因为它们不是依据原则,而是依据材料通过归纳形成的,它们是从相对普遍的经验材料规则中抽象出来的。在此,康德的逻辑与经院学者的逻辑不同,它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认识的理性能力的科学,它使得科学知识成为可能。它是一种超级科学,它在认识知识之前就建立和阐明了理性认识的模式,因而它是先天的。而康德也多次坚定而明确地声明“逻辑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独立的、在自身中建立的科学,它从发生和由亚里士多德首创以来,直到我们的时代,在科学论证方面,实际上无所增益”[4]。康德所说的逻辑实际上就是他所处的时代已有的逻辑,康德将之称为普通逻辑,是为了区分先验逻辑而采取的说法。康德也提到,作为一切知性的一般使用的入门,普通逻辑又区别于先验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对象本身被设想为单纯知性的对象;反之,普通逻辑与一切一般的对象有关。康德看到,要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只有普通逻辑还不够,因为普通逻辑只能揭示形式上的错误,不足以揭露内容上的错误,所以仅仅只有普通逻辑不能揭示真理。而且,人类思维的用途和目的也不仅在于分析,更在于综合,不仅在于解释现存的知识,更在于获得新的知识。因此,由于普通逻辑的上述缺陷,康德认为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型的逻辑学来补充普通逻辑撇开内容、只谈形式的不足,这就是先验逻辑。

三、康德的先验逻辑

先验逻辑,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一种新型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是为内容发展出的一门思维科学,也就是与形式逻辑并列,他提出了一种质料性但仍然是先天有效的逻辑。康德说:“由于期望也许会有一些可以与对象先天地相关的概念,它们既不是纯粹的直观也不是感性的直观,而只是纯思维活动,因而是一些既没有经验性来源也没有感性来源的概念,所以我们就预先为自己形成了一门关于纯粹知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科学的理念,用来完全先天地思维对象。这样一门规定这些知识的来源、范围和客观的有效性的科学,我们也许必须称之为先验逻辑。”[5]康德对先验的解释是:“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称之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只是先天地被运用或只是先天地才可能、并且认识到何以是这样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之为先验的。”[5]可见,康德的“先验的”不是指知识来源,而是指关于先天的知识的运用和可能性。所以说,康德的先验逻辑研究具体内容,那是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先验逻辑要解决的是自然知识如何可能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据此说明,人类一切科学知识并不像休谟所说的那样没有普遍必然性和可靠性,只是感觉印象加主观心理的习惯性联想;而是认识主体通过先验逻辑的诸范畴为经验性的后天材料立法。通过这种方式,人类科学知识的大厦就恢复了具有普遍必然性和可靠性的牢固根基,使人类从休谟造成的科学信用危机中解脱出来。所以说,康德的先验逻辑是一种与普通逻辑不同的逻辑,它并不只是追求主观形式上的正确性,而是强调必须遵守获得有关经验对象的真理性知识的法则。

学术界有关先验逻辑究竟是否是一种逻辑的问题存在争论,王路在《逻辑与哲学》[6]一书中提到,康德的先验逻辑虽然叫逻辑,却不是逻辑,即不是逻辑这门学科意义上的东西。他认为从逻辑角度来看,先验逻辑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赞同把康德的先验逻辑看做一种哲学。王路之所以认为先验逻辑不是逻辑,与他的逻辑观有关。还有一些学者不愿意承认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的合理部分。但我们站在大逻辑观的角度,逻辑应该是多元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逻辑才是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同样也是逻辑。我们既可以从德文版《纯粹理性批判》中“Die transzendentale Logik”即先验逻辑的字面意义上来回答,也可以运用弗雷格关于逻辑学的构想应具有目标维度、有效性维度和本体论维度这三重维度来解答。康德的先验逻辑满足这三条维度和标准。在目标维度方面,先验逻辑关注的是真理;在有效性维度方面,先验逻辑拥有法则,即“原理”;在本体论维度方面,先验逻辑的法则针对的是综合判断。

康德的先验逻辑作为新型逻辑的首创,其划分的基础就是普通逻辑。正如康德将普通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一样,他将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康德首先从分析角度然后从辩证角度论述先验逻辑。第一部分“先验分析论”是一种“真理的逻辑”。先验分析论在其两个部分即“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中,通过分析客观认识,发掘出与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一起使与对象的联系成为可能,从而使客观认识的真理性成为可能。而先验逻辑的第二部分“先验辩证论”作为“幻相的逻辑”,指出了理性何以一旦跨入可能的经验领域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矛盾之中。在“概念分析论”中,康德从普通逻辑的判断入手,发现范畴并得出范畴表,进一步说明范畴表如何能够成为一切经验知识之可能性的条件。范畴表包括两组只处理单个的直观或者经验对象的数学范畴,即量的范畴和质的范畴,及两组处理对象之间以及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力学范畴,即关系的范畴和模态的范畴。范畴的逻辑作用就在于,把思维自身创造的形式赋予构成知识材料的直观,这种形式能够使直观材料在自己的综合整体中成为可理解的东西。康德直接得出明晰的结论:范畴的价值确实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范畴通过将感性材料加以统一,使思维成为可能。康德认为人类理智所具有的全部知识是为经验所限制的,试图依靠范畴知识去超越经验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康德的先验逻辑从思维形式、知识结构形式的纯粹普遍必然性方面肯定了普通逻辑,并克服它脱离质料、内容的不足,而赋予它以综合功能的一面,保留了分析性、同一性的思想。

四、康德逻辑观之我思

由于康德探讨了普通逻辑不予理睬的对象,探讨了我们关于对象认识的起源,他所建立的先验逻辑既是获得科学认识的“真理逻辑”,也是揭穿种种假象的“幻象逻辑”,也就是说,它既要确立合法性,又要对理性的僭越做出限制,因此为其后逻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于先验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关系问题,国内学界有过争论。这也可以看作国内西方哲学研究者与逻辑学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邓晓芒在《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7]一文中对康德先验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普通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普通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普通逻辑不过是附属于范畴之上的形式而已。而王路在其《逻辑与哲学》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康德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普通逻辑的判断形式奠基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王路指出,对于康德来说,普通逻辑,包括它的体系和那些判断形式,早就是清晰明确的东西,而先验逻辑,包括它的性质和那些范畴,却不是从一开始就清晰明确的东西。所以康德的先验逻辑是基于普通逻辑的。那么,两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的,邓晓芒认为先验逻辑是用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自我意识为普通逻辑的概念奠基,使之成为有真实对象的概念;此外,先验逻辑也把普通逻辑的判断归结到它的基础,一种把概念以感性的时间图型为中介运用到经验对象上的先验能力即判断力。总的来看,邓晓芒所理解的奠基就是把普通逻辑中只表现为抽象形式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引回到它的发源地。而王路的理解,奠基应该在先,普通逻辑在先,先验逻辑在后。而且康德是从普通逻辑的判断引出先验逻辑诸范畴的。其实,这两种观点是认识问题的两种思维进路,没有根本的矛盾。先验逻辑是康德在深入探讨普通逻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从普通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普通逻辑是先验逻辑的基础。但是康德认为,这个范畴表是人为自然立法的根本,天地万物莫不被纳入这一套体系里,普通逻辑不过是附属于范畴之上的形式而已,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先验逻辑也为普通逻辑奠基。总之,康德的先验逻辑虽然存在对普通逻辑的模仿,但它与普通逻辑有明显的区别,普通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而不涉及认识的对象,而先验逻辑与认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用普通逻辑的标准对先验逻辑加以评判,而应该看到先验逻辑对普通逻辑超越的一面。

[1]A Dumitriu.History of logic:volume 1-4[M].AbacusPress,Tunbridge,Wells,Kent,1977.

[2]Dov M.Gabbay,John Woods (Editors)kant logic[M].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logic( Vol.3),Elsevier BV,2004.

[3]Klaus Glashoff.Review[J].The Bulletin of Symbolic Logic.Dec.2004,(4).

[4]康德.徐景行译.逻辑学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康德.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王路.逻辑与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邓晓芒.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J].江苏社会科学,2004,(6).

B81-0;B811;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162-03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康德逻辑与康德哲学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42165)

(责任编辑:冯 鹏)

张昊(1985-),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 :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逻辑学先验康德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基于无噪图像块先验的MRI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简单的逻辑学》
艺术百家
基于自适应块组割先验的噪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基于平滑先验法的被动声信号趋势项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