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演变及影响

2016-02-04覃亢节

山西档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杜威体育运动

文 / 覃亢节

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演变及影响

文 / 覃亢节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吸收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对科学文化和知识产生了渴求,并主动输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演变分为萌芽阶段、风行阶段、深入发展阶段,而“军事体育”等实用体育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形式,促进了体育法制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女子体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实用体育

从五四运动前后一直到1930年代期间,实用主义在中华大地风行一时,社会大众广泛接受了实用主义思想,并将实用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方法和工具。美国实用主义体育思想也于1918年之后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产生

实用体育即“实用主义体育”的简称。实用主义是从古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正式产生于19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潮。随着民国时期西方思想的大量涌入,实用主义思潮迅速在中国风行。据学者易剑东的研究,实用主义体育思想是1918年之后从美国传入中国的。[1]实用体育思想认为,体育是通过人们的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张采取更自愿、更自然、更活跃的体育方法和手段。

(一)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也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国内外各种压力的影响之下,满清政府后来不得不废除了我国推行已久的科举考试制度。该时期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中西方教育之间逐步实现了会通、融合。早在明朝末年的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就通过各种途径在中国传播西方教育思想,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说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在“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起来,并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渴求。而随着中国派到西方国家留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及留学生的陆续归国,过去被动接受西方教育思想的情形,逐渐为主动输入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所取代。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实用主义哲学亦被引入到中国并且迅速流行起来。与此相适应,美国的杜威实用主义体育思想传入我国,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二)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传入

1919年5月,杜威夫妇到中国讲学,给中国带来了实用主义思想。在两年时间内,杜威夫妇作了100多次演讲,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留下了讲学的足迹。在西方学者之中,像杜威这样在中国境内长期讲学的学者并不多见。他的演说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在我国逐步风行。杜威所主张的“教育即生活”等实用主义教育格言被人们广为传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几年时间内,杜威的许多教育著作被翻译为中文,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包括实用体育思想在内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获得了更为深入的传播,影响更加深远。[2]当时中国许多文化界、教育界的名人成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和倡导者,比如,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人均对杜威实用体育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而贡献最大的要数胡适。胡适本来就是杜威的学生,同时还是杜威最为忠实的拥护者、支持者,对杜威实用体育思想的评价极高。胡适留学归国之后,积极主动地传播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同时还宣传推介詹姆斯、皮尔斯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他因此也成为我国第一个系统全面地传播实用主义哲学的学者。难能可贵的是,在借鉴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胡适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表明胡适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实用主义哲学,而是在借鉴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之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科学研究之中。除了胡适之外,陶行知也不断宣扬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在自己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倡导实用体育,又在杜威的教育格言“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生活而教育”的观点。

(三)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最初实践

19世纪初期,美国体育家麦克等人利用在中国进行传教的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实用主义体育思想。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西方科技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盛行于美国的“新体育”思想也在此期间传入。民国14年,《申报》发表了斯巴亭的《华人丞当采取美国之运动法》,用以推介美国的“新体育”思想,该报还同时对美国的实用体育的运动方法、运动形式,以及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等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中国当时的运动方法的弊端。1922年,北洋政府借鉴美国学制颁行了“新学制”,开启了对美国实用体育的最初实践,首次将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戏等美国实用体育的运动训练方式纳入到了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1923年,北洋政府又对体育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体操科”更名为“体育科”,很显然,“体育科”的称呼比“体操科”要进步许多。北洋政府通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设置“体育科”,明确规定了体育课程在各级学校课程之中应该安排的具体比例,通过政府规范性文件将开展竞技体育和户外活动的实用体育措施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自此之后,实用体育思想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空前发展,政府也不断制定出台许多新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要求学校进一步开展实用体育教学活动,这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学校体育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的演变

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在中国的演变经历了萌芽、风行以及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一)实用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实用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处于新文化运动之前。晚清时期,为了实现救国图强,兴起了实业教育的热潮。1912年,教育界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清末实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实利主义教育”的观点,而在“实利主义教育”的影响之下,自然也要求体育课程具有“实利”的特征。这种观念促使体育的方式方法及其指导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即以实用体育思想指导具体的体育活动。比如,体育课程更加注重手工劳动,因为手工劳作不仅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还能锻炼人的身体、促进操作者身体的健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1912年,政府还通电全国,要求在初等教育中注重手工科和兵式操,手工和兵操两种体育类型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实用性,手工劳动在锻炼人们身体的同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兵操在锻炼人们身体的同时实际上达到军事训练的目的,也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在民国时期实用体育的萌芽阶段,体育活动的“尚武”特征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19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学学校校长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武术课程。武术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有利于培养军队的后备力量。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加强军国民教育,目的也在于此。

(二)实用体育思想的风行阶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期间,是实用体育思想的风行阶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之中,传统封建礼教在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之下受到了审判。随着新文化运动之后实用主义思潮在我国的风行,中国教育界对体育运动事业也按照实用主义的要求进行了普遍的调整,促使实用体育思想迅速在中华大地上风行起来。1922年,北洋政府完全效仿美国的学校体育制度颁行了《学校系统改革命令》,促使实用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自此之后,政府开始系统地组织开展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实用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进入到有系统、有组织的规范化发展道路。1919年10月,北洋政府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法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由各校学生组建学生自治会并下设体育会负责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体育活动。1928年颁行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要求锻炼国民体格。1929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学校和社会发展国民之体育,进行军事体育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军事素质,并实现强身健体之目的。

(三)实用体育思想的深入发展阶段

该阶段在时间上的起止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此期间,抗日战争极大地摧毁了中国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工业设施,导致中国的经济基础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此背景之下,随着西方各种哲学思潮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逐步成为我国各类哲学思想中的主流,成为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思想理论武器。结合战争的需求,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军事体育逐步盛行起来。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为了军事上的“实用”,各学校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在较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军队的后备力量。在该时期,对学生和民众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保家卫国的重要举措,讲求的还是一种实用性,即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1938年,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布了《抗战时期小学应该注意的几个工作》,文件指出,陕甘宁边区各小学要配合抗战动员,更要紧张地将应该教的课、应该做的工作推动起来,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小学校要加强针对师生的日常游戏体操训练,同时要实习游击战术。1942年,毛泽东在“体育节”之际亲笔写下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八个大字,强调了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同时也是保家卫国。贺龙作为中共武装力量的重要领导者,提出“体育运动军事化”的主张。这些实用体育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民国时期实用体育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民国时期的实用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该时期的体育运动事业长期以来均以“实用”为主线,对改变当时中国学校体育的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较大程度上克服了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促使人们形成对体育的全面深刻认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素质的良好习惯,对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形式,形成了自由活泼的体育运动风格

在实用体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逐步减少了兵操训练,增加了课外运动,促使实用体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逐步形成了自由活泼的、游戏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体育形式。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让学生接受户外活动,实现了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些学校教育中良好效果的取得,和实用体育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3]

(二)促进了体育法制建设,体育活动逐步走向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在实用体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国民政府和中共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国民政府体育法》、《修正国民体育法》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健全和完善了体育事业的组织机构、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促进了体育运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该时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增加了体育经费,注重提高师范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对运动会进行改良,以体育活动来代替兵操,使体育的改革以“健康为本”,更具科学性。

(三)有效地促进了女子体育的发展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实用主义体育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体育思潮,传统的女子不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逐步被破除。女子开襟、不缠足、要读书和进行体育锻炼等先进的理念,逐步在民国民众中得到认同和接受,使女子获得了精神和身体上的解放,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1916年,蔡元培到上海爱国女学校进行演讲,强调爱国女学的要务在于培养女学生的完美人格,并强调“首要之事为体育”。该时期,社会各界较为重视女子体育,女子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新文化运动“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号召之下,在实用体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女子们开始觉醒起来,许多学校开展了女子体育活动,并且还专门产生了一些女子体育运动学校。创办于1915年的上海女子体育青年会师范学校,创办于1916年的女子工艺学校体操专修科、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女子部,创办于1917年的浙江普成学校女子体操讲习科、广东女子体育学校,创办于1920年的上海女子精武体育会、两江女子体育学校、浙江女子体育学校等女子体育运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推进女子实用体育的重要力量。

[1]易剑东.中国学校体育文化进程三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2]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2,(2).

[3]贾小飞.阎锡山治下的山西体育发展述评[J].山西档案,2015,(6).

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153-03

(责任编辑:冯 鹏)

覃亢节,男,(1989-),湖北宜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杜威体育运动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实与虚拟
We Know Someone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让我们摇起橹来
实用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
呆呆和朵朵(13)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